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鹰手营子古镇古村(承德张三营历史)

承德鹰手营子古镇古村(承德张三营历史)(1)

一、居 民 古代隆化昔近蒙古,多荒漠,少人烟,康熙九年(1670年)清政府下圈地令后人口渐多,逐步形成村落。清初因皇帝每年木兰秋狝,增设驿站,修建行宫、庙宇,增加皇家封地,定居人口越来越多,经济逐步繁荣。据《热河府志》卷二·十七《风土》载:“口外隐地甚多”“东至八沟,西至土城子(今隆化北安州城遗址)一带皆是良田,直隶、山东、山西三省无业贫农出口垦耕者,不啻亿万,此汉、唐、宋、明皆无。”足见外来人口之多,清宣统二年(1910年)三月建隆化县后,形成了隆化县的主体人口。《隆化县志》记载: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三月,众多灾民出古北口在隆化等地种地为生。雍正五年(1727年)朝廷对口外隆化等地的山东、山西难民进行核查造册,准其居住耕种。乾隆元年(1736年)隆化境内部分土地被分拨给由盛京(今沈阳)和北京迁来的旗户。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山东、河南、天津等地遭水灾的贫苦百姓,涌进口外四旗厅(今丰宁凤山和隆化一带)等地谋生。二月,张三营、波罗河屯各泛内,凡有平坦可耕之区,悉系旗地,间有民人新垦者,俱系旗圈余地。自雍正十年(1732年)奉旨听民认垦输粮,从此民人安立家室,悉成土著。张三营的居民大多来源于山东,其次来源于直隶(北京及四周的华北平原,古称直隶)、山西、沈阳等地。有随皇族迁徙而来,有受皇封圈地而来,有随皇族管理行宫而来,有移民垦荒而来,有受灾逃荒而来,有为淘金致富而来,不一而同,形成了张三营的居民。 二、驿 站辽代,隆化境内就设有驿馆,即打造部落馆(今韩麻营村)。元代,县内设有驿站(今十八里汰村)。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秋七月,噶尔丹西部失利,率其残部窜至东蒙克什克腾旗南部及围场北部边界,妄图南犯,康熙为平定噶尔丹叛乱,亲临波罗河屯(今隆化县城)坐阵指挥战役,从波罗河屯以北300余里战线上,道路交通畅达,驿马往来飞驰传报,昼夜赶运粮草,康熙帝御驾亲征,将士英勇奋战,迅速击溃了叛军入侵。当时隆化境内设有什巴尔台(今十八里汰村)驿站和张三营驿站。现在张三营供销社大楼(超市)前面广场是驿站养马的地方,供销社大楼后面(现在住宅小区)的东半部分也是驿站的院子。张三营驿站的面积很大,驿站大概格局:靠东边有两间大房子,是驿站的办公房,解放后分给宋武、李树明两家居住,驿站广场四周是无数间房子,用于养马和库房。当时张三营驿站有驿马35匹,把总2员,夫6名,兽医1名,马牌子1名,铡草夫2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以后,清政府设邮传部办理公文往来,至此驿站已名存实亡。后来随着蒙古噶尔丹叛乱的平定,北部疆域的稳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隆化境内撤销驿站。民国年间,以县城为中心有东川(至七家)、西川(至郭家屯)、北川(至大坝石片)3条邮路。班期不定,主要靠肩背马驮。日本侵略者侵占隆化期间,开通南至承德、北至围场干线邮路,由军车委托办理邮件。1946年县内干线邮路邮件改为马车、驴车运送。1948年承隆线由军车运送。 三、货 币 隆化县使用银两历史悠久。清朝末年,张三营市场已有大量银元流通。清宣统二年(1910年)规定银元为本位货币。1914年北洋政府规定银元为国币,民国交易以银两为单位计算较多。民国时期,县内有大清银币(龙洋)、大头银元(袁世凯版)等流通。1934年伪满政府禁用银元,因银元本身系贵金属,故禁而不止,民间多有私下收兑银元或藏银者。日军侵占隆化后,为了统领货币市场,以高价抢购银元、铜钱以后,市上金属货币逐渐匿迹。 1935年国民党政府“法币政策”,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1938—1945年,隆化县内普遍流通银元、铜钱和伪满洲票。1945年后,冀热辽边区发行的边区票和伪满洲票在市场上同时流通。1946年国民党军队占领隆化后,市场流通货币种类较多,有满洲票、法币、金票和国民党发行的东北九省流通券。1948年隆化第二次解放后,清除各种伪币,统一使用边区票(边币)。1949年东北银行总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代替边区票在市上流通。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统一全国货币的命令,同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热河省分行发行人民币,其面额为1元、5元、2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万元9种,以1:9.5比例兑换东北银行总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自同年3月1日起向全国发行新版人民币,有主币和辅币两种:主币面额有1元、2元、5元、10元4种,辅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6种。在发行的同时以1:10000元的比例兑换收回旧版人民币。 四、学 塾(一)官 学。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唐三营成立全县第一所县立国民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在皇姑屯(今隆化镇)设立斌字街小学,民国三年(1914年),在皇姑屯、张三营、郭家屯分别成立第二、第三、第四国民学校。民国四年(1915年),将皇姑屯巡检衙门旧址改建为高等小学校,并附设单级师范传习所。民国五年(1916年),在皇姑屯成立国民女子小学校。10月,县公署设劝学所。同年第一国民学校成立,附设在高等小学校内。民国三年(1914年),在张三营成立隆化县第三所国民学校,学校建于张三营巡检司(巡检衙门)内。《隆化县志》记载:张三营第三国民学校,在张三营街西南,以旧巡检司署改建。教室三间,自习室一间,校长室、教员室各两间。民国六年(1917年),台吉营、韩麻营、八达营、后中关相继成立国民学校。是年,全县国民学校发展到11所。国民学校分设初、高小学堂。7岁以上儿童入初等小学堂,教授课目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地理、历史、体操、格致。初等小学堂毕业后才能有升入高等小学堂的资格。高等小学增加农业、书画、随意课。授课表和内容由学部公布。各学堂在教学上,一般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读、讲、背、写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民国以后,初、高等小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张三营小学后来从巡检司改建到北烧锅(后来的完小、社中、镇中,现在是中心小学),伪满时期,张恕涵(字炳忠,张三营人,承德高等师范毕业)任新校址第一届校长,后来马崇荣任校长。曾经的教师有马崇荣的父亲马文祥、承德的武云坡、王佑明、王佑志、汪贵资、孙坤、曹贵绅、付林芝、吴德芳、吴德芝。伪满洲国康德元年(1934年)隆化县城国民女子小学校聘任张恕涵任校长,张恕涵不满日伪的教育制度,后辞职又回张三营任教。 (二)私 塾。私塾是旧时代办学的主要形式之一,隆化县私塾兴盛于清朝中叶,私塾教育形式主要沿袭明代,设有太学、府学、册学、义学。随着居民逐年增多和科举选士制度的吸引,人们对求学认识逐渐提高,塾馆逐渐增加。到了晚清年间,一般较大村镇都设有塾馆。其形式一般是本村和邻村有学童人家联合聘请先生,分担酬金。有的是先生坐馆招收附近村庄学童,议定一季或全年“束修”(学费)。有的名门富户单独聘请名师,酬金高于当地他人。隆化县清末民初时期的私塾教育相当于小学教育水平。私塾先生一般由农村有文化者或家境清贫的老学究担任。私塾学生人数多少、年龄大小不一,年龄小的四五岁,大的十几岁。初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启蒙教材,尔后读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更高层读五经即《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和《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孝经》等书。学习方式以背诵为主,先生因人施教,便于个性发展。初学作文、对句、作诗,后习八股,每文按破题、承题、讲起、入手、初股、中股、后股、末股的死板程式,学生没有自由发挥余地。民国以后,增加了小学韵语、讲读背诵、习字、算术、体育等内容。私塾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教育方法主要是诱导训斥和体罚,对完不成作业和违犯塾规者用戒尺打、罚跪等方式处罚。学生惧怕,逃学现象时有发生。当时全县内皇姑屯、张三营、台吉营、郭家屯、七家等地兴办的私塾较有名气。民国以后,官学逐步普及,逐渐取代私塾教育。清朝期间张三营私塾教育兴盛发达,人们重视教育,许多家长牢记文化的重要,教子成才。因为张三营人的尊文重教,轻财重士的理念,清朝期间张三营走出了有记载的举人15位(张德良、张百龄、张桂龄、李质颖、李质朴、邱云翰、邱嘉瑞、沈达三、沈益三、黄庆宝、陆琮等),进士7位(张百龄、李质颖、李质朴、邱仰嶙、黄庆宝等),贡生5位(张桂龄、张硕龄、邱志敏等)。还有许多没有记载的文人雅士,博物君子。因为张三营这些才能高超、学识渊博的人,带动和鼓舞了张三营文化发展,使得张三营的文化事业百盛不衰,一直延续至今。 五、运 输张三营很早以前交通运输就已经兴旺发达,清朝康乾时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道路交通在主干道的推动下,地方道路相应地得到了发展。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建立木兰围场以来,为便于清帝往来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自京师至承德、隆化、围场大兴御道,沿途建有多处行宫。京师至承德480里,建行宫9处,承德至围场400里,建行宫8处,仅隆化境内即有行宫6处。自波罗河屯北行60里至张三营行宫,经唐三营入东崖口,至东庙宫行宫入木兰围场。当时张三营有驿站传递信件、军情。康熙为平定噶尔丹叛乱,亲临波罗河屯(今隆化县城)坐阵指挥战役,从波罗河屯以北300余里战线上,张三营作为军事要道,道路交通畅达,运输繁忙,为前方将士昼夜赶运粮草。除御道外,马车路、驼运路相继发展起来,商贸往来十分兴旺,至清末,所有川路,畅通无阻。(一)人力运输。清末至民国时期,一些家境贫寒的农民常为客货商人力运输货物,时称脚夫,他们有的在伊逊河等渡口为客商搬运货物,后来发展成为人力车。单轮车在五十年代以前多为木制车轮,五十年代以后换为充气胶轮。双轮车有推、拉两种,车蓬为木制和铁制。从事人力拉车的人不多,大多拉人,少数拉货。 (二)畜力运输。清末至民国间,富有者外出多乘马,自足者多乘驴,贫寒者多步行。民国时期因战事频繁,过驻军队及土匪抢劫牧畜,架乘驮畜减少。民间主要运输工具是驴、马、骡驮或畜力拉的木车、铁瓦车、铁轮车。木制的辘轳车,蒙古称勒勒车,为硬木制做,不着色,由一头牛牵引,一个人可驱赶几辆,前后串连,尾车带有木棒或铃铛。隆化县西北部较多,其用途多为农用畜草运输或搞长途贩运。木轮铁瓦车有两种,一种是车身下轮子和车轴为一体,轮子由4根木支撑,轮边缘有铁瓦,俗称“四网车”,行走时需往车轴膏油。四网车的特点:车拐弯时应该外轮转速多、里轮转速少才行,然而四网车车轮和车轴是一体的,两轮转速一样,外轮要生硬拖拉车才能拐过来,很费力。车最多装载1000—1500公斤。另一种是花轱辘车,花轱辘车用木条做辐条支撑,有18根撑的小轮,有24根撑的大轮,车轮和车轴是两体的,车轴固定在车身上,轮轴刻有锏槽,嵌入光滑铁锏子,称之为铁葫芦头。花轱辘车的特点:车轮和车轴是两体,车拐弯时里轮转速降低外轮加速,就像现代机动车差速器一样,省力了,相比四网车花轱辘车先进了很多。这些车在农村延用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胶轮车普及后绝迹。(加:花轱辘照片)铁轮车有两种,一种为大铁车,轮子和轴为一体;另一种是大花轮车,轮子和轴为两体。两种车形状、大小与现代的胶轮大车基本相同,载重500—1000公斤,这种车在70年代以前农村还比较多。农忙用于田间运输,农闲兼营商业运输,现已绝迹。胶轮马车,伪满统治时期始有,载重1500—2000公斤,需三四匹骡马拉车。农业合作化前期一些从事个体运输的人,已经购置了胶轮马车。建国初期,张三营供销社建社后逐步扩大,后来拥有了自己的两辆马车,用来往返县城、市里运输货物,为供销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供销社赶过马车的人有陈明、辛元、卢忠、李宗林,因为陈明赶车兢兢业业,一心为公,1958年被河北省授予“劳动模范”。1953年,县交通局发展胶轮马车43辆,成立了马车货运车队。1962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国营马车下放农村支援农业,过渡时期的胶轮马车转退为运输合作社经营。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县粮食局、供销社、商业局所属单位仍以胶轮马车做为购销货物的主要运输工具。80年代初,逐渐被机动车所代替。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后集体土地承包给个人,农村改用载重300—800公斤的小双轮车,由一头马或驴拉着,主要用于农事运输。张三营有大户人家李家园子,因以种菜为业,故曰李家园子。李家园子从伪满洲国期间家族已经兴旺,满洲国后期开始置办胶皮车,即三四匹骡马拉的胶轮大马车,家族中每户都有,李家园子本家各个屋总计有7套马车,有的一户就有两套车,雇人赶车。有胶皮车在当时是张三营最富裕的户。李家园子有了胶皮车后,农忙过后就做生意、拉脚搞运输,北部到围场、多伦,南到承德市,李家园子的马车往承德运送张三营特产白荞面,春夏季种鲜瓜等蔬菜用大车拉到多伦等地卖,后来家族越发兴旺。(三)汽车运输。张三营第一辆汽车,是张三营后街陈世恒(陈义的叔叔)购买。陈世恒早期赶毛驴驮子,往返于北京做生意,后来于1939年买了一辆烧木炭的蒸汽汽车搞运输,蒸汽汽车用燃烧木炭、木柴产生的蒸汽推动汽车前进,后来有了机械(内燃机)汽车,陈世恒又换了新式汽车。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张三营一带匪患严重,便定居北京,解放后公私合营,他的汽车合营到新中国的新兴产业。陈世恒的汽车是张三营第一辆汽车,也是第一辆私人购买的汽车。时间到了1982年的改革开放,随着政策的允许,个体运输开始出现,1982年围场至承德的班车每天只有3趟,并且下午没有车,后街的刘晓坡看到商机买了一辆柴油三轮货车拉客,往返于张三营—隆化,大冬天的乘客只能坐在露天车厢里,虽然如此却解决了张三营至隆化的客运问题。一年后柴油三轮货车拉客开始增加,最多时发展到6辆,刘晓坡柴油三轮货车客运搞了3年,换了标准的面包车拉客,之后张三营柴油三轮货车客运逐渐淘汰,面包车增加到4辆。刘晓坡是改革开放后张三营客运第一人。现在张三营客运出租车已经发展到40辆,出行随叫随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家庭轿车在逐渐普及。货运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1987年,张三营个体货运车辆已有30多辆,在县交通局运管站的组织下成立了隆化县汽车四队(货运),车队在现在西街村部院里。1992年扩建街道,车队搬迁到南河套北侧大院内(现在的吴泽民院落),后来发展到40多辆货车,张三营工商所也管理车队,分配车辆在张三营大牲畜市场拉牲畜。车队队长先后由李久功、闫立海、刘晓坡、赵江担任。当时的车辆主要是解放141、东风140,最大载重只有5吨,后来出现了卧铺、齐头货车,但依然是5吨车,5吨车前后总计6个轮胎,最大载重5吨的货车在社会上流行了10年。1997年出现了“双桥”(10轮),之后又出现了“前四后八”(12轮),两车打破5吨常规,载重26吨。2010年左右张三营出现“半挂”(22轮),“半挂”载货34吨,张三营现在有“半挂”车50多辆,其它运输货车200多辆。张三营现在客车、货车众多,街道经常因为车多而堵塞。(四)铁路运输。1972年解放军铁道兵89208部队修建沙通铁路,铁路贯通整个张三营镇,铁路全部完工后部队逐渐撤走,1980年铁路移交地方管理。移交地方后张三营火车站成立了货运装卸队,装卸队由张三营镇政府和火车站管辖,装卸队有工人60—80人,队长杜占明、刘景福,会计冯国兴、刘振尧。火车货运车厢主要有装载50吨和60吨两种,兴盛时平均每个月装货物20天,每天装运10个车箱,年装载量13万吨以上。装运氟石占98%,其次是木材、粮食、饲料草捆等,张三营镇、唐三营乡、大坝乡、围场二道沟乡盛产氟石,氟石是当时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当时整个河北省的水泥厂、河南省北部的水泥厂,几乎全部用张三营运输去的氟石生产水泥。张三营火车站下站的货物不是很多,大多以煤炭为主。后来水泥技术革新用矿渣逐渐取代了氟石,氟石矿逐渐停产,铁路也进行了改革,把货站分别归到四合永火车站、隆化火车站。张三营铁路货运于2003年取消。铁路货运在张三营火车站存在了23年,为张三营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六、治 安(一)清末至民国初期公安机构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当时隆化县大部分区域归丰宁县管辖,据《丰宁县课绩表》记载:丰宁设巡警所5处,其中皇姑屯(今隆化镇)警所9人,郭家屯警所6人,每所设所长。民国二年(1913年)7月,隆化县衙内增设警务公所,设置警务长。民国四年(1915年)改为警察所,下设若干“警佐”。是年10月全县划为5个警区.各警区配置巡官,统归警察所长管辖,分掌各警区的警察事务。民国八年(1919年),县长不再兼任警察所长,任命了专职所长,将各区巡官改为区官,民国十八年(1929年),警察所改为公安局,警察所长改为公安局长,区官改为公安分局长。张三营二区民国初期,驻张三营巡官1员、巡长1员、警员若干名,孙家营第一分住所巡长1员,唐三营第二分住所巡长1员,即墨营第三分住所巡长1员,以上三地均有警员。成金铭(原名鼎臣),张三营人,民国四年任张三营二区巡官;谢旭(原名柏香),江苏上元人,自成金铭之后至六年任张三营二区巡官。县内军队不时换防,或陆军或巡访或毅军,迁驻无定。 (二)日伪统治时期警察机构1933年3月,日本侵略者占领隆化,建立伪政权,公安局改为警务局,公安分局改名为警察署。1934年5月,警务局在全县重要乡村设置分驻所12处,派出所1处,配置了所长、巡官。每所另有4至9名警士。警察署配置次席巡官1名,同时增加警察署员,修建各警署厅舍。为方便警察事务管理,警务局内设警务股、司法股、警察队、警察署和警察训练所。警察队由队长以下47名马队组成,在县城待机行动,督察训练所负责对警官的训练和教育,5个警察署负责管理辖区内重要地点所设的分驻所。10月,警务局改设警务股、司法股、警察练习所和张三营、隆化、章吉营、白虎沟、郭家屯5处分驻所。1935年将5个分驻所升格为警察署,并设隆化县城东、城南、北门、苏木营、十八里汰等6个派出所和16个警察分驻所。1936年警务局改称警务科,内设特务股、保安股、司法股、卫生股。1941年司法股与保安股合并,白虎沟警察署与郭家屯警察署合并,改设白虎沟分驻所,增设警防股、警察训练所、督察室、电报室,警务科在特务股里增设特搜队,又称检问检所班。1943年增设侦谍班,直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 (三)国民党统治时期警察机构 1946年8月底,国民党13军89师占领隆化。同年10月,国民党隆化县警察局成立。警察局隶属国民党县政府,业务隶属热河省警察局,并与保密局热河站二组相联系。警察局内设秘书室、督察室、行政科、总务科、司法科、警察训练所、警察侦缉队、防护团、保安警察大队(包括3个中队、9个分队、1个特务队,约800人)。下设5个分局和25个分驻所,即隆化分局,辖县城东门、南门、北门、四道营、九神庙、大两同房、哑叭店、汤头沟8个分驻所;张三营分局,辖张三营、即墨营、偏坡营、孙家营、通事营、唐三营6个分驻所;章吉营分局,辖中关、马虎营、荒地3个分驻所;白虎沟分局,辖西阿拉超、大平庄、旧屯、八达营4个分驻所;郭家屯分局,辖韩家店、北兆营、半壁山、瓜地4个分驻所。1947年秋,县境内各土匪队、自卫队划归保安警察大队统一指挥。8月,在隆化县建立国民党特务组织——中统组。由于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力量不断打击国民党势力,扩大游击区和解放区,1948年初,国民党警察局的势力范围仅剩县城及周边地区。1948年5月25日,隆化县人民第二次解放,国民党隆化县警察局随之灭亡。 七、税 收(一)税务机构民国初年隆化县未设税务机构,国、地两税和县级捐费由县知事部署征收解缴事宜。1917年1月建立隆化烟酒专卖局。1920年8月改为隆化烟酒事务分局,负责全县烟酒牌照税、酒税和烟税公卖费的征收解缴工作,并设3个稽征支局,即张三营征收支局(归属围场征收局)、皇姑屯征收支局(归属承德征收局)、郭家屯征收支局(归属丰宁征收局)。1932年1月,将皇姑屯征收支局、张三营征收支局和郭家屯征收支局划归隆化征收局管辖。 1933年3月成立隆化县税捐局,归日伪热河税务监督署管辖,同时,在张三营设分所、郭家屯设分卡,负责全县的国税征收,县公署负责地方捐税的征收和部分国税的代征。国民党统治时期,国税机构实行三级管理,地方税务机构成立税捐征收局或财政局,下设税务科或所,受财政局管辖。1948年11月成立隆化县税务局,归热河省税务局管辖,内设征收、会计、秘书、专卖4个组,并在张三营设税务所。 (二)税务种类清末和民国初期的田赋种类繁杂,对不同土地实行不同额征收方法,有民人余地、学田地、首报私开余地、续增首报私开地、契买旗地、八旗未发帑余地、各界余地、占用余地、永远余地、减赋地、田赋杂费等。税捐有酒捐、矿税、当税、酒类营业牌照税、烟类营业牌照税、烟税、公卖税、印花税、屠宰税、牲畜税、契税、煤油特税、卷烟特税、田房典税、更名契税、盐斤食户特捐,及其它杂项县级规费14种。日伪时期的税种有国税12种,地方税捐11种。国税有:勤劳所得税、自由职业税、营业税、木税、矿业税、酒税、烟税、地税、禁烟特税、契税、出产粮面税、家屋税。地方税捐包括国税附加税4种(营业税附加捐、自由职业税附加捐、家屋税附加捐、禁烟特税附加捐)和独立税7种(地捐、车捐、船捐、不动产取得捐、观览捐、屠宰捐、驮捐)。日伪统治时期,各种捐税多如牛毛,稽征管理日趋严格,偷税者处以应缴税额10倍以内的罚款。隆化县建县后,对田赋、酒捐、当税、煤课进行实征实解,另征收县级规费多种。(加:民国税票) (三)税收管理晚清年间的赋税,在征收上主要是控制要道,设卡征收,关税盐税等属于这一类;其次是控制源头,驻场征收;再次是控制开业,发证征收,牙税和当税属此类;最后是商董承包,揽总征收,酒税、屠宰税等属此类。在税款征解上采用“四柱清册”的办法,即将上年结存未解税款,加上本年新收税款,减除本年已解税款,余下本年未解税款,造册上报。清宣统二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10—1932年),税征管理沿用清末的驻场征收等方法,后则实行按税定率,令征收员巡查征收。即:认税承包、偷税重罚、奖励举报、货照同行、取保押金、贴花盖戳、稽查卡堵、特定制度、征收遵法(定期定额、查定征收、核实征收、查验征收)、收入奖惩、定期报解。1933—1945年8月初,日伪统治隆化期间,沿用旧的税收管理方法,后来为加紧经济掠夺,实行严酷征收。1936年伪满政府制定《国税征收法》183条,对各税的申报登记、征收、滞纳处分、稽查、财产查封与变价和罚则等项均有详细的规定,以法律形式对税收实行规范化管理。194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税收管理则采用高压手段,实行掠夺性征管。 八、驻 军(一)清朝驻军康熙十年,噶尔丹在内乱中掌握了准噶尔部的统治权,他的政治目标,是要征服整个蒙古,重建统一的蒙古汗国,为了对抗中央政府,噶尔丹向正在向东扩张的沙俄靠拢,这一时期的沙俄,也正处于向东扩张的高峰。康熙二十六年,沙俄使者建议噶尔丹与沙俄联手进攻喀尔喀,康熙二十七年,率领3万大军,越过杭爱山,向漠北喀尔喀蒙古地区进攻。七月二日,康熙下诏北征,任命其兄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军离京往古北口、鞍匠屯、波罗河屯、张三营、围场、克勒沟,于七月二十三日抵达吐力根上源(今围场县北境)驻军,与噶尔丹相距40里南北对峙。福全指挥前线各部清军,并在战术上做了详细安排。为保证前线供应,分两路运送粮秣,一路经博洛河屯沿伊逊河北上,并在张三营设置了粮站,保证东路大军的供应。噶尔丹判乱后,蒙古叛乱不断,是清代最大最头痛的边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统一祖国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这场战争历经三朝,跨度70年,才最终取得了完全胜利。70多年里,张三营是往来战场的交通要道,除了战时大量路过、驻扎军队外,平时在张三营河西设立三个标营,每营标准编制为500人,张三营长期驻扎兵力1500人,除此之外张三营行宫平时有看守官兵300人。 (二)军阀、日军、国民党驻军1916年县署从唐三营迁到皇姑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奉、皖三系,整个热河归冯国璋为首的奉系军阀统治。1918—1922年,隆化县驻军为热河都统姜桂题的老毅军。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大败,直系军阀米振标任热河都统,隆化、张三营归直系军阀王杯庆部统治,其部队驻在隆化镇、河洛营、蓝旗、十八里汰等地。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获胜,隆化又归奉系管辖。直奉战争期间官兵多次路过张三营,并留下一些传闻轶事。1925年冯玉祥部下的宋哲元部队一部占据隆化。1926年4月,汤玉麟部51旅108团进驻隆化,1933年3月9日败退。伪满统治时期。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入侵热河。不久,隆化全境被日军占领,地方豪绅组成伪国民维持会,暂理隆化县政事务。4月建伪县公署,隆化为热河省21个县中的1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6年1月,蒋介石亲自下令:在“停战令”生效前抢占承德。于是国民党10万大军从东、西、南三路进攻承德。1946年8月29日,国民党第13军(军长石觉)89师265团进驻隆化,之后在张三营长期驻军一个连,最多时住过一个团。到1948年5月25日被人民解放军消灭。 (三)人民军队1、建国前驻军1945年6月,冀热察军区从13团抽调3个连及部分地方武装共500余人,组成抗日挺北第一支队,在支队长师军、工委书记兼政委李越之率领下,于7月7日进驻郭家屯地区。支队下设第一、第二两个武工队。第一武工队队长李建华,政委张静之;第二武工队队长张瑞,政委张东屏。部队经常出入张三营。1947年3月28日,为攻打隆化县城开辟通道,冀察热辽军区5旅又一次攻打并占领张三营。5月,冀察热辽军区5旅、13旅、16旅、18旅进驻隆化攻打隆化城。1948年5月10日,我骑兵师再次攻克张三营。之后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和冀察热辽炮兵旅进驻隆化,对隆化城进行攻坚战。2、建国后驻军196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24军72师(代号1510部队)来隆化驻防,之后不断增加。1972年,中国和前苏联关系依然紧张,苏联在中苏边境、中蒙边境屯兵百万,中国为了战事需要决定修建“具有战略意义”的沙通铁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筑路大军(代号89208部队)来隆化修建沙通和承隆铁路连接线。随从铁道兵部队的基建连队、桥梁连队、野战医院随沿线驻扎。张三营的铁道兵部队在后街村驻扎一个连(土基连),在罗古营村驻扎一个连(桥梁连),铁道兵267野战医院建在张三营河东,1980年铁路移交地方后,部队全部撤走。267医院的到来,同时对地方百姓开放,带来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人才,给当地百姓的医疗带来了福音,部队医生服务好、价格便宜、医术高明,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267医院后来改建52830部队驻地。1974年隆化县城的部队是24军72师师部,代号52829部队。同期驻防隆化的有:驻十八里汰的72师炮兵,代号52822部队;驻水泉的72师214团,代号52825部队;驻张三营的72师216团,代号52830部队。1974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5师18团,代号51172部队,来隆化郭家屯驻防。1992年部队整编,72师移防唐山,24军70师接防隆化,其208团(代号52834部队),来隆化驻防。2003年部队再次整编,驻隆化部队陆续全部撤出。 九、团 (一)国民党三青团。1929年国民党在隆化县设立党务研究会,1946年8月29日,国民党军队占领隆化,扶植和发展地主、土匪武装,维护地主、资本家利益,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搜捕杀害中共党员、干部和群众,发展中国国民党和三青团组织,企图巩固其反动统治。1948年5月隆化解放,其组织即瓦解。三青团,全称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是国民党隆化县党部副书记孔书春组织发展起来的。孔书春兼书记,下设2个直属区队和4个区队,辖28个分队,有团员358人。张三营属二区队管辖。(二)农 会。隆化县农会成立于清末1911年9月。开始有县、区农会3处,分治于皇姑屯、张三营、郭家屯,至1935年日伪统治时期,该组织仍沿袭保存。农会组织设正副会长各1人,干事5人、文牍1人、书记1人、会计1人、检查员2人、办事员5人,共17人。干事以上均为义务,文牍以下为雇用,其工资分别为每月13元、10元不等。夫役每月6元。1938年农会取消,成立官办的农事合作社。1946年8月建隆化县农会,1948年初自行解散。隆化第二次解放前后县、区、村土改时都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会组织,土改结束时撤销。1964年“四清”运动时,公社、大队建立贫下中农协会,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撒销。(三)妇联会。1945年3月,建立县妇女解放联合会(简称妇联会)。1949年9月,召开首届全县妇女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时期,本县各级妇联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解禁缠足,动员亲人参军参战,涌现出母送子、妻送郎等许多动人事迹。发动广大妇女拥军支前,组织全县妇女做军衣、军鞋、军袜,仅郭家屯的妇女们从1946年到1949年,做军鞋115200双,军袜26000双。 (四)商 会。成立于清末1911年9月,初称皇姑屯商会。1915年改称隆化商会,由会长、会董、公员组成。1929年根据国民政府《商会法》,改为委员制。商会设会长1名、常务委员4名、执行委员8名、监察委员5名、另有工作人员数名。1937年日伪占领时期,商会被废止。1945年8月,人民政府成立商会。1946年8月,国民党又改组商会,直到1948年5月,隆化第二次解放。1952年10月召开隆化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工商界知名人士戴趾祥当选主任,李爽斋、李东辅被选为副主任。同时在张三营成立了工商联办事处,唐三营李东辅担任主任,张三营供销社主任武浚川担任工商联副主任。(李寒松/文) (资料参考:2001年版《隆化县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