谈恋爱20个心理学(关于恋爱的10大心理知识)

No1、性与爱差异性理解对于大多数男性而言,性与爱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结合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谈恋爱20个心理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谈恋爱20个心理学(关于恋爱的10大心理知识)

谈恋爱20个心理学

No1、性与爱差异性理解

对于大多数男性而言,性与爱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结合体。

也就是说,大部分男性在没有自律和责任感压迫下,是可以说服自己和一个他不爱的人发生性关系。

因为一个男生如果长时间处于空窗期,那么他的性冲动会与日俱增。在不用考虑后果和责任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需求感就成为了本能。

而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性和爱是一个无法割裂开来的存在。

也就是说,大部分女性对于性和爱必须结合在一起,她要和你发生关系的前提是,她必须爱上你。

女生发生性冲动的前提,往往是在一个男生身上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之后,她才愿意去打开内心的隔阂和壁垒。

这也并不绝对的因素,现在人的思想正在趋向于性开放化。无论男女,对于性的理解和认识也逐渐地走向平衡。

过度性开放化带来最显著的负面产物,就是当下所说的“渣男和渣女”。

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在理性驱使下的性行为,并不仅仅是满足自身的本能冲动,更多的是需要彼此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性能够促进爱意的加深,但是高频多偶倾向的性冲动,会让人逐渐丧失掉体察爱意的能力。

No2、蔡戈尼效应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组实验,将100个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品尝一个口味完美、外观颜色均相同的蛋糕。

而不同的是,甲组的50个人品尝的蛋糕是不限量供应的,而乙组的50个人只能品尝蛋糕的一小块。

而结果却发现,甲组的实验者对于蛋糕口味、外观的回忆,明显地低于乙组。

这项实验也就是说明:人天生对于一件事情的接纳程度是有限的,当自身“满足欲”得到充分的满足时,就会把充分体验过的事情抛在脑后。

而对于没有充分体验的事情,满足欲无法得到满足,便会在潜意识中不断地强化记忆,变得耿耿于怀、难以忘却。这就是著名的蔡戈尼效应。

所以在恋爱初期尽量不要过度地消费新鲜感和欲望,例如高频的亲密行为、黏着对方陪伴,这些都容易让导致双方的情感需求快速的冷却。

也就是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因此即使刚确立关系、彼此的爱意再浓烈,也要懂得适当地留给彼此一些空间、去做自己独立于爱情的事情,适当地拒绝反而会加深彼此的情感欲望。

“稍纵即逝的美好”往往让人能够更加的留恋和回味,但是一旦过度消费掉了彼此对爱情的期待感,那么关系也就快速冷却到了平淡期。

这就是开始异常火热的情侣,刚刚到了一个月就感觉到了麻木和疲惫,自然就会产生“我是不是没有那么爱他了”的想法。

所以爱情需要留白,无论你的爱再火热,也要懂得最多7分留给爱情,3分留给自己。

No3、爱情的八秒法则

初遇的两个人,如果对视时间不超过一秒,那么证明彼此并没有产生好感。

目光对视两秒,那么证明彼此已经心生冲动。停留五秒,那么彼此心中已经产生了爱意。

如果两个人初次见面,目光的对视持续时间超过了八秒,且时不时地刻意回避和闪躲。那么多半两个人是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了。

从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看到极为中意的对象时,瞳孔会下意识地收缩,降低了对于时间的概念。同时生理上会产生心跳加速、脸红出汗等表现,进而促进多巴胺和肾上激素的分泌。这种激动和亢奋并存的感觉,就有点像是“一边吃着巧克力一边坐着过山车”。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同时能让彼此产生以上反应的人,就要懂得及时地抓住这段缘分。否则当短暂的恋爱感消逝后,彼此的第一印象会大打折扣。

No4、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指“如果在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没有得到制止,反而放任于存在,那么发出行为者就会认同自己的行为,甚至变本加厉。”

也就是说,无论男女像是家暴、出轨等极端的负面行为,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同样,当你的伴侣发生了诸如此类的行为之后,如果你选择了一种轻易谅解的方式,那么他下一次对你伤害只会变本加厉、无法克制自己的本能冲动。

“一旦人的错误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那么从他的潜意识里就会认定,这样的伤害行为其实是可以接受并合理的”,由于你的宽恕和包容,往往会成为下一次伤害自己的武器。

人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试探性的生物,也就是说,对于错误行为往往会在试探中寻找对方的边界和底线。

在两性行为中,如果对方产生了极端伤害的意向,而你的边界是软弱、无原则的,那么他的伤害行为会随着一次次的试探而加深。

当你在两性关系中发觉到对方存在出轨或暴力的倾向,必要时应采取一定的惩罚和回避,对自己造成伤害时,要懂得及时分手、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不要把爱情成为伤害自己的理由,一个经常伤害你的人,也不值得你去爱。

No5、首因定律

人其实都是一个视觉动物,两性双方第一印象往往会是最鲜明和深刻的。

也就是说,你以一个怎样的第一印象传递给对方,对方就会通过视觉反应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尽管有时并不是准确的,但是人往往会认同自己的第一直觉,并且无法轻易改变。

所以两性交往之间,第一印象就显的尤为重要。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没有人愿意去透过你糟糕的外表,去探索你那所谓有趣的灵魂。

第一印象不过关,就会被早早地拉入黑名单。即使你后期想拯救这个形象,往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代价。

因此我经常提醒各位:即便你是一个直白、不擅长伪装的人,也要刻意地去克服自己展现不好的一面。懂得合理的自我包装、第一约会不要迟到、注意细节和礼貌,这些都能够成为你潜在的加分项。

No6、近因效应

与首因相应相反,是指在很多刺激同时一次性出现时,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出现最近、且最强烈的过往事件。

两性双方的交往时间越长,其实就容易受到近因效应所支配。

比如在恋爱中,你最近一次由于某一件事欺骗了对方,且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你在下一次做相似的事情时,对方也会自然地与上次事情产生联想,进而产生怀疑和不确认的情绪。

所以在恋爱中不要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对方可能一而再地原谅你,但是人的忍耐程度都是有限制的。

短时间内爆发相同的矛盾,会在对方心中形成及其负面的刻板印象,那么日后再想要纠正和改变,那么无疑是难上加难。

因此在爱情中,要懂得时常地微调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让对方觉得你在为负面的性格做出努力和改变,彼此的关系自然也就容易步入到良性循环之中。

No7、损失厌恶效应

心理学中的“损失厌恶心理”,当人们面对同等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的遗憾感比收益的获得感,所带来的负效用是正效用的2~2.5倍。

举一个例子来说,即使分手后,你对于前任抱以一个厌恶、反感的态度,但是你也会控制不住地想起他、留恋期曾经与他在一起的美好瞬间。

在两性关系中,人对于得到后的满足,往往会产生心安理得的心态。但是在面对失去时,即使再心甘情愿、也难免会产生失落和留恋的心情。

因此在爱情中,失去、破坏、损失往往比得到、感动、欢喜更容易对你造成的冲击力更大,印象更深刻。

分手代表的是你不喜欢这个人了,但不代表你能够接受瞬间失去一个人,即使这个人现在让你反感、厌恶、抵触。

同时当我们失去了一件事物,同时又没有一个更好的去替代时,即使失去的东西再无关紧要,都会让我们感到后悔和难过。

所以分手后,对于曾将的美好产生留恋感,是属于正常的本能心态,不要过分自责、逼迫自己去放下。有很多时候,无论是时间还是新欢,都能够帮助你走出失恋的阴影。

No8、甜柠檬效应

在心理学中,是指人们把个体追求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内心的不安,会臆想着百般提高自己的价值,从而达到心里的平衡和安慰,实则是在麻痹和自得其乐。

所以面对与爱情失之交臂时,很多时候有一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暗示:周围没有异性追求我,可能是因为我太优秀了吧,所以那些异性都不敢靠近我。当一个人不敢面对自己的失败时,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安,从而会在自我价值上进行主观的提高,用荒诞的理由进行自我催眠。

所以当你身边的人,除了自己都收获爱情时,不要总想着是不是自己太优秀、太完美,让异性不敢接近。

而是要懂得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哪些性格或习惯让别人不敢靠近了呢。

No9、晕轮效应

相信每一个遇见过真爱的人,都有过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常发生在热恋期,感觉对方是被光环所笼罩的,难以察觉到对方的缺点,一厢情愿地觉得“对方一切都会好”,百般地迁就和宠爱对方。

这就是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但是一旦感情步入到了平淡期,这样的晕轮效应也就逐渐褪去,双方各自的缺点也就逐渐地暴露出来。

也就是说,我们会突然在某一段时间觉得“ta好像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自己对于爱情的热度也随之与日递减。

但是别担心,这并不是说你不爱对方了、也非你的感情变淡了,而是说你已经逐渐开始适应这段感情,而爱情也逐渐地由热恋期向平淡期过渡。

懂得接受爱情的平淡,既能够度过曾经的轰轰烈烈,也要让彼此尝试着接受平淡时的柴米油盐。你会发现,爱情不只有绽放的时候才是最美好的,有时在平淡生活之中,也蕴藏着别样的情趣。

No10、缘分总是会青睐那些期待它的人

爱情不是奢侈品,同样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属于你的缘分,在未来与你不期而遇。

你要做的是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地提升自我价值,当缘分到来时,才会拥有足够的力量去迎接这段生命的馈赠。

同样一个萎靡、躲避、碌碌无为的你,往往不会得到缘分的青睐,反而会让自己不断地与爱情失之交臂。

永远保持微笑的态度,让自己始终处于不断变得优秀的道路上,你会发现爱情最重要的是心态与真诚。

别躲避、多勇敢一点,真爱也没有为你贴上标签,勇于迈出自我封闭的空间,缘分才会离你更近一步。

加油!陌生人!

#情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