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榜(南方观察从全国40位到20位)

从“三来一补”起家的加工贸易城市,到拥有国家级重大基础科学装置、R&D占GDP比重全省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7200家的科创之城,东莞上演了科创引领发展的逆袭之路。

日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下称“报告”),对2021年中国291个城市进行评价。东莞挺进全国科创20强,位列地级市第三名,进步明显,从全国第40位上升到第20位。得益于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东莞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上升2个位次,位居全国第17位。

科创竞争力节节爬升,一年一台阶,体现了“十四五”开局之年东莞打造发展新动能,激发经济增长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魄力,也展示出东莞“展科创名片,纳天下英才”,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的谋划和信心。

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榜(南方观察从全国40位到20位)(1)

探询:飙升20位,东莞科创竞争力源头何在?

秋高气爽,松山湖喜迎宾朋。10月28日-29日,第六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媒体全球总决赛系列活动,在松山湖之畔举行,帮助优秀科创项目在莞落地生根。近年来,东莞市政府与清华大学频繁开展合作,目前已聚集了400多位清华校友及100多个清华校友科技项目。

随着新活力的持续激发,松山湖科学城对外凸显强劲“虹吸效应”,更多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项目源源不断汇聚,松山湖科学城俨然已经成为带动东莞科创高水平发展的强力引擎。

报告指出,科技创新竞争力衡量的是城市的科创能力。总体来看,全国20强城市基本是高等教育重镇或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大城市。

东莞科创竞争力为何能在一年内飙升20位?东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谢华表示,这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赋能、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纵深推进、全链条区域创新体系日益完备等因素息息相关。

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榜(南方观察从全国40位到20位)(2)

松山湖科学城成为东莞创新高地。

“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标志着东莞科技创新从‘地方队’跃升‘国家队’,为东莞‘十四五’乃至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赢得了先机;另外,东莞正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创新指标成绩喜人,这为提升排名提供了有力支撑;东莞还构建起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串珠成链,整体发力打造完整创新生态。”谢华说。

松山湖科学城的科创成果,屡屡让人惊叹。她与光明科学城一起填补了国家科学中心布局的“南部空白”,在部分重点领域,松山湖科学城已经有重大成果相继涌现。

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榜(南方观察从全国40位到20位)(3)

中国散裂中子源

大科学装置方面,中国散裂中子源2018年8月投入正式运行,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已动工,东莞还支持更多国家大科学装置在东莞布局;材料科学领域,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Nature》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1100篇,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20年度中国重大技术进展”;生命科学领域,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分部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能够精准“狙杀”癌细胞……

有了国家科学中心的赋能,东莞科技竞争力跑出“加速度”。同时,一条贯穿全链条的创新体系让处于创新环节中的每一个机构和个人都有所得、有所为。

东莞构建起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四大创新体系”,并在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强镇建设、科技特派员、仪器设备共享、科技金融等创新链条重点环节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如今,越来越多在莞的创新创业者从链条和政策里获得支持,走上发展快车道。

影响:助力GDP破万亿,科技创新重塑产业筋骨

前不久,第五届“创客广东”大赛决赛在东莞举办,12强参赛队伍携“黑科技”亮相,上演巅峰对决。其中,“高速激光熔覆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该创新团队经理张理表示,高速激光熔覆技术高效、清洁、无污染,易于实现高质量耐磨、耐腐蚀的薄熔覆层,可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船舶海工、轨道交通及汽车等行业中关键部件的表面改性处理和修复处理,能实现对电镀硬铬技术的大规模替代。

从电镀硬铬到激光熔覆,像这个创业项目一样,日益增强的科创实力,正在重塑着东莞的产业筋骨。

报告定义,综合经济竞争力包含当地要素、生活环境、营商软环境、营商硬环境等分项。其中当地要素包括资本、创新和人才。报告指出,东莞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上升2个位次,位居全国第17位。

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榜(南方观察从全国40位到20位)(4)

华为投资松山湖。

“创新已经成为东莞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D占GDP比重提升至2020年的3.54%,跃居全省第二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7200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

东莞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例如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5292家,科研机构建有率达到47.2%;在东莞的境内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也高达84.4%。

今年前三季度,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东莞经济新动能不断涌现。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8.2%、30.9%、39.5%;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9.9%、141.1%和249.5%。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东莞倍增企业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个汽车上就装有2000至3000个连接器,如果连接器的技术不达标,或将引发系列安全性的问题。”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雪林说,小型连接器两个触点的距离少于0.3mm,需要具备精密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为了实现持续性的创新,该企业每年投入占营业额4%左右的研发成本。公司在2017年入围市级倍增计划企业,经营业绩以2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稳健成长,并在去年成功上市。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411家倍增计划工业企业(含名誉企业)增加值976.33亿元,增长19.1%,倍增企业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榜(南方观察从全国40位到20位)(5)

东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李晓峰认为,一方面,东莞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产业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制造业数字化、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赋予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发展动能。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东莞制造业整体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制造业产业体系朝高质量方向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GDP达7694.62亿元,为全年GDP破万亿打下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功不可没。

展望: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开辟发展新天地

全自主无人艇机身、远程操控台、产品核心部件等有序陈列,30多个奖杯、奖牌、专利证书等整齐地摆在墙上……在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小豚智能”)新的办公场所,环境显得明亮又舒适。

小豚智能的前身是“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五年时间,这一支初创团队在松山湖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无人船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松山湖一年一个样。”小豚智能创始人、总经理耿涛表示,松山湖创业氛围浓郁,未来可期。

城市的未来在何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名TOP30中,东莞位列第十三名,跻身广东省前三。这表明,东莞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东莞在可持续竞争力榜单中取得优秀成绩,体现了较强的综合实力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榜(南方观察从全国40位到20位)(6)

生益科技生产车间。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把打造发展新动能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到科创,则表现为坚持“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的定位,实施科技能级提升、产业全链升级、企业梯队提升等。

提升科技能级,依然要发挥松山湖科学城的引擎作用。接下来,东莞将继续强化松山湖集聚创新资源、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同时深化与中科院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打造源头创新策源地。

产业全链升级,早已拉开帷幕。5月21日,东莞市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招商大会,本次大会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七大领域,构建“空间 基金 政策 服务”的产业培育发展体系,面向全世界“揭榜招商”,投资总额达1483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会上签约。

企业梯队提升,东莞开展从“种子苗圃”到“参天大树”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东莞市科技局遴选出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好的企业给予多元化、多层级的支持,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的矩阵。

助力圆梦“双万”城市,建设湾区创新高地,东莞科创事业,仍在加速狂奔。

【相关】

数读东莞科创竞争力

前三季度GDP达7694.62亿元,为全年GDP破万亿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才总量达258.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年均增长21.2%,总量已有18.3万人。

推动164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制造业人才总量超过104万。

东莞镇街科创力指数榜(南方观察从全国40位到20位)(7)

中国散裂中子源高层次人才团队

R&D占GDP比重提升至2020年的3.54%,跃居全省第二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7200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二。

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5292家,科研机构建有率达到47.2%。

境内上市企业数量达45家,其中上市高新技术企业38家,占比84.4%。

5年来累计投入50亿元财政资金,全面优化提升对人才的综合服务保障。

建设各类人才平台1321个。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引导银行机构向科技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超过170亿元。

实施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计划,累计2449名研究生来莞开展联合培养(实践)。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先后入选科技部“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协“2020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加快建设,引进中科院声学所等重点项目40多个。

东莞理工学院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记者】吴擒虎 唐卓 施美 叶永茵

【实习生】蔡彦怀

【摄影】孙俊杰

【作者】 吴擒虎 唐卓 施美 叶永茵 孙俊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