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想拿了大女主的剧本(何成结敢于)

何成想拿了大女主的剧本(何成结敢于)(1)

图为何成洁

作为国家一级编剧,何成结有着近乎倔强的“顽固”,其不愿随波逐流,通过戏剧将问题剖析给观众。他编的很多黄梅戏,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14年中,他编剧的7部大戏,有4部搬上了舞台,处女戏《盲哑奇案》更是被全国50多个剧团模仿移植。如今,担任安庆市黄梅戏剧院《黄梅艺术》杂志执行主编的何成结仍然在黄梅戏理论研究领域不断探索。

无论是编剧时的写戏,还是担任《黄梅艺术》杂志执行主编,何成结所进行的黄梅戏理论研究和发展史的挖掘,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精力。其中,也有许多让他难忘的记忆,支撑着他,让他拥有饱满的激情,为黄梅戏的发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生活在戏班里,何成结自小就对黄梅戏耳濡目染,对于黄梅戏风格、曲调的把握十分精准。上世纪80年代,何成结在地区文化局从事剧本创作,随后担任安庆市戏曲创作研究室主任。这前后的14年时间里,何成结编了7部大戏,十几部小戏,古装处女戏《盲哑奇案》在国家刊物上发表,并被全国50多个剧团移植。同样是古装戏的《桃李无言》也被传唱至今,成为再芬黄梅戏剧院的保留剧目。

回忆《盲哑奇案》的创作历程,何成结向安庆晚报记者讲了一段亲身经历。他说:“《盲哑奇案》反映的是高智商‘官二代’犯罪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以前与我在一个班上学的许多‘官二代’,全部作为班子培养。那时候,班上有一名‘官二代’,品德较坏,全班同学都不喜欢他,但上面来考察,他也作为考察对象。”

何成结说,一开始在一起读书,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但此时的考察,农民子弟明显处于劣势。“不管那个‘官二代’品质好不好,我们的差距就这样拉开了。有感于此,我开始创作《盲哑奇案》。我当时就是想揭露,不论是‘官二代’还是农民子弟,都有好有坏,机会也应该是平等的。”

被全国众多剧团模仿移植,是何成结并未想到的。他说:“这台戏,我是1984年创作的,1985年北京河北梆子剧团首先移植。当时,我收到了一封信,连信一起寄来的是稿费。这个剧团告诉我,他们移植了这部戏,并将季度的演出单寄给我看。为此,我挺激动的,寄来的稿费也不菲。”

接着,包括上海静安越剧院这类大型的戏剧院都先后移植了《盲哑奇案》。“全国有50多个大、小剧团都移植了这台戏,现在在本地也仍然能够听得到。”何成结说。

《盲哑奇案》可以说是何成结剧本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高智商“官二代”犯罪、官员职务犯罪......。何成结的许多戏都很“辛辣”,反映现实、抨击现实。这名“倔强”的编剧告诉记者,他不会随波逐流歌功颂德,只希望通过戏剧再现现实,给人们以警醒。

2000年,何成结担任安庆市黄梅戏剧院《黄梅艺术》杂志的执行主编,他的工作重心已由剧本创作,转变为黄梅戏理论研究和发展史的挖掘。在此期间,他进行了大量对黄梅戏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例如他和凌祖培、程学勤、马自宗等资深音乐家历时两、三年时间,将有记载以来即将湮灭的黄梅戏音乐和曲调搜集了起来,整理出5000多分钟十分有价值的黄梅戏音乐原素材。对于何成结来说,孜孜不倦地进行这些工作,是一名黄梅戏工作者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何成结说:“那难忘的岁月,是支撑我前进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