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耕地红线(为什么要设立耕地红线)

耕地红线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它是一个具有低限含义数字,有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现行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2009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提出“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

国务院印发第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未来15年土地利用的目标和任务提出6项约束性指标和9大预期性指标。6项约束性指标集中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等主要调控指标中。其核心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调整方案:2016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对全国及各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指标进行调整,并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后,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65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5.46亿亩以上,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071.93万公顷(61079万亩)之内。

耕地红线数量的确定:

在2009年,在各市存量耕地的基础上,按照80-90%的比例,确定基本农田。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点以前,农田用掉的,就是用掉了,抢抓机遇了。比如东莞,他那时候就没有农田了。那么他的耕地红线自然是0. 你不服也没办法,谁叫他发展得早呢。

但其他城市多多少少,都有农田,就按照80-90%的比例,确定保护面积。

耕地红线的作用:

耕地红线本质上是对经济后进地区的保护。这样经济发达地区因为没有了工业用地,逼迫产业向后进地区转移。所以不存在落后地区替发达地区背负耕地的情况。而且耕地红线2009年后才开始后,而在2009年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地区!

一般发达地区城市化率、工业化率高,虽然耕地红线占比更低,但其实更缺建设用地,只能高价向欠发达地区购买土地或者因为土地限制把一些工业产能搬迁到相对耕地指标富余的落后地区。

国内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江苏的苏南地区城市向苏北地区购买闲置建设用地指标,单价近100万一亩,苏北南通、盐城、连云港最受益,因为沿黄海的这三个城市每年因河口冲积新增的滩涂面积就达200平方公里,土地根本用不完!卖闲置土地指标的收入有效补充了当地财政收入,提升了当地的发展水平!

国家耕地红线(为什么要设立耕地红线)(1)

国家耕地红线(为什么要设立耕地红线)(2)

国家耕地红线(为什么要设立耕地红线)(3)

国家耕地红线(为什么要设立耕地红线)(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