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爬山不慎摔伤腰部(66岁女子下山时不慎摔伤这些爬山小贴士快点记下来)

女子爬山不慎摔伤腰部(66岁女子下山时不慎摔伤这些爬山小贴士快点记下来)(1)

深秋季节,许多人选择爬山游玩,但不时有人在爬山过程中因不小心造成外伤。沈阳急救中心提醒:爬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穿鞋要合脚,最好选择专业运动鞋、登山鞋,爬山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如腿部拉伸运动、搓揉膝盖,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预热。

求助 棋盘山有游客意外受伤

10月27日12时33分,沈阳急救中心沈河二分中心陈侠急救小组收到急救指令:“棋盘山某地点有人摔伤请求救援,请迅速出诊。”急救小组收到指令后立即出发赶往现场。

急救人员得知,伤者是一位66岁的女子,在下山途中不小心滑倒,左侧小腿磕在了石头上,疼得不能活动。陈侠立即告知伤者不要随意活动,避免二次伤害,并与家属明确接车地点。

勇敢 为了抢时间走最陡峭的山路

急救车火速抵达山下并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在现场人员的引导下,急救小组赶往事发现场。为了给伤者争取抢救时间,急救人员选择了一条最近但也是最陡峭的山路,一路上,他们把树杈当拐杖、树枝当扶手向上爬。

连跑带爬花了二十几分钟,急救小组成功地见到了患者。累得气喘吁吁的急救人员没有丝毫停歇,陈侠立即迅速检伤,并使用夹板绷带对伤者左侧小腿进行了包扎处理。护士王海萍配合他迅速完成现场处置。

奉献 人工搬抬患者安全下山

下山时,急救人员考虑到伤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决定放弃平车转运,由人工抬至急救车内。为了尽快将患者转移至急救车内以便快速转运,急救人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抄小路下山。山路崎岖陡峭,深秋地上铺满金黄的落叶,但此刻急救人员看着落叶却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尽量避开,以免打滑。一路上,汗流浃背的急救人员手臂越来越酸,双腿也感到发软无力,但大家一起坚持着紧握担架,竭力保证伤者安全。同时,他们密切监测着伤者的情况,不停地安慰她,行走距离达到1000米以上。

感动 家属对急救人员真诚致谢

经过全体急救人员的通力协作,伤者被安全平稳地转移至急救车内。急救人员没有任何停歇,陈侠、王海萍再次对伤者进行详细检查。看着满脸大汗仍专心于救治伤者的急救人员,伤者家属被深深感动,再三向急救人员表示了真诚的谢意。随后,伤者被安全转运至医院进行下一步处置。直到顺利完成交接后,急救人员手臂和双腿仍未从疲劳中舒缓过来……

提醒 爬山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急救医生提醒,爬山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穿着简便,鞋要合脚。最好选择专业运动鞋、登山鞋,足底、足尖、足跟局部不要承受过多的压力。

2.准备要充分。

3.爬山预热。爬山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腿部拉伸运动、搓揉膝盖,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预热。

4.带好水和食物。爬山过程中会出汗,消耗体力,容易让人出现疲惫、体力不支的情况,所以带好食物很重要。

5.姿势需正确。上山时上体放松并前倾,两膝自然弯曲,两腿加强后蹬力,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下山时上体正直或稍后仰,膝微屈,脚跟先着地,两臂摆动幅度稍小,身体重心平稳下移。不可走得过快,以免摔伤或拉伤肌肉。

支招 户外爬山时摔伤该如何处理?

第一步要判断伤情,是开放型伤口(有破口的),还是非开放型的。是否有皮下淤血,关节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局部是否出现肢体畸形,关节活动是否受到影响。

第二步是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如果是开放型伤口,不论伤口大小,必须送医院进行治疗,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医务人员到来前,要及时止血,有条件的可用消毒后的纱布包扎;如果没有条件,可用干净的布对伤口进行包扎,然后迅速送医院进行治疗。对于此类受伤,6—8小时是处理缝合伤口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能耽误。

如果摔伤的同时有异物刺入,切记不要自行拔除,要保持异物与身体相对固定,送医院进行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受伤初期如果出现肿胀,可以用冰块或冷水进行冷敷,只有到恢复期以后,方可热敷。所有意外受伤,都不要自行在伤处涂抹有色的消毒剂(如碘酒等),否则会影响医生判断伤情。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吴强 急救中心供图

来源: 沈阳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