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1)

说到“铁观音”,想必各位茶友都非常熟悉了。

它的蜻蜓头、青蛙腿、七泡有余香、独具观音韵、绿叶红镶边、源产于安溪等等代名词都已广泛传播于大江南北。而且,熟悉莲英的茶友们都知道,莲英的家乡就在安溪,那个生产并种植铁观音的故乡。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2)

△安溪茶山

随着健康的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近日就有初接触茶不久的年轻茶友询问铁观音是不是只有一种,就是他目前喝到的清香型铁观音?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3)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铁观音,其变化无穷的魅力,当然不止这一种香型。鉴于多数茶友对茶叶知识的渴望,莲英这次就专门来说说铁观音的香型吧。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4)

铁观音的香型有很多种,由于篇幅受限,这里就不详细展开,就单论常见的三种香型,即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5)

这种划分,可以说是按照铁观音的发酵及烘焙程度来划分的,也可以说是按照市场茶的品种口味来划分的,因为工艺主导最终的口味,前者是工艺,后者是口味。

如何快速区分这三者呢?

清香型铁观音就是经过一些列前期工艺制作出来的毛茶,然后去梗、去杂物以后的半成品茶

浓香型铁观音就是用清香型铁观音毛茶经过一次或多次焙火而成的成品精茶

陈香型铁观音就是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经过拣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独特工艺制成的具有陈香品质特征的铁观音产品,也叫“老茶”、“陈茶”、“老铁”。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6)

△茶叶烘焙

所以,此处注意,他们之间不是单论年份和香气标准来区分,而是按照制茶加工工艺来区分的。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7)

按照国家标准,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铁观音加工工艺分别为:

清香型铁观音:鲜叶采摘→晒青→晾青→摇青→杀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毛茶

浓香型铁观音:毛茶→验收→归堆→投放→筛分→风选→拣剔→号茶拼配→烘焙→摊凉→匀堆→拣杂→包装→成品茶

陈香型铁观音:毛茶→拣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五年以上)→成品茶

现在很多人以为清香型铁观音的色、香、形是铁观音的标准。但其实,并不是。

陈香型的铁观音才是传统铁观音的正统代表。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8)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9)

三香型铁观音的故事

清香型铁观音的出现,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从台湾引进的产制技术。在制作之初就赢得了北方市场的好感,迅速打开了原来乌龙茶只局限于闽粤沿海地区销售的传统局面。

所以,清香型铁观音,也被称为“台式”的乌龙茶。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10)

它圆形紧结、色泽砂绿、清汤绿叶、口感清淡、蜜绿通透、兰香高幽、鲜爽甘醇,比较适合日常冲泡和鉴赏,以及刚接触茶的新手茶友,储藏方式以冷藏为宜。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11)

相较于轻发酵的清香型铁观音,浓香型的铁观音又称“熟茶”,做青发酵更足,可以更好地呈现铁观音的韵味,有“香,浓,醇,甘”等特点。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12)

浓香型铁观音的色泽在翠绿的基础上更显乌润,茶汤香气更为浓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也更加耐泡,储存方式上也更加方便,不必冷藏。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13)

而且茶黄素、茶红素较多,所以更温和不伤胃,不仅生津止渴润肠,还能健脾暖胃,多受老茶客和资深茶友的追捧。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14)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15)

陈香型铁观音成为继清香型、浓香型之后第三类具有国家标准的安溪铁观音产品还是在2016年4月19日的时候,由国家标准发改委的公告发布。

其实一直以来,福建、广东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就有贮存老铁为药用的历史习惯。肠胃不舒服了,喝一点;碰到感冒、痢疾了,喝一点。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16)

俗语:“三年是药,五年是金,十年是宝”说的就是陈香型铁观音。

优质的陈年铁观音是铁观音茶叶中的高级茶品。经烘焙冷却后密封,置于石木结构的特别仓窖中储藏,窖内酷暑不热,严寒不冷,使之沉香凝韵,绵甜甘醇,具有暖胃、补气、降血脂、降血压、败火、消食、安神等养生保健功效。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17)

近几年,陈香型铁观音也因独特的韵味和功效越来越受市场欢迎,还掀起一波收藏热。


一般铁观音是什么香型(铁观音还在傻傻分不清)(18)

郑氏家族于清朝嘉庆十一年在泉州府安溪县开设茶肆,其独家的铁观音制茶工艺,使郑氏家族名声大噪,时任泉州知府房永清曾题词“如饮甘霖”赞赏闽南郑氏茶叶。郑氏家族以茶为生,世家制茶。通过几代人,百余年的匠心传承,家业一直生生不息。(郑莲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