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港产动作片(30年前港片就开始玩触手系了)

《种鬼》是我看过最恶心的香港电影,也是我看过玩的最6的触手系港片。80年代的邵氏主打猎奇和噱头,用粗糙的模型配合音乐效果,拍了不少类似日本特摄片的恐怖片,《种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豆瓣无法搜索到的神片

80年代香港还没有电影分级制度,所以有很多重口味电影出现。

重口与香艳并存可以说是邵氏恐怖片的一大特色。《种鬼》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邵氏对于怎么利用视觉效果引起人的生理不适,有很多经验。《种鬼》把这种经验发挥到了极致。

勤勤恳恳的男猪脚,被老婆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在一次事故中,老婆惨遭奸杀。这时候邵氏的镜头是香艳的。其中还有不少漏点的镜头。

冷门港产动作片(30年前港片就开始玩触手系了)(1)

引起生理不适的特效

冷门港产动作片(30年前港片就开始玩触手系了)(2)

虽然是模型,但是画质太高清也会受惊吓

冷门港产动作片(30年前港片就开始玩触手系了)(3)

这是模型!这是模型!这是模型

冷门港产动作片(30年前港片就开始玩触手系了)(4)

这是模型!这是模型!这是模型

冷门港产动作片(30年前港片就开始玩触手系了)(5)

开始养小鬼

邵氏80年代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拍摄了大量以南洋蛊术为题材的电影。对于各种蛊术,比如民间的养小鬼,降头等都有画面上的演绎。《种鬼》显然可以说是邵氏此类猎奇片的集大成者。很有过火癫狂的风范。恶心特效和血腥镜头的滥用,让这部电影成为了连豆瓣都找不到的神片。

80年代的触手系 土特效

70年代卡梅伦的《异形》大获成功,擅长模仿的香港电影当然没有错过向《异形》学习的机会。电影借鉴了异形的设置,将小鬼的形状设计成类似异形的东西。章鱼 人头的组合,熟悉的生物加入了人体元素,产生了非常猎奇恶心的效果。

冷门港产动作片(30年前港片就开始玩触手系了)(6)

恶心!

冷门港产动作片(30年前港片就开始玩触手系了)(7)

恶心!!

冷门港产动作片(30年前港片就开始玩触手系了)(8)

恶心!!!

电影在视觉上非常大胆,让人看到了邵氏的创新精神。但是无奈香港电影制作工业和好莱坞还是有很大差距,怪物的设计毫无美学可言,最后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最后却变成了南洋蛊术和西洋异形硬拼而成的东西。除了恶心猎奇,没有给人更多的审美观感。血浆虽然比邵氏武侠逼真了许多,但是仍然有一股浓浓的油漆味。

恶心重口没有帮助电影赢得票房,《种鬼》上映后拿到了480万港币的票房,排在年度票房的26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