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我接福了接喜事了(意气成功日猴哥正当时)

2018-01-26 18:5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李涵

猴我接福了接喜事了(意气成功日猴哥正当时)(1)

近日,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Cell》以封面文章发布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中国团队首次实现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中中”“华华”两只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使我国成为了该领域的国际领跑者。不同于“多莉”羊这种非灵长类动物,也不同于“泰特拉”这种胚胎克隆动物,“中中”“华华”的培育着实是一项里程碑的工作。

以克隆猴作为实验模型,将是生物医学探究人类疾病、进行基础研究最理想的工具。完全一致的遗传背景,能够让药物检测、新药研发等工作更具有效性。灵长类动物脑组织与人类具有相似性,可以直接用于解剖,无论是在临床实验还是药物研发全产业链构建方面,均具有重大意义。

克隆猴的成功培育,正是我国近年科技井喷的缩影,是千千万万个科研工作者智慧结晶的一例。童年时期流传一首《猴哥》,“拔一根猴毛,吹出猴万个;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克隆猴的出现,将“一把猴毛变万个”的神话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的科研工作成果还不限于此。

最近央视播出的纪录片《中华之盾》,就系统地讲诉了我国雷达发展的历程与展望。新中国雷达事业几乎一穷二白,和其它技术的攻坚克难一样,科研工作者用十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同型雷达几十年的研制历程。雷达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的领空安全撑起了一座巨伞,在国防实践中打消了宵小的觊觎,“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不再是空穴来风。

同样是几天前,中科大披露首次洲际量子通信的技术细节。在量子研究领域,中美分别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领头羊,通过“墨子号”的中继,相距7600公里的中国和奥地利完成量子保密通信试验,为未来全球量子通信网的搭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利用量子纠缠原理,真正做到了“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

科技的进步总是容易引发关于伦理的思考,从自动化武器的战场运用到AI的风口,再到与人类相似的克隆猴的诞生,都曾引发一系列爆点。克隆猴的诞生,自带“伦理忧患”属性,让人不得不考虑这把双刃剑。工具本身没有善恶,但是使用工具的人却有倾向。不能仅仅寄希望于道德约束,必须通过法律和监管给“猴哥们”戴上紧箍咒成为了共识。

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应对技术有信心、对发明技术的人有信心。七十年代的基因技术出现以后,人们害怕细菌的基因改变,制造出毁灭人类的超级细菌,随即科学界研讨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自我限制,多年的实践来看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伦理问题。除了上级监管,科研人员本身也没有动机去进行“自我毁灭”,而且团队合作的模式在内部还形成一种天然的监督机制,三者共同作用于技术的发展轨道。

科技与伦理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克隆猴的出现,将减少大量的猴子用于实验,从此种意义上讲,克隆猴的出现更符合动物保护伦理。即使核武器的出现,也让各国在战争手段上保持了微妙的克制。科技的加速变迁和伦理价值体系的惯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公众聚焦于技术背后的伦理问题,使各方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达成共识,伦理当然不是科技发展的枷锁,只会适时引导和纠正“科技树”的点亮方向。

不必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科研人员,伦理是科研工作的底线,体现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担当。一曲《猴哥》,唤回了童年回忆,也见证着这些年各领域科技的跃迁,正如歌词中唱到,“惩恶扬善心如佛”。有理由相信,这群热爱技术的人不会让自己的行业蒙羞。意气成功日,请记住,你们都是“猴哥”。

(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学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