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膏养生(它是古代加多宝)
说起饮料,大家都会认为这是现代人的“专利”,那清凉甜美的饮物,既可解除口渴,又能一扫疲乏。可是你知道吗?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制作出这种怡人爽口的饮品,甚至可以说是现代各种凉茶的“祖先”。
“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语随着红色易拉罐饮品的流行而深入人心,想必国人中没有几个不知晓的。今天,我们和大家聊的,就是古代风靡全国的“加多宝”。叫做“熟水”,又叫“饮子”。
为什么叫“熟水”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吧!
“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焙矣。若以汤泡之则不甚香。若用隔年木犀或紫苏之属,须略向火上炙过,方可用,不尔则不香。”
简单来说,就是准备好芳香沁人的植物或其果实,先将烧滚的开水倒入瓶中,再将这些植物或果实之类投入滚水中,密封好瓶口,待凉时取用即可。
这种熟水,一是用烧滚的开水制成,用热水或温水则不行;二是要喝时直接取来饮用即可,方便快捷。
宋仁宗为“熟水”评级北宋时期的宋仁宗十分喜爱这种“饮料”,还曾经下令,让专门负责宫廷饮料等事务的翰林司为“熟水”鉴定优劣等级,品鉴的结论是:紫苏熟水能下胸膈滞气,功效最大”,因此为最上品,沉香熟水次之,麦门冬熟水又次之,也就是说,这三种熟水被认为是在口感与保健性能等方面最优的饮品。后来南宋人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载了这一趣事。
紫苏叶
苏东坡为“麦门冬熟水”作诗作为宋朝的“国民加多宝”,熟水不仅受到皇宫贵族们的追捧,爱好生活情趣与风雅的文人们也对其十分推崇。比如著名的美食家、生活家苏东坡就曾经为“麦门冬熟水”作诗,其曰——
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这首诗写于一日苏轼好友、大书法家米芾冒着酷暑来苏轼家做客之时,热情好客的苏轼一听好友前来,便亲自下厨做了这一道“熟水”款待,并说明这麦门冬熟水既可养阴去热,又开心暖胃,实在是夏季招待朋友的一款美味饮料啊!
麦冬
李清照饮豆蔻熟水燥湿健脾宋代才女李清照在夏季常有暑湿脾虚的毛病,于是,她就给自己制作"白豆蔻熟水"饮料,在炎热的夏季当水喝。其在《摊破浣溪沙》词中写道:"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白豆蔻可以做药用,有燥湿健脾的作用,而且含有挥发油自带芳香气味,经由沸水冲泡后,不仅沁香扑鼻,其中的有效成分也能一并泡出,饮一杯下肚,实在是夏月暑湿天气的保健佳品。
白豆蔻
平民饮料:粱秆熟水除了上述几种比较“高大上”的饮料外,宋朝的老百姓也充分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选取日常之物,制作平价熟水。粱杆熟水就是其中一种。
粱杆熟水是取稻秆芯择齐整了,用水濯洗干净,晒干,作小把子。如烫熟水时,先用火炙片刻,用热水烫两次,然后再用沸水冲泡而成。
在宋朝,这种饮料十分流行,《东京梦华录》曾提到,北宋东京夜晚“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而翌日天还没亮,就有“煎点汤药者,直至天明”。
如果用糯稻秆的话,还有缩小便的作用。此外还有“稻叶熟水”、“橘叶熟水”、“桂叶熟水”,都是平民化的饮料。
其实这些制作“熟水”的原料,基本都是中药,人们利用它们天然的芬芳和药性,用简便的方法服务于生活和保健。
凉茶
早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已有若干类似的方子,如《备急千金要方》“解五石毒”中就有“生麦门冬汤”、“麦门冬汤”,其中“麦门冬汤”用到生麦门冬和人参,与苏轼的麦门冬熟水相近。广而言之,在传统医书中,有一类“代茶饮子”配方散布各处,都是针对身体的种种不适、种种病状,以相应的草药煎成汤汁,让患者作为茶的替代物,口渴时即饮。
而熟水则可以看成是民间对中药饮子的推广普及和简便改良,通过在日常饮食中正确地利用食品本身内含的药性,而让体质得到增强。显然,今天的草药茶,其传统要远远上溯到唐代甚至更早的时期。
到了明代,熟水更是一种受推崇的中药保健饮料,而且由单方变成了复方,祛病保健的作用更加明显。其中的白豆蔻熟水,发展成由白豆蔻、甘草、石菖蒲三种材料组成的熟水。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
清代熟水的种类就更多了。据清宫医案记载,慈禧和光绪的诊病处方中,就常见以甘菊10~15克、霜叶5~10克、鲜芦根5~10克、橘红10克、炒炽壳5~10克为材料的熟水配方。具有明目、消食、化痰、消暑的功效。
可见,比起我们现在清火去热的几种凉茶饮料而言,老祖宗的“熟水”实在是丰富、有效多了!
说明:本文为公子萧原创作品,首发于头条号“人间医话”。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保护知识产权,感谢您的赏识与合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