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跟qing的区别(Qing听男生女性化)
“班级前十名,女生占九个”,网络上类似的话题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男孩危机”。日前,一些人提出应在学校里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防止男生女性化,让男孩有男孩样,让女孩有女孩样。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研究负责人刘文利教授认为,到底男孩是什么样?女孩又是什么样?这些问题并不能单纯由性别来区分,这样只会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不符合性别平等的理念,同时还有可能加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刘文利教授认为,所谓的“男孩危机”其实是一种男权社会下男性的危机感。温柔细腻的男孩和坚强干练的女孩都是一样的,这些应该是男女都同时具备的优良气质,同样,更不应该“以貌取人”,认为秀气、纤瘦就只属于女生。当前的“男孩女性化”其实只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下产生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开展性教育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而在教育部门设立性别平等咨询委员会,也有利于性别平等理念的深入。
北青-北京头条: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要防止“男生女性化倾向”,同时强调“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刘文利:我觉得这个说法是缺乏性别平等视角的,这其实是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什么是男孩样?什么又是女孩样?这个标准是人为确定的吗?是谁确定的?有这样观点的人认为,男孩的标准就是要有力量,有对抗性,但如果一个男孩很温柔体贴,那就是没有男孩样了吗?反过来,女孩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果一个女生坚强而有力量,是不是就不是女孩样了?
北青-北京头条:这种观点中认为,可以通过参加运动来强化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您怎么看?
刘文利:这同样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男生就要参加足球、篮球、橄榄球这样对抗性的运动,而女生则就要去学习艺术体操、跳绳、瑜伽这些培养气质形体的运动。
为什么女生就不能去踢足球呢?我们知道,中国女足比男足好很多,都说中国女足是铿锵玫瑰,但又否定女生去踢足球。同样的,体操王子李宁,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偶像,这又如何解释?可见,用性别划分运动项目,不具有性别平等意识。无论什么性别的人都有权利选择喜欢或擅长的运动。
北青-北京头条:目前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男性女性化的趋势,比如一些所谓的“小鲜肉”,很俊秀,很苗条。
刘文利:这还是个刻板印象问题,认为男性就应该是肌肉发达,形体语言粗犷,大声说话,留着络腮胡子,甚至是大腹便便、不修边幅。而如果男生对自己的外形有所修饰,让自己的外表更光鲜,就会遭受批评。
比如有的男生会护肤,就会遭到批评,但其实皮肤就是我们人体的器官,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保护好,这是一个人的健康习惯,何错之有?这跟性别有什么关系?
北青-北京头条:但是有一些男明星还会化妆、带首饰,引发一些男生也去效仿,也是现实问题。
刘文利:那些“小鲜肉”化妆、带耳环,毕竟只是在屏幕中的,很多都是工作需要。这是我们现在网络发展后,视频化的传播途径将艺人们更多的展现给大家。这里面我们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
在我们主张的性教育中有这一部分的内容,叫媒介素养与性,还有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安全使用,这两部分的内容会告诉我们的青少年,舞台上的媒体形象是怎么被塑造出来的,那样的形象是需要化妆、灯光甚至一些技术手段,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化的,不是大多数人的情况。所以,这一块需要有专业的性教育课程对青少年的认知有引导。
另外,我们也要知道,现实中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舞台上那样的“小鲜肉”。你看过军营里的士兵吗?他们只是没有那些艺人那么多的机会走上台前。我们看国庆阅兵的时候,我们的军人,多么有豪迈的气质,但你不能要求所有的男孩子都跟军人一样。
北青-北京头条:我们在网上曾经看过一个图片,一边是孔武有力的军人,一边是穿着军装的艺人,下面标注的意思大概是说,如果中国的男人都这样,如何保家卫国?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刘文利:这其实就是过去所说的男孩危机,男孩都温柔了,秀气了,保家卫国的责任谁来扛起来?如果都是舞台上的那些小鲜肉,他们还能扛得动枪吗?但担忧者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说,照片里的是艺人,是演员,他并不是军人,在他那个职业里,他就是这样的。但军人这个职业里,军营里并不是这样,你看前几天我们立功的边防战士,都是正气凛然的。其实这是一个职业形象的问题,无论是什么职业,什么岗位,只要是社会需要的,就有存在的意义。我们不能把艺人的形象套在所有的男孩身上,同样也不能让所有男孩都必须跟军人一样。
有的男生就是身材瘦小,长相清秀,有的男生就是性格柔顺,温文尔雅,那他们达不到到社会定义的男人形象的要求,怎么办呢?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这对他们就是不公平的。其实即便是艺人、演员,也不都是小鲜肉,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什么职业,社会形象都是多元化的。
北青-北京头条:您刚才说,在学校中往往温柔秀气的男生会被欺凌,这种情况明显吗?
刘文利:我们课题组做过研究,专门调查学校里的欺凌现象。发现男生的校园欺凌,主要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欺凌,以及年龄更大、身体更壮、个子更高的男生对发育较慢的男生的欺凌。所以说,当你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男生的时候,达不到这个标准的男生,就成了少数群体,他们就更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包括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老师,他们对这样的男生甚至也存在偏见,这就加剧了被欺凌的可能。
北青-北京头条:那反过来,在校园欺凌中,男性化的女生是否更容易去欺负别的女生?
刘文利:至少我们的研究没有显示出这一点。女生的校园欺凌主要是被男生欺负,或者是女生之间的因关系不协调导致的欺凌。比如因为恋爱关系产生的对立,会有女生之间的欺凌。
北青-北京头条:社会对于男生女性化的批评很多,反过来对于女生男性化的容忍度却很高,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
刘文利:这背后是对女性形象的贬低。我们批评男生的时候,总是会说“你怎么跟个娘们儿似的”这样的话,但反过来对于男性化的女生,却常常说她是“女汉子”、“女强人”,颇有赞美的性质。在我看来,这是因为我们的传统社会是男性掌握着巨大的权力,而女性处于被贬低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性别平等意识越来越强,很多男性觉得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会对自己标准定义下“不男人”的行为举止进行攻击。
北青-北京头条:您刚才提到,我们的一些老师或者教育工作者,也会出现性别刻板印象或者性别不平等的偏见。
刘文利:这并不仅仅是老师其实是一个全民性的问题,这跟受教育程度没有关系,是个社会的普遍现象,中国每个阶层的人都缺乏性教育知识,只是很多人并不自知,没有意识。
北青-北京头条:您的意思是说,性别平等意识和性教育有直接关系?
刘文利:当然有关系,性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性别平等教育,这贯穿了性教育的始终。2018年颁布的《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中将性教育分成八个概念,其中一个就是理解社会性别、社会性别及其规范的社会结构。我们所说的性教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性行为的教育、预防性侵的教育或者生理卫生的教育。科学的性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性别平等教育是其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并且贯穿性教育的始终。同时,性教育中包含性别平等教育但不等于性别平等教育,性别平等教育有自己的学科体系。虽然性别平等教育也涉及到性的有关内容,但不会涉及到那么多性的角度。其中还包括了性认同,性倾向,性表达等等。我们目前所说的性别平等还是狭义上的男女平等,还不是更进步的多元化性别。
北青-北京头条: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男女平等,如今还有性别刻板印象或者说偏见,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意识吗?
刘文利:从基础的角度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开展性别教育。另外就是我们一直建议的,在教育部门设立性别平等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目前在一些地方省市区已经有了,只是都在妇联、妇儿工委或者地方人大里的机构,还没有在教育部门中建设起来。
我们认为,教育部门肩负着全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最应该建立性别平等咨询委员会。
北青-北京头条:这个建议的依据何在?
刘文利:我们提到设立性别平等咨询委员会是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明确提出,性别平等原则要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有充分体现,也就是说,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无论是理化生还是史地政,都必须充分体现性别平等原则。《纲要》中要求,国家级的教材中,要充分体现性别平等原则,在教育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修订和评估中,要增加性别平等视角,落实性别平等。同时,《纲要》中还说,课程和教材相关指导中要增加社会性别专家,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要充分体现性别平等理念。
北青-北京头条:各地方成立的委员会目前工作状态如何?
刘文利:这些委员会一般都是从政策的角度,为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意见。比如说,发布地方立法文件的时候,会由委员会里的专家提出性别平等意见,让地方立法能够更好的体现性别平等,特别是男女平等问题。
北青-北京头条:为何您认为最好在教育领域设立性别平等委员会?
刘文利:各个机构的职能是不一样的,如果放在教育部门的话,会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有帮助,也能够让青少年从小接受性别平等理念,对性别平等能够有更大的贡献和帮助。我去教育部的网站上找过,也调查过,都没有找到这样的机构设置。其实委员会不一定是实体设置,这些专家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布政策的时候,提前征求这些专家的意见即可,在重要政策文件上把关,不要做出性别不平等的描述或者相关政策的出台。
北青-北京头条:目前教育部门在性别平等方面做得如何?
刘文利:我认为还是缺乏性别平等意识,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更多的性别平等培训。我们课题组对我国的教材做过分析,其中性别刻板印象还是存在的,尽管这些年已经好多了。
北青-北京头条:您指的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有哪些?
刘文利: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教材中有一篇关于周恩来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同志的文章,邓颖超同志是我们非常出色的妇女领导人物,但她在教材中出现的画面是在给周总理补衣服。从这里也能看出,女性形象在教材中出现时,更多的是以为家庭服务、为丈夫服务的角色呈现的。在教材中,职业的女性形象非常少,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很少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北青-北京头条:这是不是跟过去有关女性职业和社会角色的故事素材比较少有关系?
刘文利:是的,过去中国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社会贡献相对不多,有关素材也少,但并不是没有。而且时代发展了,我们就应该注意这样的问题。现在中国女性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的。很多统计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女性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妇女在全世界的劳动参与率是最高的,女性除了承担社会责任之外,还承担家庭责任。当代女性的社会贡献可以说和男性是并驾齐驱的,但这一点在教材中体现的并不充分。
统筹/张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白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