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巴洛克时期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巴洛克时期音乐)(1)

在巴洛克时期,器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甚至在重要性上超越了声乐。

一、巴洛克早期的器乐

在巴洛克的早期,仍然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体裁,并且在原来的内容与形式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部分可以与之前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中的器乐对比)

第一:舞曲。舞曲在巴洛克以前一直是器乐的主要体裁形式,在文艺复兴时期,舞曲常见以“一对”出现,如“帕凡舞曲”和“亚尔德舞曲”。在巴洛克时期,舞曲开始演变为一种组曲,一个组曲有几个风格各异的舞曲组合而成,巴洛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组曲有:阿列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

第二:托卡塔。这种体裁在16世纪建立起来,是键盘乐器比较古老的体裁之一,它的特点就是富于技巧、即兴创作和演奏;幻想曲。一种模仿经文歌的器乐曲。

第三:利切卡尔。这是一种短小的键盘音乐体裁,是用模仿的手法去发展一个主题,类似于变奏曲,和16世纪没太大变化。

第四:坎佐纳。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器乐体裁,在17世纪仍继续发展;奏鸣曲。在17世纪奏鸣曲泛指一切器乐作品,后来特指类似于坎佐纳的用一两件乐器和通奏低音乐器演奏的作品,通常比坎佐纳更复杂。到了17世纪中叶,奏鸣曲坎佐纳统称为“奏鸣曲”

第五:变奏曲。变奏曲在17世纪初被称为“帕蒂塔”,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主题,不断的变化演奏。

二、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

(一)管风琴

管风琴是一件古老的乐器,在中世纪就已经产生,在巴洛克时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德国在巴洛克晚期成为管风琴音乐的中心,这与路德派教会有很大的关系。路德派教会为仪式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其中包括托卡塔、赋格,以及根据众赞歌改编的乐曲。

1.托卡塔

托卡塔(来自意大利文“toccare”,意为“触键”。)正如上文所说,在16世纪产生,是一种接近即兴的具有一定技巧性的体裁形式。作品中经常会用一些复调手法,它一般会包括若干个段落,段落之间经常会在速度上进行快慢的交替。后来,随着段落间的对比加大,比较慢速的部分就被分离出来了,变成了“赋格”。慢慢的,人们习惯了这种两个体裁组合的模式,“托卡塔与赋格”或“前奏曲与赋格”就成为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的重要体裁。

2.赋格

赋格是从托卡塔或前奏曲中分离出来的,后来经过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音乐体裁。赋格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呈示段和插段。在呈示段中,主题要在主调和属调间进行,在插段中,主题需要转调进行。巴赫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把这种体裁发展到了极致。

3.根据众赞歌改编的乐曲

在路德派教会中,将当时流行的各种器乐体裁都与众赞歌旋律进行结合,发展出了管风琴众赞歌、众赞歌经文歌、众赞歌变奏曲、众赞歌幻想曲、众赞歌前奏曲等体裁。

(二)古钢琴

古钢琴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在巴洛克时期同样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的古钢琴主要分为击弦和拨弦两种,击弦的叫做“楔槌键琴”(Clavichord)、拨弦的叫做“羽管键琴”(Harpsichord)。这两种古钢琴当时在使用没有那么明确的区分,但音量较大的羽管键琴更为常用。古钢琴的音色与现代钢琴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用现代钢琴演奏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时,大家普遍会要求用特殊的演奏技巧演奏,其实主要是为了还原当时的音色和风格。

楔槌键琴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巴洛克时期音乐)(2)

羽管键琴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巴洛克时期音乐)(3)

古钢琴当时最主要的体裁就是上文中说的组曲,组曲通常确立了四种舞曲为核心的框架,这四种舞曲的特点分别为:

其一,阿列曼德舞曲(allemande),中速,两拍子,德国舞曲,弱起、持续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

其二,库朗特舞曲(courant),中速,三拍子,法国舞曲,节奏经常在二拍与三拍间交替。

其三,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慢速,三拍子,墨西哥西班牙舞曲,重音经常在第二拍。

其四,吉格舞曲(gigue),快速,英国舞曲,12/8或6/8拍,有跳跃节奏和模仿对位。

这四个舞曲通常来说用一个调性创作,且每个组曲多为二部曲式,这四个舞曲间,都可以加入其它舞曲。

在古钢琴组曲创作中,法国的弗朗索瓦·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是最具代表性的,有人也叫他“大库普兰”。他的创作结合了组曲的创作模式和法国的音乐风格,来听一下他的《奥古斯特的阿拉曼德舞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