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唯一打败吕布的人是李进(打败吕布的李进)
对于广大的三国粉来说,李进这个人物,如同周星驰在《射雕英雄传》中扮演的乞丐一样,就是个昙花一现的打酱油的小角色,但他却是击败吕布的牛人,而吕布则是《曹瞒传》中的“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如此一个牛人,为何会成为历史上的一缕尘烟,就此销声匿迹了呢?究竟是徒有虚名,还是名副其实?
惊人战绩解疑《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余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秋九月,太祖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资治通鉴卷》记载:“九月,操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
对于李进能够击败吕布,持支持观点者认为,史料已有证实,说明他确实有击败吕布的能力和实力。但是,持相反观点者,却有诸多的猜测:
- 其一:李进的战力水分应该有点大,只是在机遇巧合下,侥幸击败了吕布,这才没有引起诸侯们的关注,特别是没有受到有爱才惜才之称的曹操的招揽,毕竟李进所在的乘氏县属于曹操的地盘。因此,李进这人物给人的感觉就是“突兀地来,又悄悄地去。”
- 其二:吕布带着少量人马,想对乘氏县进行劫掠,结果遭到李进率领的全城军民的坚决抵抗,这才败走。
- 其三:吕布军与曹操军刚刚经过一场大战,将士疲惫,战力低下,而李进却是以逸待劳,这才有机可趁。
那么,究竟那方的结论更加接近历史真相呢?其实,想要理清这一点,还需从当时双方的敌对情形进行梳理。
网络配图
此事的起源是曹操因父亲曹嵩被徐州刺史陶谦所害(《三国志·武帝纪》中的说法),而《后汉书》中却说曹嵩带着100多车资财,驻守阴平县的陶谦部将张闿及士兵贪图其财产,在华县与费县的交界处袭杀了曹嵩和其幼子曹德,也有说是陶谦派军截杀曹嵩父子。不管怎么说,反正曹操的父亲死在了陶谦的地界,因此曹操欲借为父报仇之名,攻打徐州。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夏,曹操再次出兵攻打徐州,而东郡守备陈宫却对曹操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的暴行很是不满,遂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的弟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人一同图谋叛乱。同时,袁绍忌惮吕布之勇,并派甲士三十人前往刺杀吕布,幸亏吕布惊觉,这才逃过一劫。就在吕布为寻落脚点而发愁时,陈宫等人却迎吕布为兖州牧。自此,吕布与曹操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敌对态势。
这年九月,曹操回到鄄城,吕布则率兵来到乘氏县,并被当地人李进击败后,退兵到山阳郡钜野县,而钜野县已远离吕布占据的濮阳郡(菏泽市)160多公里以外,但是鄄城县到乘氏县约40多公里。显然,吕布是被曹操击败撤退时到达的乘氏县,再从他又退兵到山阳,应该是在躲避曹操的追击,一路败退。
次年,曹操击败钜野的吕布,尽复兖州全境,随后吕布则向东投奔了徐州的刘备。
因此,败退中的吕布军队战力有所下降,应该是事实。但是,据《汉末英雄传》记载,吕布骑着赤兔马,与成廉、魏越等人率领的千余骑兵,也能将黑山黄巾余党张燕的万余精兵和数千骑兵击败。因此,不但引发袁绍对其忌惮,欲派甲士刺杀,以绝后患。同时,《曹瞒传》中则说:“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所以,就算当时吕布军队的战力有所下降,那也不是谁都能轻易击败的。结果,在乘氏县却被李进击败。显然,李进的战力应该是非常强的。否则,以小小的乘氏县,全县总人数也不会超过1万(万人以上的为大县,万人以下的为小县),城中可战兵力最多也就500至1000人,如何能够击败至少数千的吕布大军。或许,李进属于当地的豪族,有一定的私兵,但是李进的战力也应该不是一般将领能够相比的。
同时,史书记载的是“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而“破”则表示“打败、打垮”的意思。因此,吕布极有可能是被李进正面击败的,而非吕布攻城不克败退的。
网络配图
那么,如此将才,曹操为何没有将李进收到麾下呢?这或许和他的神秘身份有关。
神秘身份解疑据《汉未英雄记》载:“李叔节与弟进先共在乘氏城中。吕布诣乘氏城下,叔节从城中出诣布,进先不肯出,为叔节杀数头肥牛,提数十石酒,作万枚胡饼,先持劳客。”
三国人名,多以单字为尊,双字为贱。例如:曹操征宛城张绣时战死的侄子曹安民,有人推测是曹安和曹民的误记。以此来看,李叔节能够“杀数头肥牛、数十石酒、万枚胡饼”慰劳吕布的军队,应该是乘氏城中的豪族。所以,李叔节和李进先的名字,应该是字,而不是名。那么,他们又是何名呢?
同时,李进又能击败吕布,显然在乘氏城中的威望极高,否则不可能有聚合军队对战吕布的实力。而小小的乘氏城会出现两个李氏豪族吗?机率应该极低。
此外,李叔节和李进先对待吕布的态度又正好相反,前者出城来见吕布,后者则不肯与吕布相见。以此推论,就算李进先对战吕布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李进和李进先极有可能是一个人,或许由于史书记载失误,这才写成了李进。
假如,李进就是李进先,既然兄长与吕布结好,他又为何要击败吕布呢?
又据《三国志·李典传》记载,李典的叔父李乾曾在乘氏县聚积了数千宾客,后随曹操攻破寿张的黄巾军、淮南的袁术以及讨伐徐州。曹操得知吕布在兖州作乱,便派李乾回到乘氏,以慰劳为名,防止周边各县叛乱。就在这时,吕布派别驾薛兰、治中李封诱降李乾,李乾不肯反叛,因此被杀。
如此看来,同一时间段,似乎小小的乘氏县出现了第三个李氏豪族,这样的可能性应该更加的微乎其微,又同时与吕布都有关系,这是否又太巧合了?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网络配图
再说,李乾作为乘氏县的当权者,又岂能不知吕布是什么人,为何会上薛兰、李封诱降的当?显然,相互间应该较为熟悉,那他们又是如何熟悉的呢?
假如,李乾就是李叔节,而李叔节又曾在吕布刚刚进入兖州势大之时,“杀数头肥牛、数十石洒、万枚胡饼”慰劳吕布的军队,可以说有恩于吕布。因此,当薛兰、李封诱降李乾时,李乾并不认为吕布会杀他,这才上了薛兰、李封的当,不幸被杀。如此,关于李乾的死,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假设成立,吕布兵败来到乘氏县时,弟弟李进先自然要为哥哥李乾(李叔节)报仇血恨,这才与哥哥的儿子李整共同击败了吕布。同时,由于兄长惨死,李进当然也要承担起家族的重担,自然无法随同曹操征战,但侄子李整却可以。
之后,通过曹操对李整的重用(后因功升任青州刺史)来看,既有李整个人能力的体现,应该也有家族势力的支持成份。
所以,李乾极有可能就是是李叔节,而李进也极有可就是李进先。同时,他俩很可能还有一个兄弟,就是李典的父亲,但为何在《三国志·李典传》中只说了叔父李乾,而不直接说出他的父亲是谁呢?
很有可能李典自幼丧父,是被叔父李乾养大成人的。如果让叔父青史留名,是报叔父的养育之恩,不说父亲之名,是对九泉之下父亲的尊重。因为,古代有“避父讳”。如:南宋谏官钱良臣有个儿子,每次读书见有“良臣”二字,为避讳父名,就改读为“爹爹”。
图片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