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徐霞客齐名的外国游记家(缪海燕十一游记)

十一游记

◎缪海燕

终于盼到了结伴出游的日子,我们没有选择名山大川,也没有去名胜古迹。而是找了一个僻静的田园——我的山村家乡。

出发之前,我一直担心那个偏僻的地方会让大家失望。所以,我尽量把我们那里的景色以及风土人情说得华丽一点。什么红色旅游区,什么江北竹林,什么国家级森林公园。而我们村,正好处于这三个景点的中心位置。这一点,足以告诉大家,我们这里,也算旅游胜地。

与徐霞客齐名的外国游记家(缪海燕十一游记)(1)

坐落于山野之中的小小村落,让一行人羡慕不已。山路弯弯拐拐,说八十弯可能有些过,但绝对不止十八弯。岩石峭立,松林浩瀚,山川绵延,溪水涓涓,鸟飞虫叫,云过溪涧。呼吸酣畅,心情愉悦。这些,在久呆的城市里,永远都不能感触到的。朋友们雀跃的享受着这一切。采花的,捉虫的,照相的,忙的不亦乐乎。

山村公路,洁净,平整。也有三俩的农妇,把刚从河里捞出的衣物,晾于路边的护栏上。倒也给灰色的寂寞平添了生气。这条公路,是很有野性的,仿佛一群土匪,驻扎在这片平静的山林里,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生生的给宁静的田野,注入了城市的姿态。

与徐霞客齐名的外国游记家(缪海燕十一游记)(2)

好在毕竟是乡下,没有车水马龙。八米宽的路显得有些臃肿,车速也显得慢了很多。这样风景更足以美丽的展现。偶尔有几个扫路工,纯粹是横行在马路上,会让司机有些惊觉。拐来拐去,终于到达山顶,我们一行人下车领略高瞻远瞩的优越感时,司机竟然说他有点晕车。这好像吓到我们了。

还没到目的地,其中一架相机竟然没电了。我忙了起来,大人一组,孩子一组,然后再来个单独的,还有临时组合。轮到别人给我照的时候,没电了。不过,这个地方我经常走,有的是机会。

与徐霞客齐名的外国游记家(缪海燕十一游记)(3)

雾气轻轻搭在远山的肩头,俯视着村子。房子很小,像小时候搭的积木。此时已近中午,村落里很安静。只有一牧羊者,挥着鞭子,喊着号子,赶着羊群,慢悠悠的行进。

朋友们看来很满足,他们尽情奔跑追逐,孩子们追蝴蝶,大人们追孩子。我,只是笑。放肆的笑。

与徐霞客齐名的外国游记家(缪海燕十一游记)(4)

到家,正赶上一拨陌生人坐在院子里。父亲擎着笑脸迎过来。给我介绍院子中间那位年老的男长者,传说中的杜老师。他是我母亲的老师,当年的知青。另一位女长者,自然就是刘老师,不用介绍,传说中的刘老师。真巧,妈妈四十年未见的老师,竟然与我不期而遇。午饭,热闹自不必说了。十几号人,院子里,房顶上,屋里,到处都是玉米片片的香味。

酒足饭饱,我们一帮人想去弄点野味,便开车去了村边的池塘,甩竿钓鱼。老公们等鱼上钩,老婆们则进了银杏林,捡拾银杏果去了。地上,树上,不亦乐乎。那些帅哥们,好像没我们丰收。夜幕渐渐拉上,老公们收竿了,鱼,只有半两沉。其实这塘里是有鱼的,父亲曾跟渔友们钓到过十几斤的大鱼三条。老公们运气不太好。

与徐霞客齐名的外国游记家(缪海燕十一游记)(5)

第二天,我们组团去了风景区。

这片竹林曾是我小时候上学天天经过的地方。那时候,这里没有任何建筑,没有修路,也没有这么多游客。只有我们这群小学生经常出没于此。童年的快乐,就是在回家的路上打闹嬉戏。现在虽然这里变了模样,但不论怎么改,不论怎么建,那些记忆,都不会埋没。

与徐霞客齐名的外国游记家(缪海燕十一游记)(6)

由于身体原因,我没能去爬那条蜿蜒于山间的竹长廊。只在山腰处,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远处看来,我们应该也算风景里的风景。

很快,两天的行程接近尾声。朋友应该开着拖挂来的,父母往车里塞着各种各样的特产。

回城的路上,朋友们意犹未尽的谈论着此行的所见所闻。从他们的笑容里,我看得出,他们,很快乐,很回味。

我也一样,快乐,回味。

与徐霞客齐名的外国游记家(缪海燕十一游记)(7)

【作者简介】

缪海燕,女,生于1981年,烟台散文学会会员,自由职业,作品多散文诗、散文。

壹点号烟台散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