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3)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4)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5)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6)

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

60年代张北师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赵月莲

河北张北师范学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和光辉业绩的师范学校。它创建于1931年(民国二十年)7月,始称张北县立简易乡村师范。 1939年5月日伪蒙疆政府成立了察盟张北师范学校,校长由日本人担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张北县城第一次解放,由察哈尔省第七专区政府接收了察盟张北师范学校,校名改为察哈尔省第七专区师范学校, 1946年10月我军战略撤城,教职员和部分学生随军转移,部分学生辍学回家。1947年8月张北县伪政府成立了张北简易师范学校。

1948年12月,张北县二次解放,察北专署派共产党员朱濂(女)接管了学校,改名为察哈尔省立张北师范学校,简称察北师范,张北师范几经沧桑,终于成为一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的、正规的、为人民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1952年省制撤销张北县划归河北省,学校正式更名为河北省张北师范学校,成为一所省属中等师范学校,座落在张家口地区张北县城南门口东侧。1957年,毛主席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省委召开天津教育工作会议,贯彻我党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深入开展教育革命,大搞勤工俭学活动,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张北师范南北两院共占地230亩,成为当时全省占地面积最大的中等师范学校。1964年,师范实行半耕半读,学制改为四年制,并将原23、24班改为耕读一班、二班。

1965年又从全市招收了六个班学生。在我党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的指引下,为了张家口地区培养出一批批优秀教育人才、成为坝上地区人民教师学习、培养和进修、社会青年向往、初中学生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成为我党干部、人民教师和文化艺术人才茁壮成长的摇篮,为我党教育事业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在六十年代,张北县有两所最高学府张北师范和张北一中,它们不仅在文化知识教育上走在了全市的先列,而且在文艺宣传工作中也起到了先锋队作用。每逢重大节日,都要为全县人民奉献出各自别具一格的优秀文艺节目,最让人难忘的是六十年代。六二、六三年,全国正在火爆放映《野火春风斗古城》《霓虹灯下的哨兵》两部影片,这两所学校为用这两个动人的故事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更好地活跃全县群众文化生活,硬是想方设法把这两个电影改编成话剧,排出了由各校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合演的两台大型话剧,张北师范演出了《野火春风斗古城》,张北一中演出了《霓虹灯下的哨兵》,一下子轰动全县,至今老一辈说起来还津津有味、记忆犹新,尤其是参加演出的师生更是激动万分、久久不能平静,但这是师生的联合演出,活动时间较短。到六十年代中叶,一支令人瞩目的张北师范的、各级领导十分重的、单纯由学生组成的、整容整齐的、节目短小精悍的、艺术水平较高的、演出范围很大的、活动时间最长的张北师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活跃在坝上草原,为张北文化宣传工作和张北师范做出了重大贡献,应载入张北文化史册。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7)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8)

师范教育的特性、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体音美学科是师范学校的主要学科。张北校十分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体音美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文艺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成立了声乐、舞蹈、器乐、美术、球类、田径等课外活动小组,在许继由、王书文、梁焕熙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培养出如王淑亭、周海莲、董春兰、谢高、李世斌等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在校外,成为张北县文艺舞台上一支重要的艺术力量,经常为县重大活动、各大会议助兴,为县重大节日献艺,多次到花园礼堂为张北县父老乡亲演出,如舞蹈八姐妹送肥、拔萝卜、 洗衣歌、表演唱农友歌、小戏争窑、独唱见了你们格外亲等节目,有力地活跃了全县的文化生活,拔高了张北的文化艺术水平,深受群众欢迎。在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每逢佳节举办学校举办文艺晚会、书画展览、体育比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舞台,使师生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其中声乐、舞蹈、器乐小组组建了学校歌舞队,成为张北师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前身。

六十年代中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而来,学校的教学秩序被打破,各类造反派组织揭竿而起,解放军进驻学校后实行大联合,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以原歌舞队成员为主体又补充了一年级四个班的艺术骨干,正式成立了张北师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有队员30多名。队长由王栋、赵月莲同学担任,王栋队长侧重负责乐队的配器、练曲、挂乐及演出伴奏工作;赵月莲队长侧重负责节目的编导、排练、彩排和演出工作。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9)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0)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1)

由普通话流利的姜秀兰、赵德全担任报幕员。乐队有王亮(笛子)、温德凯(手风琴)、任富成(二胡)、杨桂荣(二胡)、崔生有(二胡)、樊英(笛子)、高广和(手风琴)、方明山(板胡)、张文星(三弦)、于田祝(打击乐)。演员有宋继文、温德凯、许秀珍、胡凤花、吉昌红、屈凤梅、李桂枝、翁玉枝、乔启花、郝朝林、范振龙、岳世录、高进义、王雅琴、王玉凤、贾明秀、李植云、范振龙、岳世禄、张惠英、梅生桃、郭秀英、张凤岚等,其中五班同学就有9名,占宣传队总人数约三分之一,占本班总人数约四分之一。

节目有歌舞:《洗衣歌》、《逛新城》、《四个老汉进城》、《毛主席的话儿记在俺们心坎里》、《抬头望见北斗星》、《四卷宝书发到手》、《歌唱八大员》、《公社是颗常青藤》、《歌唱塞外好风光》、《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舞蹈有《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航手》《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光辉》《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草原女骑兵》、《万岁毛主席》《向工农兵致敬》《北京有个金太阳》《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我们坝上好地方》《我们都是神枪手》等。

表演唱有《毛主席像章戴在我胸上》、《到处都是新气象》、《老俩口看戏》、《老俩口学毛选》等。小品有《给解放军送慰问信》、《爷俩看戏》、《忆苦思甜》、《收租院》选段、《农友歌》等。器乐节目有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喜洋洋》、《紫竹调》、《步步高》等。还有笛子独奏《草原晨曲》、《我是一个兵》、《跃马扬鞭送粮忙》等。二胡独奏《蝶恋花、我失骄阳眉失柳》等。独唱有《见了你们格外亲》、《八月十五月儿明》、《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马儿啊,你慢些走》、《千朵花呀万朵花》、《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还有即兴表演、临时填词的曲艺节目,如:快板剧《选代表》、山东柳琴、天津快板、数来宝、单弦、三句半、对口词、群口词、好来宝、坐唱等。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2)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3)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4)

左起闫桂贤 赵金鑑 郭世林 王富 康进忠 剧照↑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5)

左起,郭世林、闫桂贤、赵金鑑,剧照↑

张北师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员都是经过学校艺术培训的文艺人才,思想品质好、艺术水平高,个个都会吹、拉、弹、唱、跳,在那个特殊的年份,他们不去参加学校造反派组织的批斗会,不去给自己的老师去写大字报,也不上街参加集会和游行,而是认真执行我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努力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全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

他们每天聚在一起,苦练基本功,排练队里的文艺节目,成功举办了多次校级文艺晚会、多次参加县里各种大型庆典演出,举办各种专题宣传活动,并积极深入到部队、工厂、农村进行慰问演出。成立三年中,完成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百余场,场场成功,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纰漏。观众场场爆满掌声不断,喝彩声此起彼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为工农兵服务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教育了自己,提高了自己,成长了自己,用为工农兵服务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宣传队多次到八一公社(现油篓沟乡)东坊子、大宏沟、喜顺沟一带慰问亲人解放军,受到解放军官兵的热解欢迎。又如:宣传队多次到张北野狐岭慰问人民子弟兵,并亲自深入施工现场,亲眼目睹了解放军工程兵为保卫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用一镐一锨挖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野狐岭战备地道,他们有的断了腿,有的断了胳膊,听到坝上最高学府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来慰问演出,十分高兴,缠着绷带、拄着拐杖,都来看宣传队的演出,队员们怀着对解放军的无限崇敬,满怀激情地演出了《解放军好得很》《洗衣歌》《向工农兵致敬》《见了你们格外亲》《军民鱼水情》《四卷宝书发到手》《草原女骑兵》《毛主席的光辉》《给解放军送慰问信》《我是一个兵》等节目,尤其是演到《立功喜报寄回家》这个节目时,战士们个个激动万分、掌声雷动、热泪盈眶。现在野狐岭军事要塞成了我国国防教育基地,战备地道成了全国各地人民旅游参观的革命圣地,每当我们走进当年解放军修筑的迷宫般的战备地道,当年解放军用镐头、铁锨修筑战备地道的动人情景就浮现在眼前。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6)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7)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8)

为了向工人阶级学习,宣传队来到崇礼县五十家煤矿,为矿上的工人和当地群众演出了两个钟头的精彩节目,受到矿工们的热烈欢迎,结束后大家都戴上了安全帽,在矿工的引领下,下到几十米深的矿井。进了矿洞,里面低洼不平,头上滴水、脚下踩水、过着夏天。有的地方很凉爽,好像是在秋天。有的地方却很冷,一条条白色的冰柱从洞顶直垂下来,非常壮观,使你进入了白雪皑皑的冬天。

有的地方宽些,可以通过两个人。有的地方很窄,只能通过一个人。有的地方可以直立行走,有的地方却只能弯下腰才能通过,甚至还得爬过去。在那光线黑暗的矿洞里,大家看不清矿工的模样,只能看到他们高大的身躯、黑黑的脸庞,看不清眉眼,只能看到白色的牙齿和眼珠。只听到轰轰的煤钻钻煤声、咚咚的镐头刨煤声、哗哗的铁锨铲煤声和一串串运煤小车的隆隆声,那些活动使我们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煤矿工人的艰辛与不易,更加体会到工人阶级的伟大与光荣。

宣传队是一支活跃在坝上草原的文艺轻骑兵,为了给农牧民送去健康的精神食粮,转战到察北牧场,在总场和八个分场连续演出了十多场文艺节目,受到广大农牧民的热烈欢迎。队员们边演出边学习,边实践边参观,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主动接受牧民群众的再教育。通过学习,大家得知每个分场各有特色,如一分场专养大批各式各样的马,在那里我们亲眼目睹了我县的张北马是那样的雄伟、高大、健壮。在我们为牧民演出的场场演出中,最受欢迎的节目是《草原女骑兵》,它了展现牧民驰骋坝上草原的雄姿,跳出农牧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声,赢得台下农牧民的阵阵掌声。在以后的年代,宣传队的《草原女骑兵》成为张北县最具代表性的草原舞蹈,多次代表张北县到省市参加汇演并屡屡获奖。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19)

最让宣传队不能忘怀的是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宣传队到农村为贫下中农演出的场次最多,观众最多、时间最长、舞台最大。三年来宣传队跑遍了全县的各个公社及部分大队,如向阳公社(现台路沟乡)、八一公社(现油篓沟乡)、火炬公社(现大西湾乡)、红卫公社(现大二台镇)、大跃进公社(现二泉井乡)、东风公社(现郝家营乡)、解放公社(原波罗素乡现划为大二台镇)、燎原公社(现小二台镇)、前进公社(现县大河乡)、先锋公社(现海流图乡)、五一公社(现单晶河乡)、红星公社(现馒头营乡)、光明公社(现白庙滩乡)、曙光公社(现三号乡)、战海公社(现战海乡)、东方红公社(现大囫囵镇),东升公社(原东营盘乡现划为油篓沟乡),都留下了宣传队员嘹亮的歌声、动人的旋律、优美的舞姿、难忘的身影和轻盈的脚步。尤其在反帝公社(现公会镇)演出时,全公社七里八村的人都赶到露天广场来观看,可谓人山人海一点不过。

那天的演出非常成功,乡亲们看见公会中学校长王万全的女儿王雅琴就是张北师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队员,而且是报幕员和独唱演员、还是舞蹈演员,都感到十分惊奇而又不可思议。因为当时王万全校长已经被造反派打到,成为当时的走资派,已经靠边站,每天正在挨批斗,弄得全公社家喻户晓、全县教育系统人人皆知。大家都赶来观看走资派的女儿上台表演节目,并为宣传队大胆启用走资派的女儿而感到十分折服,这足以说明,宣传队是当时家庭逆境同学的安全岛和避风港湾,在队里他们可以施展艺术才华,可以受到平等的政治待遇,可以摆脱思想负担而得到欢乐,可以竭尽全力为广大工农兵服好务。

演出时,王雅琴用藏语独唱了《北京的金山上》,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连叫带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贵贱不让下台,雅琴只好含着热泪又为大家演唱了两首歌曲,受到大家热烈的欢迎。之后她又和大家一起为乡亲们表演了许多民族舞蹈,那一天,她太高兴了,她失眠了,她激动地哭了,在那个非常的年月,一个走资派的女儿能受到如此的欢迎、如此的政治待遇,只有宣传队能够做到,只有人民群众能够做到,足以说明宣传队用人标准是德艺双馨,足以折射出群众对被造反派打到的王校长的热爱与尊重。

宣传队到农村演出场次最多的要数红旗公社(现两面井乡),在公社演出后,又应邀到十五号大队、安板营村、学堂地村、西盐淖村、小贲红、学堂地村演出,白天队员们和乡亲们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一起打大口井,晚上为村民演出文艺节目,还应邀到尚义县大贲红村去演出。每到一处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热情接待,分派到各家吃饭、各家住宿,社员们都用最好的饭菜来招待大家,大家身背行李,手拿服装乐器,坐车或步行,从不叫苦,吃了百家饭,睡了百盘炕、巡回百个村、演出百余场,送一片真情,洒一路欢歌,真是其乐融融!

总之,在农村演出过程中,大家真正践行了我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体验了农民生活,接受了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思想上受到了洗礼,觉悟上得到了提高,真正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宣传队以自己艺术水品好、政治素质高、组织纪律严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信任,除了完成县、校重大演出之外,还经常代表张北县到外县参加庆典活动和进行专场文艺演出或慰问演出,如代表张北县到尚义县参加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并进行专场演出,同时深入南壕堑驻军营房对子弟兵进行慰问演出。代表张北县到万全县参加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并进行专场演出,同时深入膳房堡驻军营房对解放军进行慰问演出。

代表张北县慰问修战备公路的三线民工,路经张家口二中,为广大师生和三线民工进行专场文艺演出,又到崇礼县中学礼堂、赤城县中学礼堂为我县修战备公路的民工进行多场慰问演出,送去了县领导和全县人民对修战备公路民工的关怀,大大鼓舞了修路民工的士气,场场观众爆满、连走廊里都挤满了人,报幕员闪亮登场后,大幕徐徐拉开,在雄壮的《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乐曲奏队员们雄姿勃勃、翩翩起舞,民工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幽默诙谐的曲艺节目,逗得民工捧腹大笑;优美的表演唱把民工带入无限欢乐的意境;精湛的乐器合奏,使人回味无穷,尤其是王亮和樊英的笛子独奏、温德凯和高广和的手风琴独奏、方明山的板胡独奏都别具一格、最引人注目,深受民工欢迎。

我们回顾张北师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之所以那么被领导重视、那么受群众欢迎、那么一直保持着青春活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顺应时代、服务人民群众。张北师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正是在社会上各类专业的文艺团体处于瘫痪、人民群众文娱生活极度匮乏的时期产生的,它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有效地缓解了混乱时期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饥渴状态,虽然落有时代印记却弥补了这一空白,大大活跃了张北草原人民的文化生活,将人们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这一轨道上来,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节目内容积极健康、节目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宣传队演出的节目大部分自编自演,歌唱毛主席、歌唱共产党、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革命路线;演唱工农兵中的先进事迹和优秀人物等正能量的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广大观众喜闻乐见。

自力更生、携手艰苦创业。宣传队没有阔绰的舞台,没有漂亮的幕布,没有灯光音响。农村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厂房、部队营房哨所都处是我们的舞台;挂一盏汽灯、燃一堆篝火、吊一团柴油大球就是灯光。服装道具也是我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做。如把长裤骑在脖子上,将裤腿儿和裤腰用腰带到往腰间一扎就变成了长坎肩;用一块白粗布画上多彩线条便是藏服围裙;白衬衫扎条布腰带,头上罩一条白毛巾便是农民;穿一身工作服,肩上搭一条白毛巾便是工人;用红纸剪上红五星和红领章贴在军帽和领口上便演解放军战士。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0)

全体宣传队员和王崇玉老师及工宣队朱河、李根合影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1)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2)

把皱文纸剪成细条用细铁丝穿个圈戴在头上就是藏族舞的头花;大家白手起家、自制马刀、步枪和手枪等道具;很多布景都是大家动手做,从没花过国家、学校一分钱。其中赵德全、宋继文、于田祝、樊英等同学真是能工巧匠,他们积极热情,心灵手巧、默默地为集体做贡献。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着这伙热血青年,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勤劳勇敢爱劳动的优良品质终生受益。

团结奋进、创建优秀团队。美好的理想、共同的爱好、一样的特长让我们走到一起,大家同心同德、热衷宣传、献身艺术。在宣传队里,队员之间不讲家庭出身、不议家长的历史问题,人人平等自由,形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艺术上大家互相教学、从不保守,在舞台上大家互相鼓励、互相补台、从不忌妒,在生活上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不是一家、胜是一家、不是一班、如同一班,形成了一支团结奋进、凝聚实干而又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团队。

文革的爆发再也看不到端粉笔盒、拿教科书的老师的身影,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无休止的大辩论、批斗抄家,而我们却很幸运,宣传队成了我们追求艺术的世外桃源。大家把文艺当作自己的神圣职业,全身心投入到背台词、学新曲、练新歌、编新舞、研究角色、走场、彩排、练谱、挂乐等演出工作中,避开了乱世争斗,成为一些所谓家庭有问题的同学的避风港湾和安全岛。如果说文革荒废了一代学子的学业,而我们是获得一个学习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的大课堂。在实践中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音乐知识、艺术技艺。宣传队的岁月在每个同学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成为每位队员一生忘不掉的美好回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回首六十年代张北师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评价宣传队员走过的充满活力而又有意义的三年的人生历程,大家深深感到:虽然我们学业上有些缺憾,但在思想上受益非凡。一致认为:

宣传队是革命的播种机,它把毛泽东思想、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深深地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田之中。

宣传队是一个大学校,在那里我们不仅学到了艺术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干工作,学到了工农兵的优秀品质,读懂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宣传队是一个漂亮的艺术殿堂,在那里,大家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让人民群众思想上受到了教育、情操上得到了陶冶,精神上得到了愉悦。

宣传队是革命大熔炉,三年的演出实践,不但使同学们艺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锻造了大家吃苦耐劳、奋力拼搏、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奠定了大家人生道路上第一块基石,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文化艺术人才,使每个人拥有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美好人生:

如:宣传队当年的舞蹈皇后屈凤梅,走上工作岗位后,拼着宣传队的吃苦精神、优秀品质和领导才干,成为张北县的妇女领袖县妇联主任,她领导的张北县妇联多次评为《河北省妇女工作先进单位》。提任张北政府副县长后,认真贯彻执行县委政府重大决策,和赵月莲局长一起领导文化局全体同志积极筹备召开了“元中都学术研讨会”,揭开了沉睡了七百年的元中都的神秘面纱,及时争取国家、省市领导,邀请省文物考古队对元中都进行了全面的勘探和深入的发掘,成立了元中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主持制定了保护元中都遗址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元中都遗址评为我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使元中都成为我县旅游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品牌。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3)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4)

她领导的计生局、教育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卫生局、体委、民族宗教局,多次获得省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本人获省普九先进工作者、省实施义务教育工程先进个人,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国家二片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工作者、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调任张家口市政府教育系统督导主任、调研员,分管的督导室、思政科、安全科,均被评为河北省先进集体,她用实际行动回报了自己的母校张北师范,成为宣传队的骄傲和大家学习的楷模。

许多同学在我国教育战线奋力拼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英俊潇洒的宣传队长王栋同学在張北一中任教间,四年中辅导的13名音乐考生,全部考上音乐学院或师大、师院师专音乐糸,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音乐人才,被评为地区优秀教师和省、地区艺术教育优秀指导教师。 担任张家口桥西教育局体卫艺科长后,连续十五年保持市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荣立三等功、多次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市先进工作者、获学科带头荣誉称号,评为中学高职。

宣传队的歌唱家王玉凤同学担任了宣化区庞家堡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被评为宣化区优秀党务工作者,成为教育战线党务工作的领导者。

思维敏捷的岳世录同学担任了沽源县黄盖淖公社文教助理、沽源县一中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张家口桥西区沈家屯镇中心校长等职务,为党的教育事业耕耘了一生,荣获了《张家口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桥西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聪明伶俐的范振龙同学担任了赤城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赤城县师范学校教导主任、赤城县教育督导室督学。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会员、《河北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会员、入选《世界优秀专家名典》、荣获了张家口市实验教学模范工作者、温卅市民办教育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精明强干的许秀珍同学担任了张北二中政教处主任,评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全国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河北省优秀教师。多次荣获 张家口地区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宣传队的女中豪杰。

沉默寡言的张文星同学一生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坝上高寒地区尚义县,在石井乡中学、勿乱沟中学任小三门老师,在大青沟公社陈所良中学教数学、任白彦堡任校长、尚义县宣民会委员,帮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难问题。

淳朴老实的翁玉枝同学一生献身高寒地区尚义县小学教育事业,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艺术才华,辅导创作出一系列优秀少儿文艺节目,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评为小教高级教师,荣获了河北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

热情能干的张凤岚同学多年供职于张家口南菜园小学,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教学成绩名列前茅,评为张家口市优秀教师、张家口市师德标兵。她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组织辅导学校的文化活动,活跃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辅导的校歌获全国校歌比赛金奖,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干脆利落的李桂珍同学,她那两条长长的大辫子,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样子至今还留在大家的脑海里。她在宣化区胜利路小学教数学课,教学成绩多次名列全区第一,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升初的把关老师,评为河北省园丁。她教书又育人,注重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自己一丝不苟的敬业。

张北草原文艺轻骑兵

张北师范真有名,培养了万千高材生,

古往今来比一比,宣传队员是精英。

能歌善舞美死个人,吹拉弹唱样样行,

奋力苦练基本功,团结友爱一条心,

来自全校各个班,它比一家还要亲。

毛泽东思想来宣传,全心全意为人民,

慰问演出到军营,巡回演出到农村,

天寒地冻何所惧,披星戴月点油灯,

送戏上门人人敬,广阔天地炼红心,

咱为党旗添了彩,咱为母校争了荣,

男女老少齐称赞,真是一支活跃在张北草原

的、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德艺双馨的文艺轻骑兵!

——赵月莲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5)

作者:赵月莲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6)

赵月莲,女,1948年10月22日出生,河北宣化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群文研究馆员。1968年师范毕业,分配到了坝上草原,历任河北张北县文化馆长、文化副局长、文化局长。中国群文学会会员,中国社会舞蹈研究会会员,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理事、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市场研究中心调研员、创作委员。河北省群文学会员、河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社会舞蹈研究会会员、河北省剧协会员。张家口市文联委员,张家口市舞协副主席,张家口市民协名誉主席,张家口市音协理事,张家口市群文学会理事。张北县第11、12届政协委员、文史参事。张北县文联名誉主席、张北县民间艺术协会顾问、张北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员。扎根坝上50余年,积极探索群文艺术理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7)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8)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29)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30)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31)

蒙古文艺轻骑兵(一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32)

请关注 燕赵新报 共享文化美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