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

继仝卓高考作弊翻车之后。

又一个“声入人心男团”成员因同样的错误,被芒果台封杀——

高天鹤被举报在主持人考试中作弊。

难怪上周《天天向上》他的镜头都被“一剪没”。

连节目片头曲都重新制作了一版,宣告着高天鹤永久出局。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

这么一来,刚刚经过磨合期重新搭建好的“天天兄弟团”,又出现空缺了。

前些天肉叔在豆瓣刷到一个帖子↓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如今天天兄弟人员再怎么变,心里都惊不起一丝波澜。

这个曾每周准时追的节目,也好像很久都没有出现在视线里了。

说白就是一个字:

所以《天天向上》这个节目,还有办下去的必要吗?

它的房子是怎么建起来的,又是怎么塌掉的?

01

上面那个帖子,底下最高赞的两条评论是这样的: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4)

尽管都是夸节目有意义、有意思。

同时也承认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好久没看了。

夸奖也有时间限定:是当年,不是当下。

当年的天天向上有多火?

跟《快本》平分秋色,是湖南卫视两大杠把子综艺。

它的起点就很高。

传闻湖南当地的人都只爱看《越策越开心》,什么《快乐大本营》根本不入流。

而这档在湖南本地最火的老牌节目,就是《天天》的前身。

《越策》的原班制作人马,包括主持人汪涵、陈英俊,还有脱口秀的节目形式,全被《天天》继承了。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5)

在这波资源基础上,再进一步把舞台和人员规模扩大。

光主持人就有8个,以班级形式出现的嘉宾把舞台挤得满满当当。

每次开场的歌舞秀N个舞团扎堆上,更有股春节晚会的热闹劲头。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6)

第一期的造型是死亡芭比粉

前身积累的大量忠粉 经市场验证的成功模式=收视稳了。

2008年8月开播的《天天向上》,很快就冲进全国收视前三,被评为年度最佳节目。

在周五晚七点半这个黄金时段播放,也足以证明了它在湖南台的地位。

它是凭什么火起来的?

最初,节目的定位是“有1500年历史的半山书院”,宗旨是传播中华礼仪公德,借北京奥运的时机向全世界展现大国风采。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7)

但一个节目仅限于礼仪科普,是绝不可能大火的。

《天天》逐步把自己的涉猎范围变大:

从中华礼仪,扩充到中国传统文化,再扩充到世界流行元素。

这下能玩的东西可多了:

明星八卦、文学艺术、各行各业、坊间话题、秘闻、科教、历史、公益……

每一期都有鲜明的选题,人们关注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郭敬明登上福布斯富人榜,节目就请他去“炫富”,明显搞事情;

大妈广场舞火遍全球,他们就请来爆红的筷子兄弟现场教学《小苹果》;

10年周杰伦演唱会邀请蔡依林让粉丝都沸腾了,节目组马上又请来两人同台表演……

这节目,简直一个活生生的“热搜话题”库,谁不爱看?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8)

除了选题抓人眼球,每次请来的嘉宾也很有看点。

都是该话题范畴里的重量级人物,或者有着国民热度的典型代表。

就拿动漫主题这集来说吧。

开场就请来日本动漫人气歌手下川美娜,以一首大众熟悉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主题曲燃爆全场。

到场的声优一个比一个经典:

内地,给《九色鹿》《邋遢大王》配音的丁建华;

台湾,给《中华小当家》《棋灵王》男主配音的徐云云;

日本,给《死神》的朽木白哉、《网球王子》的手冢国光、《灌篮高手》三井寿等名角色配音的置鲇龙太郎。

现场给观众重现原汁原味的名场面,这样的大咖福利现在哪里找啊。

教练,我想打篮球!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9)

还请来了近70岁的日本动漫王牌制作大神,丸山正雄。(他制作过的作品数不清:红辣椒、穿越时空的少女、死亡笔记、NANA、夏日大作战、甜甜私房猫等)

让日本国宝级老头子模仿各种动漫表情,这恐怕是连日本人都难得一见的珍贵瞬间。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0)

《天天》的嘉宾,排面足够大。

但它不只是邀请知名人士,也会请普通老百姓参与节目,始终保持着接地气的亲民度。

节目的形式也不受拘束,外景、脱口秀、短剧、访谈、游戏、唱跳随意组合。

任凭隔壁《快本》把整个娱乐圈搬来。

《天天》的人气丝也毫不动摇——圈外的一切热点都是他们的。

两者的卖点和内容不重合,各自给湖南台打天下。

但十年后的今天,这对“芒果双雄”却变成了两个极端。

《快本》的收视率稳定在高位。

大量涌现的新形式节目虽然火爆,但始终没法撼动其内地综艺第一的位置。

《天天》却相反,长期以0.3收视吊车尾。

别说被新节目冲击了,就连那些婆婆妈妈的相亲老节目都轻松碾压它。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1)

这档节目的王牌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瓦解的?

02

从主持团的瓦解开始。

《天天》的一大特色,是开创了国内第一个主持天团的模式。

观众最熟悉这7人时期的“天天兄弟团”:

汪涵、欧弟、钱枫、田源、小五、俞灏明、矢野浩二。

别小看主持的作用。

该节目偏重对嘉宾的访谈,传播文化是一个卖点,脱口秀也是一个卖点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2)

7人时期,正好是节目的巅峰时期。

别以为随便7个人都行,这个搭配有着最佳的耍宝效果:

满腹诗书的汪涵负责把控全局。

欧弟则是第二主持,负责助攻。

他有急才,能接住汪涵的梗,段子信手拈来,帮助嘉宾放松。

唱跳说来就来,能十分精准地模仿十几个明星的表演,常常能在气氛尴尬的间隙急速救场。

最重要的是,他很有娱乐精神,总是以扮丑或自黑去衬托嘉宾。

例如请来筷子兄弟这一集。

都知道欧弟很爱模仿MJ,平时动不动就会卖弄几下。

这次嘉宾主动提起要pk模仿,他就更按捺不住了。

王太利先是致敬偶像跳了一段太空步,但因为年纪大了跳得也不太利索。后面要是欧弟跳的话,肯定轻松碾压。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3)

但欧弟却没有这么做。

他迫不及待地喊“到我了到我了”,然后一下子躺在地上装死。

这种幽默化解,比用技术去较真更有笑果,也给嘉宾留足面子。

有才华但不乱显摆,懂得什么时候该展示,什么场合该收敛。

这就是团队优先于个人的体现。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4)

小五和浩二负责一些日韩文化对比和翻译的工作。

虽然中文不太好,但这个缺点恰恰能烘托舞台气氛,总是在文化差异中碰撞出笑点。

田源、钱枫、俞灏明则是机动的工具人。

舞台上一旦有起哄,表演,示范,调侃等各种琐碎的捧场需求时,就由他们来填充。

他们为了节目效果团结一致,台上永远只有高度配合的团体,没有独抢风头的个人。

“兄弟团”,真不是白喊的。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5)

每次节目,看起来笑点密集,再正经的事都能聊出相声效果。

但这里其实很讲究团队配合战术。

综艺效果都是这群人脑子互补的结果。

一个人脑筋转得不够快,马上有另一个人接过抖包袱的任务。

实在不行就扯点别的,给其他人争取时间想梗。

例如采访机组人员的这一集,机长提醒大家坐飞机要注意保管财物。

眼看节目有点走向严肃说教的趋势,为了把观众注意力拉回来,天天兄弟团开始暗中发力了:

先是小五接嘉宾的话,说自己丢过电脑。

欧弟马上接着说自己丢游戏机,但让他心疼的是里面两年的游戏记录。

但这个梗明显还不够好笑,于是他用浮夸的表演来撑场。

终于,下一个钱枫获得了足够的时间,憋出了一个梗:

我在飞机上丢了……几根头发。

最后汪涵一句“那你活该”吐槽收尾,观众笑了,成功挽救了沉闷的气氛。

跟跳舞大师学跳舞的这集,汪涵学一个扩胸的动作。

才刚举起手,众人就get到了他的梗,立刻围上来配合演一个搓麻将的玩笑。

这种一个眼神就能懂的配合打法,真的很需要整体的高度默契。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6)

这类文化科普的节目,其实很容易会陷入死板的说教场面。

《天天》能一直做下来,就是全靠这群人合力把气氛烘托起来。

去翻这个阶段的随便一集来看,你会发现整个对话节奏十分紧密,从不会冷场。

这7人身上,观众真的能看到团魂

可惜,后来这个节目好像中了降头一样,主持一个接一个离开:

俞灏明拍戏被严重炸伤,不得不长期缺席。

田源因出轨丑闻引咎下台,欧弟和浩二因为两岸局势、中日关系紧张而陆续离团,小五回韩国服兵役……

一下子少了五个,只剩下汪涵和钱枫两人。

随后两三年断断续续来过一些临时主持,又找来大批鲜肉组成的“天天小兄弟团”撑场面。

2016年,王一博和大张伟加入,才终于重组一个比较稳定的4人兄弟团。

这两人的特质,看起来刚好填补了之前缺失的功能:

两人都能负责唱跳的才艺表现。

大张伟能搞笑,能像欧弟那样接茬、烘托气氛;

王一博也懂韩语,有点像之前小五那样的鲜肉门面担当。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7)

两人兢兢业业地主持,能看出态度很认真。

但四个人的默契却始终不如从前,节目的氛围和节奏总是有点失控。

先不说大张伟的嘴碎,被很多人认为是不礼貌。

在搞笑的尺度上,他还是把握得不到位。

有一集相亲主题,钱枫的父母到场。这时大张伟想夸夸钱枫,让老人家们开心。

但他却用了一种长辈很难接受的“幽默”:

您儿子明明这么优秀为什么还单身

是因为有什么病吗?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8)

大张伟平时会主动说冷笑话调节气氛,靠的是肚子里的存货。

但当别人突然cue到时,临时反应的幽默感就不太够了。

有一次,专业人士在科普物理知识时突然问他,这个原理你也懂吧?

他就整个愣在原地,只能后期剪辑加动画效果救场。

而且在沉默一段时间后,他也没能想出什么好玩的回复,只是接话“行,我懂。”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19)

而王一博的作用,大部分也只在节目外有效:

引流。

只要他坐在那里出镜,就能满足这个功能了,每一集的弹幕几乎全是他的粉丝在刷屏。

至于节目中的主持效果,基本没起到多大作用。

王一博为人不苟言笑,跟节目的搞笑路线本来就不太相符。

节目给他解释的耿直人设,本质还是缺了点眼力见。

招聘主题的这集,汪涵提问加班要不要晒朋友圈?

王一博直接说不发,感觉这种行为很幼稚。

这就让刚刚才表达自己会发圈的四个嘉宾,有点下不来台。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0)

后期强行P出开玩笑的感觉,但其实四位嘉宾都笑得非常尬

总之,现在的四人组虽然看起来感情不错,工作也努力。

但根本看不到高度配合的互补助攻,只有生硬的程式性互cue。

从16年到现在,新团都走过4年了,给人的“兄弟团”印象依然不大深刻。

节目效果不如从前,除了受主持团变化的影响之外。

还因为一个核心人物的离开——

03

张一蓓,《天天》的总制片人。

自从她在13年离开湖南台,汪涵就接过了节目制片人的这一棒。

但他的专业能力,仅限于主持业务。

对市场这块,他的敏锐度明显还不足。

这个节目的受众是什么,定位又是什么?

寓教于乐,是这个节目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核心。

《天天》是娱乐综艺里最有深度的,又是教育节目里最有趣味的。

以前每期都会穿插一个“中华文明礼仪之美”环节,让百晓生、阿毛这一老一嫩两师徒上演鬼马搞笑的教学场景。

这环节延续多年,老粉们看着阿毛在节目里一点点长大,确实学到不少干货。

整个节目,其实就是一个“上课”的过程。

每期有一个学习“课题”,然后嘉宾都是这个领域的“老师”。

然后嘉宾开讲的时候,主持人就在旁边负责把学习气氛搞起来。

这,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意义。

肉叔印象最深刻的一集,是20130621这期。

前面科普了汉唐乐府的历史文化知识,后面更请来了凭《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的大师,叶锦添。

听他说自己的设计,谈什么是流白,什么是虚实。

从肉眼可见的日常上升到人生哲理,真的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三观冲击。

那时候还不像现在这么多访谈节目、大师公开课。

这样的效果,在当时是国内综艺几乎没有达到过的文化深度。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1)

当时《天天》的存在就像综艺里的一股“清流”,定位十分独特。

从一个流行现象,或者文化元素入手。

话题逐渐延伸到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台上台下互动中带动观众思考,把节目的广度和深度都拓宽。

这绝对不是那些纯吸睛、纯娱乐节目能比的。

以娱乐外衣包装文化输出,就是这个节目的命根子。

但汪涵没抓住这个内核。

他接手之后,《天天》变得跟《快本》有点撞款。

在选题策划上,汪涵的救场方式是动用自己的人脉请来各种明星,在节目里玩玩游戏聊聊八卦。

但人家也不是白来,肯定要给自己挣点福利,宣传一下自己新作品什么的。

于是,那段时间《天天》给大众的感觉就像是“明星打广告专用”节目。

文化内核渐渐消失。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2)

表面是请来徐峥调侃跟汪涵长得像,实际是宣传他的新电影

如果观众想要看明星,去快本不香吗?

人家请来的人数更多,咖位更高,吃的瓜更大,娱乐得更彻底,哪里看得上你这个“小快本”。

在收视跌到谷底,播放时间被挪到非黄金时段后,节目急了。

看得出他们在很用力地挣扎。

但这波挣扎,依然跟节目的初衷背道而驰——

只往流量靠。

节目标题几乎一半都带王一博的名字,纯用鲜肉来带播放量。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3)

每集的企划已经跟文化传播没什么关系了,难得有一期亮眼的主题,竟然还是抄来的。

16年5月有一期,被网友截图对比,石锤《天天》抄袭了日本知名综艺《交给岚吧》。

从两位艺人一笨一精的反差搭配,到示范如何快速打领带、一口气脱掉T恤的创意,甚至到分镜、画风都基本一致。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4)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5)

再到近年呢,《天天》的企划更少原创性和独特性了,基本全是对爆款的模仿。

市面流行带娃节目,他们也搞带娃。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6)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7)

市面流行密室逃脱、悬疑主题对抗,他们也搞密逃分组对抗。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8)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29)

市面流行户外游戏、流行生活类慢综艺。

他们也搞合宿、搞农家乐、搞美食、搞旅行。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30)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31)

到现在呢,市面现在流行搞大龄男团女团,最热是乘风破浪的30 姐姐。

于是他们也找来一堆30 的男星,搞了个“出手吧,哥哥”。

天天兄弟团,干脆把曾经的脱口秀卖点完全抛弃。

直接从主持人变成男团的唱跳导师。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32)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33)

唉。

打开现在的《天天向上》,你会以为这又是某个不入流的爆款模仿失败作,收视率也“天天向下”。

什么都沾点,却又什么都不精。

沦为了一个四不像的节目

谁也不会猜到,这是以推广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天天向上》。

跟其他嬉笑怒骂的快餐综艺一般,让人过目即忘。

甚至,半桶水的模仿,连快餐综艺那种短暂感官满足它都做不到。

肉叔真的不想看着这个独一无二的国产综艺清流,就这么糊掉。

要是你问我,这个节目还有必要办吗?

当然有。

我们永远需要《天天向上》。

但绝对不是这个,忘记了“好好学习”的《天天向上》。

顶流可以维持几年(怎么糊成了这样)(3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