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的焦虑思考(当代人对于身份的焦虑)
大家好我是西门君,每天几分钟,为你解密生活中的传播学。
五一节参加了一个同学会,起初聊的还挺好的,大家追忆青春有说也笑。结果不知怎么的,某个混的还不错的同学开始吹嘘自己创业的成果,结果搞的在座的几个男生急眼了,竞相“抖露”自己的升迁史。
一场质朴的同学会,就这么在攀比中变了味。
走出饭店的那一刻,我不禁思考起来两个问题——为什么当代人这么在意“身份”二字?导致人们对于身份的焦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寻求答案之前,我们不妨先来捋清一下,到底什么是“身份”?百度词条上对此的解释是“出身和社会地位”。这当然没有错,可是在如今的社会,“身份”的含义早已不止于此,它更像是“社会地位、身价、财富、成就”等物质的集合体。
我们格外在意物质,其实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具备多么大的诱惑力,更大部分是因为物质能带给我们大量情感反馈。换言之,他人给予我们的关注程度取决于我们是何种身份。
所以你现在可以理解了,“拜金主义”的盛行只是表象,极其根源,那些拜金主义者渴望的是一种情感反馈。说的再直接点,就是希望装X得到他人的认可。比如你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新买的豪车照片,自然是希望点赞或者羡慕嫉妒恨的人越多越好。
人类是群居生物,无论是追求物质或者更高阶的身份,我们都难免与他人进行比较。某种程度来说,身份的高低贵贱,正是由于“比较”而凸显的。
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和身边的人暗自较劲呢?道理也很简单,我们人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找世界首富比较那是自取其辱,跟社会底层打工者比也没有意义,只有和同阶级的人比较,我们才会有切实的感觉。
退一步说,那些社会底层打工者羡慕对我们来说也不痛不痒,而我们的朋友、同事和亲戚等熟人,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和态度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么讲也许不太好,但是事实确实如此——我们拥有的东西比他们多,过得比他们更好,我们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快感。
别以为只有我们这些中产阶级才会为了“身份”而焦虑,其实那些世界首富也为此头疼不已。因为在他们看来,“世界第二”与“世界第一”那可是天差地别。一旦掉下世界第一的位置,光环就会离自己而去,届时,所有的鲜花和掌声,都会沦为质疑与嘲笑。而且,他们受到的关注更多,因此当那些积极评价转为消极评价时,他们也会更郁闷。这就是古人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总之,在现在的社会中,无论你是什么阶层的人,身份的焦虑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
导致这种焦虑的原因很多,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大众媒体需要背很大的锅。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想吧,书店里关于成功学的书籍还少吗?各大媒体平台上关于草根逆袭的故事还少吗?更别提前两年爆火网络的那篇文章了《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大众媒体持续不断地给人们洗脑:“只要你努力了,自然就离成功更近一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更加可怕的,媒体在鼓吹精英文化的时候,还宣传了一种可怕的价值观——一个有身份有品位的人,奢侈品是最起码的标配。这导致的结果是,不仅富人为了装点自己,生活上上下下配齐了名牌,而且那些手头并不宽裕的人,为了“打肿脸充胖子”,也争先恐后地追求奢侈品。
和大众媒体合谋造就“身份焦虑”的,则是那些无利不起早的营销者们。他们唆使消费者把自家的产品当成一种彰显身份的工具,并希望借此诱惑潜在消费者由于攀比心而趋之若鹜。比如某楼盘的卖点可能是,你可以和某些名人做邻居,再比如某面膜的广告语,“范冰冰也爱用”。
在宣讲的最后,西门君不禁要问了,社会出现这样“人人为身份焦虑”的情况,大众媒体不需要反思责任吗?这样弱肉强食的社会价值观合理吗?
问题的答案,恐怕,见仁见智吧。
作者简介: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目前就读浙大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关注我,学习最接地气的传播学知识。商务合作请私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