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心理学(独立又渴望认同)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孙行者的经历可看着是青春期英雄原型,历尽艰难困苦自我成长的励志故事。本系列文章用意象对话心理学简要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如何从一个无知少年,在挫败后经历艰难困苦的自我成长,直至发现并努力活内心自我的成长心理历程。

心理暗示心理学(独立又渴望认同)(1)

人物及其相关基本心理象征

孙悟空,法号行者,青春期典型英雄原型的象征。充满活力、精力充沛、好折腾、好斗、不怕危险、不服管束、我行我素、正义、自恋等,青春期英雄原型的主要特征都在孙悟空身上有呈现。

行者,象征着在人生道路上成长着进行探索的人;金箍棒,能力强大、权威感、权力的象征,也是性能量的象征,同时也隐含着攻击欲望的象征;孙悟空头上的紧箍,约束力、真爱的象征。金箍咒,管制、压力、爱的象征。

心理暗示心理学(独立又渴望认同)(2)

孤儿,想走出孤独的心灵,只为渴望关爱与认同

心理咨询个案和心理成长的人群中,发现共同的心理现象,一些感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家庭温暖、或没有得到想象中那样的父母的爱。很多的人在小时候,会想象自己是孤儿、是被亲生父母遗弃的,总有一天会有心中那样的父母来寻找自己。这其实就是一种对爱、对温暖渴望的心理。

孙悟空,原本是一天地灵石出生的石猴,与群猴为伴穿越瀑布后被众猴拥立为王。这象征着一个没有家庭温暖,缺乏父母疼爱的孩子,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同时努力去获取别人的认同与接纳。死亡的恐惧迫使他越洋远度寻师求学,被师傅收为门徒取名孙悟空。

聪慧机敏学有所成却因好耍本事被师傅赶下山,回到花果山后打败抢占洞府的混世魔王并与其结拜。这个过程正是一个少年英雄的心理历程。不怕艰难万苦,靠着聪明才智学艺强于他人,在师兄弟面前喜表现,正是此时期大多数人的共同特点。同时,好表现也正是孙悟空缺乏内在安全感,希望被高度认同,害怕被人远离的行为表现。

被师傅赶出师门后,需要得到高度认同的他,与败于自己的对手结拜。这很像失去父母疼爱、没有家庭温暖,而出走在外的孩子常干的事。也是此少年时期的孩子盲目义气的行为表现。

心理暗示心理学(独立又渴望认同)(3)

人的心理潜意识,潜藏着很多的可能,包括心理资源、心理欲望、心理愿望,也包括心理创伤、心理动机等。

孙悟空入海借走定海神针金箍棒,这个过程正是一个很有能力的,蒙事之秋的孩子被人起哄之下干出的说是借实是抢的事。入海正是深入潜意识去发现自己强大的能力。

金箍棒,一方面象征着孙悟空开始进入了青春期,一方面象征着其强大的潜意识能量可以很容易调动出来。也象征着人的潜能是无限强大的。

金箍棒能大能小,即是生殖器的象征,也是灵活性、能力强大、过于自负的象征。同时期,孙悟空也是非常自卑的。石猴天生地长,可以看作是一个没有爱与家庭的孩子,怎么会不自卑、怎么不渴求别人的关爱与认同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