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发病原因(到底该如何防治)

香蕉枯萎病到底是什么引起的?一块土壤染病发病,为什么数年不能再种?

这不近日来自德阳市的刘双全用户在农管家上发来香蕉问题图片,询问香蕉黄叶,枯萎,怎么办?

香蕉枯萎病发病原因(到底该如何防治)(1)

图片来自:农管家用户

农管家专家根据图片显示给出解答:

卢芃源(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擅长植保技术)

注意枯萎病危害,直接摘了,可用甲基硫菌灵,咯菌腈,精甲霜灵咯菌腈,恶霉灵,甲霜恶霉灵,甲霜灵,恶霉灵,枯草芽孢杆菌复配甲霜恶霉灵灌根,连用二到三次,间隔五到七天。

王萌(山东临沂市)

枯萎病,摘除,可用甲霜灵,枯草芽孢杆菌,恶霉灵进行防治。

崔西峰(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农艺师)

考虑枯萎病,用甲霜立枯灵,枯草芽孢杆菌,恶霉灵,乙磷铝,福美双,五氯硝基苯,碘制剂等防治。

农管家知识拓展——香蕉枯萎病

危害症状

香蕉枯萎病属维管束病害。内部症状表现假茎和球茎维管束黄色到褐色病变,呈斑点状或线状,后期贯穿成长条形或块状。根部木质导管变为红棕色,一直延伸到球茎内,后呈黑褐色而干枯。外部症状表现为叶片倒垂型黄化和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两种。

一、叶片倒垂型黄化:发病蕉株下部及靠外的叶鞘先出现特异性黄化,叶片黄化先在叶缘出现,后逐渐扩展到中脉,黄色部分与叶片深绿色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染病叶片很决倒垂枯萎,由黄色变褐色而干枯,形成一条枯干倒挂着枯萎的叶片。

香蕉枯萎病发病原因(到底该如何防治)(2)

▲叶片黄色变褐色而干枯

二、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病株先从假茎外围的叶鞘近地面处开裂,渐向内扩展,层层开裂直到心叶,并向上扩展,裂口褐色干腐,最后叶片变黄,倒垂或不倒垂,植株枯萎相对较慢。

香蕉枯萎病发病原因(到底该如何防治)(3)

▲茎部裂口褐色干腐

发病规律

该病菌从根部侵入导管,产生毒素,使维管束坏死。蕉苗、流水、土壤、农具等均可带病。病苗种植和水沟丢弃病株是该病蔓延的主要原因。病菌在土壤中寄生时间长,几年甚至20年。酸性土壤有利于该菌的滋生。排水不良及伤根促进该病发生。每年10-11月为发病高峰。蕉园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防治方法

一、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严格限制蕉苗和马尼拉麻苗及其所附带的土壤由病区输入。

二、选栽无病种苗和抗病品种。为确保蕉园无枯萎病,应选栽无病蕉苗,基本方法是从没有香蕉枯萎病的地区引种。此外,尽可能选用抗枯萎病的品种。

三、隔离病区,毁灭病株。如在蕉园发现病株后,应将病区封锁,禁止带病材料及农具转移到附近无病的蕉区。已发病的植株,应掘起烧毁。

四、有条件的蕉园采用喷灌、滴灌设施;无条件的健康蕉园在进水口放置袋装生石灰进行水源消毒。

五、轮作和间作香蕉枯萎病的发生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关,其发病程度高低则取决于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抑制病原菌的增加是防治香蕉枯萎病的关键。通过与病原菌非寄主植物的轮作或间作,可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抑制病原菌数量,降低因连作障碍引发土传病害的风险。

目前,主要轮作方式为水旱轮作,间作主要为香蕉/韭菜和香蕉/大蒜。韭菜能促进土壤中细菌的生长,抑制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大蒜对根际微生物的生长有着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用药参考

40% 五氯硝基苯 粉剂(微毒) 使用5666-6666克/亩 土壤处理

70%,50% 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1000倍液 2)714倍液 灌根

50% 苯菌灵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750-1000倍液 灌根

50% 氯溴异氰尿酸 可溶粉剂(低毒) 使用45-60克/亩 灌根

30% 戊唑·多菌灵 悬浮剂(低毒) 使用50-60毫升/亩 灌根

20% 噁霉·稻瘟灵 微乳剂(低毒) 使用40-60毫升/亩 灌根

30% 精甲·噁霉灵 水剂(低毒) 使用15-18毫升/亩 灌根

3% 甲霜·噁霉灵 水剂(低毒) 使用500-700倍液每株250毫升 灌根

40% 五硝·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0.625-0.825克/株 灌根

10亿个/克 枯草芽孢杆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200-300克/亩 灌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