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实施方案(关于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关规定,经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研究决定,从10月17日10时起,全员核酸检测完成采样后,全县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严格分区分类管控。高风险区(扶风县新区盛世名门尚府小区8号楼)严格落实“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中风险区(扶风县新区盛世名门尚府小区除8号楼外其他区域、城关街道办四家堡村段家塬组)严格落实“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低风险区(全县除上述高、中风险区外其他地区)严格落实“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尽量减少外出、不聚集、不扎堆。第二幼儿园、老实人超市、益元市场等21个涉疫风险点位继续实行封控管理。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等各类涉疫风险人员的管控、解除,按照相关防控规定执行。
二、有序恢复生产生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恢复正常工作秩序,人员密集型企事业单位能全封闭管理的全封闭管理,无法封闭管理的对所有人员实行核酸检测“一天一检”;商超、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各类门店等经营性场所,在全面从严规范落实通风、消毒、测温、扫码查验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经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有序恢复营业;室外景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活动场所在落实“限流、预约、错峰”等措施前提下逐步有序开放;养老福利机构、精神卫生机构、监管场所等特殊场所继续实行封闭管理;餐饮饭店、宾馆酒店继续暂停堂食;棋牌室、麻将馆、网吧、KTV、影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桑拿、足疗、按摩、美容、酒吧、健身场所、浴场等密闭场所暂不开放。
三、有序恢复交通出行。县城主城区村组、小区恢复正常出行,加强出入查验,严格落实出入人员扫“场所码”,查验大数据行程卡、健康码、核酸检测证明等疫情防控措施。县域内客运班车、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恢复运营,严格落实车辆、场站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司乘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公共交通工具载客量不得超过50%,并严格落实“一扫一测三查验”要求,倡导使用无接触式支付方式。跨县客运车辆暂不恢复。
四、有序恢复线下教学。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类教育教学机构有序恢复线下教学,返校须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严格落实每日20%人员核酸检测抽检等各项校园疫情防控规定;各类培训、托管机构继续关停。
五、严格卡口防控查验。坚持非必要不来扶,非必要不出扶。省外来扶返扶人员须主动填报“来返陕填报系统”,提前向目的地(村、社区)报备,所有来扶返扶人员须严格扫场所码,查验“两码一酸”(查验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市外来人实行落地核酸检测,切实做到落地查、落地检、落地管。离扶人员需持48小时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证明。
六、严格管控聚集性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不举办线下大型会议、各类培训、演出、展览展销以及农村集市、广场舞等聚集性活动,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要报属地镇(街)及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七、严格做好核酸筛查。严格落实41类重点人群每日一检,县城主城区和各镇镇区3天一检,农村地区7天一检的核酸检测要求;对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等风险人员实行上门采样;对未按要求参与核酸检测人员,实行弹窗提醒、赋码管理,限制出行。
八、严格风险排查管控。持续开展省外及省内有疫情地市返扶人员动态摸排,强化小区、村组、酒店、宾馆等第一落脚点管理,切实做到落地即查即管。近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和涉疫城市旅居史的来返人员、与病例轨迹重合的人员、健康码出现“红码”或“黄码”的人员,须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村、社区和单位、入住酒店报备,并配合落实防控措施。
九、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首诊负责和流行病学问诊制度,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和一线医护人员闭环管理。药店要严格落实退热、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等“四类药品”实名登记管理制度,发挥好哨点作用。
十、全面压实“四方责任”。镇街、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管理,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政策,压紧压实各级防控责任。广大居民要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主动配合做好核酸采样、出入查验、风险报备等日常防控工作;加强个人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后要及时主动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对疫情防控政策落实不到位、不遵守防疫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本通告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适时动态调整,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扶风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
2022年10月17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