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是继周、汉两个民歌大繁荣时期之后的第三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自东晋及隋,由于南北长期分立,北朝兼在外族统治之下,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反映在民歌上,题材、内容、情调、风格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这两百年间,无论南朝北朝,政治都是极其黑暗的,人民都有逃避现实政治的趋向,尖锐地讽刺和猛烈地抨击统治阶级的民歌很少;即使当时创作了,也很难被乐府官员辑录合乐,因而也就不可能流传至今。所以从内容上看,除北朝的少数作品外,现存这个时期的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是情歌。
南朝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木兰诗》则更为卓著于世。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主要是东晋、宋、齐、梁、陈时代的民歌。这些民歌经南朝的乐府机关搜集整理、配合演唱,和汉代相似。不过南朝乐府民歌都不是来自广大农村,而是以少数繁荣的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所以都只是城市之歌。这是与汉代的不同之处。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把南朝乐府民歌分为“舞曲歌辞”、“清商曲辞”和“杂曲歌辞”三类,而以“清商曲辞”为主。“清商曲辞”又有三类:一是“神玄歌”,是产生于江南吴地的宗教祭歌,数量极少;二是“吴声歌”,是产生于建业附近的民歌,有3百多首,三是“西曲歌”,是产生于湖北境内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些城市的民歌,有100多首。
可见,“吴声歌”和“西曲歌”两类民歌在南朝乐府民歌里为数最多,而《杂曲歌辞》里的《西洲曲》又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由于南朝乐府机构采集民歌主要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需要,所以,经他们搜集整理而得保存下来的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离别相思的情歌,题材范围比较狭窄,思想格调也不高,其中也不免有些带有色情成分的作品。但-般说,这些情歌所表现的两性关系基本上是健康的;所表现出的大胆泼辣,天真,热情,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淫靡轻佻是有显著区别的。南朝吴声歌词留传下来的有26种,其主要部分是《子夜歌》次为《读曲歌》、《华山畿》。
这些民歌或表现男女青年为追求爱情而进行反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斗争,或表现斗争胜利后相乐相得的喜悦,或写相思离别的缠绵情意,或反映女子对男子负心背约的猜疑和哀怨,或表现男女相爱不逐,以死殉情,等等。它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实,揭露了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的罪恶。西曲歌曲调甚多,而存歌较少,它们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各商业都市,其内容多是男女送别或妻子思念远道经商的丈夫的,如《莫愁乐》、《鸟夜啼》$有反映劳动生活的,如《采桑度》3有结合劳动写爱情的,如《拔蒲》;等等,都均为情歌,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南朝乐府民歌除“吴声歌”和“西曲歌”外,还有“神玄歌”18首。
这大约是民间祭神所唱,很象屈原所作的《九歌》。这些“神玄歌”也具有人神恋爱的特色(如《白云郎曲》),有的写女神的私生活(如《青溪小姑》),等,无甚价值,故从略。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形式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和周、汉民歌不同。其次是语言的清新自然,“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大子夜歌》)再就是双关语的广泛运用,增加了表情的委婉含蓄,也显示了民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最后,简述一下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抒倩长诗《西洲曲》。这首歌曲的时代和作者有许多不同说法,从其格调及词句工巧来看,它应是经过文人加工修润的南朝后期民歌。这首歌写一个少女对她的旅居江北的爱人的思忆,足足写了一年四季的相思之情的内心变化。
但作品并没有提春、夏、秋、冬,而只是通过一些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来逐步转换。它还多用“接字”和“钩句”,以增强诗歌的声情节奏之美。全诗感情细腻真挚,含蓄委婉,想象新奇丰富,比喻贴切新鲜,语言清新自然,体现了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总之,南朝乐府民歌虽然主要是情歌,但基本上继承了周汉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给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诗坛吹进了一种新的气息。在艺术上,不论体裁、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后世特别是唐代,有深刻的影响。如五言四句的抒情小诗就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五言绝句。但南朝民歌的色情成分,对齐梁之后的宫体诗的形成和泛滥,也有消极影响。
我是“不落雨的天空”,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