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缺乏父爱的原生家庭(永不缺席的父爱)

创作《 Read to your bunny 》这本书的拍摄脚本时,我在想,我小时候有没有缠着父母给我讲故事的经历啊~

哎!我居然想到了我父亲,是的,居然,第一个从记忆深处冒出来的,居然是我缠着父亲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美人鱼》,只要我想听,父亲都是有求必应。我还记得那时经过书店,因为看到一本《美人鱼》的故事书久久不舍得离去。而这些回忆,居然都是来自我的父亲。

走出缺乏父爱的原生家庭(永不缺席的父爱)(1)

我竟一时无言,眼泪不知何时,已经喷涌而出。

我原以为,父亲在我的回忆里是那么不堪,不愿提起,我从不觉得他有多爱我,我甚至还记得,他曾经脱口而出:“这是我和你妈妈的家,不是你的家”,只因为母亲当时在打电话,我觉得吵到我睡觉了,嘟哝了几句。

父亲经常说我拖累了他,拖累了这个家,他觉得花钱求人都是为了我。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和我母亲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

对于父母的关系,母亲有这么一句话:“我当时29了,该结婚了,身边就只有你爸,唉,算了,就这样吧。”我很奇怪,那会我才多大,可是母亲跟我提过的事情,我至今还那么记得!

因此,这一场“就这样吧”婚姻,非常痛苦地维持了23年。

3

最最痛苦的是我开始上大学那几年,去拿录取通知书前一夜,父母还争吵不止,我劝也劝不住,拉也拉不开,最后只能一个人躲在自己房间里的桌子底下,自言自语,我必须不停地自言自语,才能平复心里的恐惧和惊慌,才能在第二天,即使是肿着眼去拿通知书,也可以装作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

走出缺乏父爱的原生家庭(永不缺席的父爱)(2)

接下来的那几年大学时光,我更害怕节假日回家,因为我知道,母亲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慢慢走进我的房间,关上房门,开始哭诉。

母女俩坐在床边,哭啊哭啊,一条干毛巾可以拧出水来。我知道母亲的委屈不易无处申诉,我作为女儿,那是她唯一的倾听者啊!母亲哭了,我哭,母亲讨厌谁,我讨厌谁,母亲不敢撒气,我替母亲出头。

可我敢动我爸吗?我爸一只手就可以把我揪起来,所以我怒气冲冲打开房门,我动不了你是吧,我摔东西可以吧!我摔椅子!摔遥控器!摔电话机!摔碗!结果,我只记得,父亲用极其厌烦和怪异的眼神看着我说:“你怎么这样!”。

既然都这样了,可为什么当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跟母亲说:“妈,你太痛苦了,分开吧。”的时候,母亲却用很失望的眼神看着我说:“我没想到你居然这样说!”

我再一次无言以对。

难道这条路不是已经到了尽头了吗......

那一天,我该回校了,我永远都忘不了,我拖着行李,站在门边,弱弱地跟在客厅玩电脑的父亲说:“爸,我走了。”

他,没有看我一眼。

4

回到学校不久,我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女儿,我们签字了。”

从此,我和母亲过起了相依为命的日子。母亲还给我立一条军令状:你要是联系你爸,可以,那我消失。

从此,我和父亲,7年未见。可父亲没有转过头看我一眼的那个场景,无时无刻不在重演。

那段青黄不接的日子,我和母亲拖着大大小小好几个箱子,从南宁到深圳,来来回回好几趟,那时候,我开始经常梦见父亲,梦见父亲在呼唤我,他跟我说:“需要我帮忙吗,女儿?”

到了深圳,我和母亲住在一个50平的独立单间,母亲之所以决定离开老家来深圳,因为那里熟人多,是非也多,这里清净,只需要全身心照顾好女儿。

但是,我和母亲的关系却越来越糟糕,我甚至不想和她有肢体接触,不小心碰到手,都赶紧缩回去!要知道,我从小最喜欢的就是在睡觉前,和母亲紧紧相拥啊!而现在我不希望她只照顾我,不希望她什么事都围着我转。

可是有时候看着她不辞劳苦,我只能沉默,而当她竭嘶底里的时候,我只能听着,没有眼泪了。

看着家里的囧境,看着这地大人多,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我一片茫然。那时候,我的梦里经常出现一个很大的房子,房子外面被一片洪水包围,我看到父亲在家门口,挣扎着,我很努力地想冲破这些洪水,去拉父亲的手。我还梦到突然之间,我们一家三口和好了,一起去玩!还梦到我和父亲谈恋爱!

走出缺乏父爱的原生家庭(永不缺席的父爱)(3)

千奇百怪的梦境困扰着我,我知道我是那么惦记着自己的父亲,尽管,母亲当着我的面,拒收了亲戚递来的纸条,听说,上面写着父亲的电话号码,和父亲托人给我在南宁找的安稳的工作。

5

后来,在2012年的秋天,我生日的那个晚上,我收到一条陌生的信息,原来是父亲发来的祝福,很长很长,他还告诉我,他是托人在出入境管理处问到了我的电话。

那年的秋天,我已经结婚成家快一年了,大女儿也快一岁了。初为人妻和人母,那一年,和接下来的四年里,最让我焦头烂额的是怎么处理外国丈夫和中国母亲那水火不容的关系。

我一方面需要母亲的帮忙,一方面又控制不了她的越界,而我既然有心无力,就调过枪头指向了自己的丈夫,埋怨他不体谅不明白中国的国情,不爱我,违背诺言;

再加上母亲经常在我耳边念叨:

“你居然都不敢为了我而离婚!”

“结婚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一个人过!”

所以我和丈夫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而且我经常上演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动不动就收拾东西走人,而他即使在上班,也会急匆匆赶回来拦着我,说爱我,不要这样,不要放弃这个家。

可是,电视剧有最后一集,生活中什么时候才是大结局,丈夫累了,从谈恋爱到结婚,没少折腾,现在再加上一个岳母,一切变本加厉。他说:“只要你见过你妈,我就觉得我是和你妈在说话!”

所以当他得知我父亲发了信息之后,他再次坚定地告诉我:“你真的应该去联系你父亲了。”

身边的好友也劝我,该是时候直面自己和父母亲的关系了,这牵扯出来的一切,根源都来自我和原生家庭的关系!

走出缺乏父爱的原生家庭(永不缺席的父爱)(4)

2013年的春节,我头戴着一顶贝雷帽,穿着一身红装,配着红甲油,黑色长靴,画着精致的妆容,带着丈夫和刚满两岁的大女儿,一步一步跟着电梯到了酒店的大堂。

我曾经无数次想象和父亲重新再见的场景,走在老家的街上,会不会抬头就看到?会不会转角就遇到?父亲会不会已是满头白发?这么多年,从我母亲嘴里掉出来的都还是一些小道消息,是不是还是那个熊样?

可是,眼下,我就要见到我的父亲了。

我一下子就认出他来,大脑袋,壮硕的身材——“爸!”我竟然脱口而出!

“女儿!!”父亲闻声转过身来!声音颤抖得不行,二话不说把我抱得紧紧地。

我头一回听到父亲发出这样颤抖的声音,我也很惊讶自己哪来的力量把泪腺堵得死死的。

父亲慢慢放开我,把我引向坐在不远处沙发上的奶奶,是的,我的奶奶,90岁高龄的奶奶,我的童年里面还有你啊!而这么些年我都没有去看过你啊!

“爸!奶奶!这是我先生杰克,这是我女儿花生”这一个晚上,我仿佛懂得怎么自我催眠,我不能哭哭啼啼的,不要提过去的事情,开开心心地,让女儿和老公来分散我的注意力。

在饭桌上,奶奶看着50几的父亲,像夸一个孩子一样,说:“你爸现在玩摄影啦!好犀利啦!(奶奶讲粤语),也不打麻将了,就是抽烟还戒不掉。”短短一顿饭,父亲的相机没闲着,一直咔嚓咔嚓,一边拍一边说:“女儿真漂亮!孙子也漂亮!”

看着父亲过得比从前好,我真没想到,但是我肯定是为他感到骄傲,拍照拍出专业水准,在老家还小有名气,朋友圈都健康了,一有时间就约上三五影友去拍照,而且人也和睦温婉了很多,神采奕奕。

可是,我内心却有那么不安,因为看到了父亲,我觉得母亲这几年过得很不好!

6

母亲已经有苍老感了,终日在担心我和纠结于过往之间徘徊,看着她,我总感觉有心无力,直到有一天,大女儿说漏嘴了,把我背叛的事情告诉了她,母亲在等着我的解释,可是我没有,我不知如何解释。

于是母亲开始不见我,不接我电话,不回我信息,她只说:“如果我死了,需要你签字,你再来吧。”

就这样,我和母亲一年未见,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让我们放过彼此吧!”

在这一年里,我和丈夫创业了,从一个家庭主妇变成一个职业妈妈,从一个不知道孩子上了幼儿园还能干嘛的妇人变成了一个英文老师,既是教研又是财务客服后勤采购,同时还奔走于各种工作坊和培训班。

创业之路,犯了多少错误摔了多少跟头,绞尽多少脑汁,和既是老公又是搭档的丈夫有过多少不愉快的沟通和冷战,有时候为了两三天的工作坊,提前好几个月把家庭人员进行调配才能放心离开。

尽管一路走来踉踉跄跄,我真庆幸找到了自己的热情和坚持,并且主动承担起各种责任!我的内心变得强大了,在那么多人事中,不停地锻炼着自己处理情绪的能力,处理家庭内部的能力,这归结于,我看到我父亲的成长,我鼓起勇气脱离我母亲的束缚。

7

有句话说“父子没有隔夜仇”,在我梦见了母亲很多很多次之后,某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她说:“快过年了,家里来了很多水果,吃不了那么多,给你拿了些。”于是,我们立马相约见面。

一切都那么自然,我们一家四口大大方方地和母亲见面,两个孙女远远地就跑着去抱姥姥,母亲大大方方地和我丈夫打招呼,她看起来很自信很开朗,一个人还是能提着好几袋水果,一排益力多,饺子和白切鸡,一人一个大利是来见她一年多未见的女儿,她应该想死了她的女儿了吧!想死了她的两个乖孙了吧!

“妈!”

“哎!”

母亲跟我说起,这一年她出去工作了,虽然做得不轻松,但是很快乐,认识了很多人,大家都很肯定她的为人处事,还给她颁发“最佳员工奖”!我真替她感到无比高兴!

想当年母亲风华正茂之时,能唱能跳能导能演,风头无人能及!经过了这一切的一切,她能重新走出去,也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这正是因为,她也脱离了我,不纠缠过去,给自己重获新生的机会!

8

见过母亲之后,我忽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石化多年的心开始融化,变得柔软。因为我看到了,十年前的父亲、母亲和我,这三个人都活的像个孩子,而离婚十年后,再经历种种,我们都各自长大成人,对自己的人生担起了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