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诗词都是抄来的(从红楼梦中的古诗词看作者的江南情结)
作者:俞象山
蔡义江先生在论《红楼梦》时曾指出:自唐传奇始,“文备众体”虽已成为我国小说体裁的一个特点,但毕竟多数情况都是在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之处,加几首诗词或一段赞赋骈文以增效果,所谓“众体”,实在也有限得很。《红楼梦》则不然,除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也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外,其它如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等,应有尽有。
综观《红楼梦》全书,其中描写吟诗作词的人物有28人,共创作诗词曲赋127首,另加2首民谣,15首太虚幻境“正副册”诗,10首说书人旁述诗,共计诗词歌谣154首。据专家考证,其中确凿是作者为文本需要而原创的诗词曲赋142首。
除此以外,作者还引用了许多前人的古诗句。据不完全统计,约引用了24首古诗中的诗句。作者为突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并没有整首地引用古诗,只是引用了其中的一两句,基本上没有提到古诗的原作者,个别字与原诗也有出入。搜索了原诗及其作者资料,它们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共性,原诗大多出自江南(特别是浙江籍)或在浙江居住过的诗人描写江南风光的诗词。引用的诗句在小说中,都是以人物对话或游戏的形式出现。
如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政带领一批学究和贾宝玉到新建的大观园各处视察并题额。当走到“稻香村”处,贾政请大家题额,大家正在冥思苦想,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令,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又说:“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
“红杏梢头挂酒旗”。这诗句取自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唐寅的诗《题杏林春燕》:
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转黄鹂。
鸟声花影留人住,不赏东风也是痴。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汉族,今江苏吴县(与嘉兴毗邻)人。是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他的诗往往与画联系在一起。诗歌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美景,与杜牧的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如出一辙。
“柴门临水稻花香”一句取自唐代诗人许浑所作的《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诗:
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
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
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
西下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注:磻溪:当年姜子牙垂钓的地方。 垂白,即临老。文王:周文王。
这虽是一首写诗人隐居生活和憧憬有生之年能有所作为的抒情诗,但诗中描述的却是江南秋天的美景。
此处错引“野门”为“柴门”, 柴(chá)与野(yě)在普通话中完全不同韵,但在吴语中两个字的韵还是比较近的。可以佐证作者十分熟悉吴语。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汉族,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丹阳,太和六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当过当涂县令。有《丁卯集》。用晦诗格遒劲雄浑,直追初盛,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语。
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元春省亲,要各位妹妹和宝玉作诗。宝玉起草诗时用了“绿玉春犹卷”一句。因贾元春不喜欢“绿玉”两字,薛宝钗建议他改成“绿蜡”,并说唐代诗人韩翊(yi)有诗“冷烛无烟绿蜡干”。经考,此诗句并非韩翊所作,而是唐代诗人钱珝(xu) (唐代诗人中没有韩翊,只有韩翃)诗《未展芭蕉》中之句,诗的全文为: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扎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诗人想象卷起的芭蕉叶像一封深藏着美好情愫密封的少女书信,从眼前包卷未展的芭蕉遥想未来景象,和煦的东风吹来,芭蕉叶就要渐渐展开,就像东风偷偷拆开这封书信,使美好的情愫显露在无边的春色中。
钱珝,字瑞文,汉族,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吏部尚书钱徽之子。善文词。宰相王搏荐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后贬抚州司马。有《舟中录》二十卷,已佚。著有组诗《江行无题一百首》入《全唐诗》。
在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当贾政问,谁为什么这么刁钻,给一个丫头取“袭人”这个名字,贾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这古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 (其中错引一个字,“昼”实为“骤”),取自宋代诗人陆游《剑南诗稿》卷五十的诗《村居书喜》,全诗为: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门。
该诗前两联反映了江南某地乡村,春天来临的喜气景象,后两联表达了村民因无吏来收税的喜悦心情。
此处“昼”(zhòu)与“骤”(zhòu)的误,应该也是近韵的关系。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在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母带众人在大观园游玩,在船上看到枯败的荷叶。贾宝玉要叫人将它拔去,可林黛玉却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林黛玉最怜悯残花败叶,不愿看到人们再摧残它,因此,说了此话。李义山即唐代诗人李商隐。此诗句出自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的全文是: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虽不是江南籍诗人,但他这首诗描写的却是深秋江南风景:骆氏亭翠翠的竹坞、清清的塘水、枯败的荷叶和沥沥的雨声,充满诗人的“相思”之情和江南秋天的独特画面。
李商隐(约812或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樊南子),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人。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贾宝玉过生日,妙玉送来贺卡,自称“槛外人”。宝玉不懂其中原由,问邢岫烟。邢岫烟告诉他,妙玉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她自称‘槛外人’”。
这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此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石湖诗集》卷二十八的诗《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全诗为: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插携壶似醉刘。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第二联的意思是:纵然有千年不坏的铁门槛,也阻档不住死亡的来临,最终都要埋在坟墓里。诗意警策,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此处也是引错一个字,并且是个关键字,将“铁门限”误引为“铁门槛”。
限(xiàn)与槛(jiàn)在普通话中是完全不同韵的两个字,在吴语中却属韵相近的两个字。是否可以佐证作者就是从小受吴语熏陶的杭州人呢?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又如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宝钗、黛玉、探春、李纨、湘云和丫环袭人等在贾宝玉生日时做抽签游戏,每人抽得一签,签上画有花朵,下面又有题字和一句古诗。宝钗抽第一签,抽得牡丹,题字是“艳冠群芳”,古诗句为“任是无情亦动人”。依次抽签,探春得杏花,古诗句是“日边红杏倚云栽”;李纨得梅花,古诗句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湘云得海棠,古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等等。
“任是无情亦动人”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罗隐所作的《七律·牡丹花》。全诗如下: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注:韩令,指唐代韩愈。愈曾因上疏极论宫市之弊,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令,故称。“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一身。”按,相传愈之侄湘曾以染色牡丹点化愈,未果。罗隐诗即用其事。
罗隐这首从反面称赞牡丹的诗,几乎没有怎么写牡丹,不写花之美,花之开,花之谢,而是以花喻人。以其独特的手法,使之格外引人注目。这儿的牡丹花是用来比喻薛宝钗的。
罗隐(833~909),字昭谏,汉族,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阳新登镇)人,唐代诗人。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牡丹为花中之王,以洛阳牡丹最出名,据传早在唐代,浙江杭州开元寺就有从长安移栽的牡丹花。
平湖新埭也曾有一枝名牡丹“玉楼春”,相传在500多年前的明代正德年间,新埭籍进士毛广,字惟勤,官任邢部郎中,处事秉公廉洁,因而遭到奸臣污陷,引退归田。在故居毛家庄置田建园,从北京极乐寺移栽了洛阳牡丹一枝,名曰“玉楼春”。
年年谷雨牡丹辰,载酒寻芳绿水滨。
直到毛家浜里去,百余花赏玉楼春。
这首诗是清末平湖新埭秀才俞蕴甫赏牡丹时的作品《赏“玉楼春”》。里面说的毛家浜,就是现在新埭镇杨庄浜村的毛家圩。那枝开满百余朵紫红色花朵的牡丹,就是诗中所称的“玉楼春”。
“日边红杏倚云栽”是晚唐诗人高蟾的诗句,原诗全文为: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这儿的杏花是用来比喻探春的。
高蟾,唐末诗人,河朔人。生卒年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876年)以马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896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竹篱茅舍自甘心”反映出李纨这个贾家媳妇为保持贞操而甘愿一辈子守寡而默默无闻地操家教子的心理状态。此诗句出自宋代诗人王琪的《题梅》,全诗为: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这首《题梅》诗,诗人歌颂梅花的高洁,心甘情愿在江南的竹篱茅舍中生长。林和靖,指宋代杭州诗人,独身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王琪,字君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徙舒(今安徽庐江)。王罕之子,王珪从兄。进士及第,曾任江都主簿。天圣三年(1025)上时务十事,得仁宗嘉许,命试学士院,调入京城任馆阁校勘,授大理评事、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制诰。嘉佑中,守平江府,数临东南诸州。任姑苏郡守时,修建官衙,向转运使司借款数千缗,无力偿还,政尚简静。嘉祐四年(1059年),王琪增订刊刻王洙之《杜工部集》于苏州,并撰写《后记》,在序中对杜甫的“博闻稽古”加以肯定。《杜工部集》一次印一万部,“每部为直千钱,士人争买之,富室或买十许部”。有《谪仙长短句》,已佚。《宋史》附传王珪。今有周泳先辑《谪仙长短句》一辑。《全宋词》录其词十一首。他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以礼部侍郎致仕,年七十二卒。墓葬真州(今江苏仪征县)。
王琪,曾任职浙江,在宴殊手下做过湖州主簿。他深爱江南风物,写有著名的十首《望江南·忆江南》词。
“只恐夜深花睡去”取自宋代苏轼的诗《海棠》,全诗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转句“只恐夜深花睡去”写得痴绝,是全诗之关键句(诗眼),写出了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等传世。其《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名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曾二度在杭州做官。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苏轼视杭州为第二故乡,不只是杭州的山林湖海之美,也非只是由于杭州繁华的街道,闳壮的庙宇,而是他和杭州人的感情融洽,由于他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
以上例举的只是《红楼梦》所引用的古诗句的一部分,但已经被作者那浓厚的江南情结所感动、所折服。诗中的“绕山村径”、“临水柴门”、“竹篱茅舍”、“红杏梢头”、 “无尘竹坞”、“连理枝头” 、“鸟声花影”、“残荷雨声”,还有那翠竹芳林、鹊语稻香,那卷卷蕉叶、灼灼桃花,那潺潺流水、唧唧黄鹂……勾画出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美妙画卷。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对江南、对浙江、对杭州那深深的眷恋情结。从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红楼梦》作者与江南,与杭州的距离有如此的近,对江南,对杭州有如此的亲……《红楼梦》作者在引用古诗句时,多次因吴语系中的同韵、近韵字而引用错字,这是否可以推测作者的语言特色──其母语即为吴侬软语。
参考文献:
①蔡义江著《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1年10月版。
②王恒编著《红楼梦》,新华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③刘以林、陆仁主编《全唐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④辛文房编著《唐才子传》,京华出版社2000年5月版。
⑤宋·陆游《剑南诗稿校注(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版。
⑥宋·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5月版。
⑦陶文鹏、郑园编著《苏轼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