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朱雄英拜师(山河月明第二集一闪而过的朱雄英)

《山河月明》第二集中出现了太子朱标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嫡长子朱雄英,一个是庶长子也就是次子,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雄英拜师(山河月明第二集一闪而过的朱雄英)(1)

嫡长子朱雄英

山河月明朱雄英拜师(山河月明第二集一闪而过的朱雄英)(2)

次子朱允炆

朱雄英是朱标的正室,常遇春的女儿,太子妃常氏所生。朱允炆是朱标的侧室,大臣吕本的女儿,吕氏所生、由于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太子妃常氏逝世。而朱雄英也在洪武十五年五月去世,年仅九岁。所以将侧室吕氏扶正,吕氏所生的朱允炆也就成了正式的皇太孙,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看到朱雄英的名字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何和朱允炆同辈的他,名字里没有“允”字,也没有带五行偏旁的字,这不符合朱元璋定下的皇子取名规则呀。为什么朱雄英的名字在众皇子中会如此另类?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朱元璋定下的皇室取名规则。

1、辈分表

传统的中国家庭取名大都有辈分表,即在家族同辈人名字中间的字需要是一样的,便于区分辈分。朱元璋就给每个儿子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孙子开始依次向下取名字。如下图:

山河月明朱雄英拜师(山河月明第二集一闪而过的朱雄英)(3)

朱元璋拟定皇室取名规则

由图中可以看出,太子朱标的儿子辈是“允”字如朱允炆,朱允熥等。孙子辈是“文”字如朱文奎、朱文坤等。燕王朱棣的儿子辈是“高”字如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等。孙子辈是“瞻”字如宣宗朱瞻基等。

2、五行说

明朝取名规则中还规定,名字中的第三个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作为字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同时依照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比如朱棣的儿子高炽、高煦、高燧第三个字都是火字边(注:煦字下面的偏旁“灬”在古代是与“火”同音的)。孙子辈有瞻基、瞻圻等带土字边。重孙辈的英宗祁镇、代宗祁钰。再下一辈水字边的成化皇帝朱见深等等。

山河月明朱雄英拜师(山河月明第二集一闪而过的朱雄英)(4)

五行相生相克表

可以说明朝两百多年来皇室都是严格按照这2条规则取名的。当然,带五行偏旁的字毕竟有限,明朝皇室为了取名不得不造了很多字,比如朱慎镭、朱同铬、朱在钠、朱恩钾等,为元素周期表做出了贡献。

经过分析可以看到,朱雄英的名字完全不符合这两条中的任何一条,也让朱雄英成了皇室中的一个“另类”,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一本叫《皇明祖训》的书。明朝皇室的命名规则都记录在这本书里。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训诫子孙的书籍。洪武六年(1373年)时颁布称之为《祖训录》,洪武九年进一步修订,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修订定后再颁布,改名为《皇明祖训》。

山河月明朱雄英拜师(山河月明第二集一闪而过的朱雄英)(5)

《皇明祖训》

从时间线可以看出,朱雄英出生于洪武七年,而《祖训录》虽是洪武六年编纂完成,但是洪武九年就进行了一次修改,可见其中的相关规定可能是到洪武九年后才落实到位。朱允炆正好出生在洪武十年,因此他的名字就是符合明室取名规则的。

而朱雄英由于出生的较早名字未能严格按照规则来取,这样大概可以解释他名字第二个字为什么不是“允”字了

关于“英”字。五行取字的规则应该是早于《皇明祖训》的,毕竟朱元璋26个儿子,名字里都带有“木子”,如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桢等。有一种说法是,朱雄英其实应该写作朱雄煐。因为按照上述“五行学说”朱元璋的第三代都是以火字旁命名,如允炆、高炽、高燧、所以本名叫雄煐应该是比较靠谱的说法。

朱雄英由于出生较早,再加上仅9岁就夭折,未及册封皇太孙。因此也就失去了改名的机会。这样就显得史书中的他名字在皇室中显得“另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