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旧历废除时间(日本新年号令和)

前言

日本新年号”令和“在网络上被刷屏了,据说当初有6个候选年号,除“令和”外,还有“英弘”、“广至”、“万和”、“万保”。3个出自日本典籍,3个出自中国典籍。

日本人为了摆脱以前年号都出于汉学经典的惯例,专门挑选了”令和“二字。这两个字出自于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在卷五《梅花之歌三十二首并序》中写到:

“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但是既然出自于古籍,无论中日,都摆脱不了汉唐文化的影响,”令和“除了文字是”汉字“以外,我们至少还可以在汉学经典中找到4个出处。

日本旧历废除时间(日本新年号令和)(1)

一、《万叶集》与《兰亭集序》

《万叶集》这本诗集在日本相当于中国的《诗经》, 所收诗歌的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据说出自4世纪至8世纪,差不多相当于东晋到唐朝。也有人认为多数作品创作于奈良年间(公元710~794),大约是唐朝武则天的时代 。

《万叶集 梅花之歌 》也是一篇美文,但是看过之后会发现这篇美文有《兰亭集序》的影子:

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珮后之香。加以曙岭移云,松挂萝而倾盖;夕岫结雾,鸟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归故雁。于是盖天坐地,促膝飞觞,忘言一室之里,开衿烟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据情?请记落梅之篇,古今夫何异矣,宜赋园梅,聊成短歌。——《万叶集 梅花之歌 》

文中的很多句子都有兰亭集序的味道 :促膝飞觞;忘言一室之里;淡然自放,快然自足;古今夫何异矣,宜赋园梅。

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引以为流觞曲水;悟言一室之内;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等句子在《万叶集 梅花之歌 》似乎都能看到相似之处。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万叶集:忘言一室之里】;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万叶集:淡然自放,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万叶集:古今夫何异矣,宜赋园梅】,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万叶集 梅花之歌 》中采用了四六文赋的形式,深得汉学精髓,其中几副对仗句异常工整精彩,规规矩矩地上联仄收,下联平收:

1、梅披--镜前--之粉;兰熏--珮后--之香。

2、曙岭-移云,松挂萝--而倾盖;夕岫--结雾,鸟封縠--而迷林。

3、庭舞--新蝶;空归--故雁。

4、盖天--坐地,促膝--飞觞。

5、忘言--一室--之里,开衿--烟霞--之外

这篇美文如果收录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中,与其他古人佳作相比毫不逊色。只看作品的话,估计也分辨不出作者是不是中国人。

日本旧历废除时间(日本新年号令和)(2)

二、 “令和”的化用与5个出处

读完这一段《万叶集·梅花之歌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定是饱读汉家经典之人。 实际上当年跟随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的很多人,在学习后都具有相当深厚的汉文化水平。因此写出这样水平的文章一点也不奇怪。

令和的年号来自于《万叶集·梅花之歌 》文中第一句:

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作者化用了张衡《归田赋》的佳句: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张衡《归田赋》

在西晋时的张协也有一篇《洛禊赋》写到:

夫何三春之令月,嘉天气之氤氲。和风穆以布畅兮,百卉晔而敷芬。川流清泠以汪,原隰葱翠以龙鳞。

南北朝的王台卿传下来地乐府诗《陌上桑》,其中有:令月开和景,处处动春心。

郁郁陌上桑,盈盈道傍女。送君上河梁,拭泪不能语。

郁郁陌上桑,遥遥山下蹊。君去戍万里,妾来守空闺。

郁郁陌上桑,皎皎云间月。非无巧笑姿,皓齿为谁发。

郁郁陌上桑,袅袅机头丝。君行亦宜返,今夕是何时。

令月开和景,处处动春心。挂筐须叶满,息倦重枝阴。

到了唐朝,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薛元超有《 谏蕃官仗内射生疏 》,也曾提到:“时惟令月,景淑风和”。

臣元超言:.......一物一事,並從減省,在公在私,莫不幸賴。時惟令月,景淑風和,宸襟有豫,百靈胥悦。臣曲荷恩徽,重得奉陪鸞駕,下情欣躍,實倍恒品。

令月的令是美好之意,令月即吉月,古人一般称二月为令月,彭大翼 《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三、这个日本和尚说:皆自抄古人

在古人众多论述文学的文章里,常常可以见到下面这一类评价。

南宋文学家周紫芝说:“自古诗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语”。北宋的黄庭坚曾说过:”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不知道《万叶集·梅花之歌 》的作者是否认识空海大师,这个来自日本的空海和尚又叫做遍照金刚,他在中唐时随同遣唐使来到唐朝学习,回到日本后写过一本《文镜秘府论》,记载了不少唐朝的诗歌理论。

空海和尚说唐朝诗人有个好习惯,随身带有前人诗歌的手抄本,自己作诗如果苦思不得,就打开“锦囊”看一看:

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人,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

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中记录了一个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的文化素养都是熟读前人经典熏陶出来的,无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学问越深,就越喜欢化用古人的文辞和立意,即皎然所谓地”三偷“。

日本旧历废除时间(日本新年号令和)(3)

四、唐朝时的日本遣唐使

在《万叶集》中还可以看到一首咏梅的绝句:

妖娆春日野,祭祀祈神援,社苑梅花绽,常开待我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玄宗时期来自日本的遣唐使藤原清河,他在日本出发之前写下此诗。来到唐朝学习了一年以后,他邀请五次东渡日本失败的鉴真大师一起回日本,可惜他的船遭遇台风差点命丧大海,于是这个日本人就终生留在大唐任职并娶妻生子。而鉴真大师竟然幸运地在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 登岸。

在藤原清河的船上还有一位神人叫做阿倍仲麻吕,汉语名字叫做晁衡。他十几岁来到长安学习,后来竟然考中了进士。他的朋友圈里都是大神级的人物:李白、王维、储光羲.....在临行时,王维赠给他一首送行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长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仲麻吕也写了《衔命还国作》赠答友人: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传闻他在海上遇难时,李白还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仲麻吕(晁卿)当时入唐已经37年,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这次回国失败后,他和藤原清河又回到了长安,后来都没有再回到日本。

诗友们比较一下仲麻吕和藤原清河的诗,明显看出藤原清河作品的稚嫩,估计藤原清河来到唐朝以后的诗作一定不是这个水平了,可惜老街也没有见到他的其他作品。

再对比一下《万叶集·梅花之歌 》这篇短文,我感觉一定是从大唐学成归国的日本人所做,水平极高,完全可以入选我们的课本,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入选了日本的课本。

日本旧历废除时间(日本新年号令和)(4)

结束语

从另一方面说,无论是《万叶集·梅花之歌》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还是薛元超的“三春之令月,和风穆以布畅”,还是张衡的“仲春令月,时和气清”,都是一篇文章发端时对于时令、天气寻常描写。-

​类似于朱自清的《春》: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或者生活中见面打招呼的套话:您吃了吗?今天天气不错呀....美则美矣,但确实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如果说抄袭或者化用都有点小题大做。

用汉语字形和语法的形式表达,又怎么能够完全摆脱掉汉文化的而影子呢?而且从整篇来看,这种影响一直深入到这篇短文的骨肉里。

看到王维、李白等人和晁衡的唱和,无法不为其友情而感动,如何能想到有一天两个邻居会结下血海深仇呢?“令和”是一种和谐的美好,希望如此。

@老街味道 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的这三首豪放词代表作 您最喜欢哪一首呢?

从香稻啄余鹦鹉粒与黄犬奔马的故事 了解古人诗词句法的奥秘

同样描写渔夫,苏轼为什么可能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唐诗宋词就是田园有宅男 边塞多愤青 咏古伤不起这么简单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