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净值人群首选增额终身寿险(的增额寿险明星产品集体下架)
记者 | 吕文琦编辑 |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高净值人群首选增额终身寿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高净值人群首选增额终身寿险
记者 | 吕文琦
编辑 |
近期,众多增额寿险产品停售的消息在不少保险代理人的朋友圈不胫而走,引发市场热议。
增额终身寿险是一款在投保人生存期可通过减保领取保单现金价值,以及在被保险人身故时赔偿受益人身故保险金的寿险产品。相较传统寿险,增额终身寿险最大的特色是在生存期可以灵活支取。
今年,资管新规打破银行理财保本保息的传统,超2000只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股票市场跌跌不休,无风险利率长期下行。能够锁定长期收益水平的储蓄类保险产品竞争优势显著提升。增额终身寿险得益于期限长、收益确定且具竞争优势受到消费者欢迎。
这一明星产品的集体下架到底是又一次“炒停式营销”,还是确有其事?
明星产品下架为哪般?
据界面新闻了解,弘康人寿于近日正式通知将在5月底下架“明星”产品金玉满堂增额终身寿险。同时,一些热卖的增额终身寿险,如横琴人寿传世金彩、传世壹号,百年人寿鑫越人生、恒大人寿万年禧等产品均已在4月下架。
这几款产品在社交媒体上被众多保险代理推荐的原因在于,其内部收益率IRR都在3.49%左右,无限接近于监管要求的年复利率不高于3.5%。
精算视觉咨询创始人牟剑群(Alex)向界面新闻表示,部分增额寿险下架是因为2月银保监会公布的2022年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这个负面清单中提到了一些在售增额寿险的问题,比如保额递增超过3.5%,存在销售误导隐患,减保加保的比例设计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给销售提供了一定的误导空间,“比方说在条款里完全没有对于减保做任何的限制,可以持续加保,让产品资金使用过于灵活,容易给保险公司投资端造成风险。还有回本期过快早期现金价值较高,存在长险短做的风险等”。
不过他指出,存在这些问题的增额寿险大部分是市场早期开发的产品,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监管的极限内将产品在各个维度做到极致。但目前随着监管越来越严以及利率走低,未来的产品大概率是无法在性价比上比过这些老产品的。
今年2月,银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其中包括,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递增比例超过定价利率,存在严重误导隐患;增额终身寿的减保比例涉及不合理,加保设计存在变相突破利率风险。
今年年初,银保监会通报海保人寿、和泰人寿、横琴人寿、华贵人寿、信美相互人寿、小康人寿等6家公司报送的11款增额终身寿险增额利率超过3.5%,易与产品定价利率混淆,存在噱头营销风险。
实际上,此次传出的增额寿险下架消息并非近年来首次,2020年以来,增额终身寿险将要集体下架的消息一直在业界流传。2020年底,银保监会就曾点名一些公司的增额终身寿产品存在“过于灵活”以及“长险短做”风险。2021年,银保监会也对增额寿险存在的问题进行过多次通报,要求部分保险公司整改。为符合监管要求,保险公司也开始自发性地给已经审批过的产品“打补丁”,削弱产品流动性,力求产品合规。
高价值率增额寿险成主流
尽管银保监会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但增额寿险在近几年依旧是各险企的主推产品。2022年2月以来,不少险企用增额寿险产品代替“开门红”中常见的快返型两全保险,以抢占市场,如平安寿险盛世金越、中国人寿的臻享传家、新华保险荣耀终身寿等。
除了增额寿险本身保本保息的特点外,银保渠道也助力增额寿险爆发。东亚前海证券分析指出,在个险渠道低迷时,各险企纷纷加强银保渠道建设,过去银保渠道的产品主要是低价值、快返还、趸交(一次性缴费)、销售简单的短期年金,自2017年银保监会134号文对年金产品进行了限制,倒逼银保渠道开始转向高价值的终身寿、养老年金等期交产品。由于增额终身寿险对资本金消耗小,能对险企形成正向的价值贡献,因而逐渐成为银保渠道的绝对主力产品。
中信建投非银分析师赵然发布的研报认为,整体来看,增额终身寿险成为行业产品“新宠”,价值率预计40%左右,将提振各家公司的新业务价值与首年保费水平。
国泰君安分析认为,在当前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增额终身寿险作为具有保证收益且长期收益可达3%以上的高度稀缺产品,预计短期受到市场追捧。但同时对保险公司而言,增额终身寿险面临较大的利差损风险,预计长期保险公司将考虑降低预定利率或降低减保权益限额等来应对利差损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