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小兴安岭腹地小城的绿色转型之路)
新华社哈尔滨7月19日电 题:小兴安岭腹地小城的绿色转型之路
新华社记者刘伟、陈聪、孙晓宇
盛夏时节,黑龙江小城铁力像一个巨大的绿色沙盘,被起伏的林海环绕。近年来,民生工程的落地、产业项目的推进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写出了这座小兴安岭腹地县城绿色转型的故事。
这是铁力市铁甲河带状公园(2020年9月28日摄)。新华社发(陈朝阳 摄)
臭水沟变成秀美公园
“河边空气好了,公园人多还热闹,我每天都来锻炼。”市民刘进京正在铁力市铁甲河带状公园散步。夏季轻柔的晚风拂过,市民们漫步河畔,他们记忆里曾经的臭水沟,如今早已变了样。
铁甲河的变迁,见证了当地推进城市水系综合治理的成效。通过采取沿河截污、沿线污染源治理等措施,城区内河面貌一新;通过投入1.61亿元兴建铁甲河带状公园、滨河公园、儿童公园等9座公园,“一带九园十四景”助力铁力打造宜业宜居新家园。
这是铁力市铁甲河带状公园(2020年9月28日摄)。新华社发(陈朝阳 摄)
在铁甲河带状公园中,景观石坐落岸旁,仿古木桥穿河而过,自西向东设置的四个关联景园展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铁力市委书记陈岩说,城市的历史遗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铁力市以“绣花功夫”为城市注入更多文化内涵。
老林区化身投资沃土
在位于黑龙江省伊春森工铁力林业局公司马永顺林场分公司的万只湖羊养殖基地,今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围绕湖羊养殖形成的全产业链条正在向上下游延伸。
湖羊产业是当地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在铁力,农林、畜禽、康养旅游、数字经济等产业的多个项目正在加快布局。
这是位于铁力的万只湖羊养殖基地(6月10日摄)。新华社发(綦鑫摄)
在铁力市年丰乡年丰村,一处处各具特色的独栋小屋,吸引着周边地区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民宿风”。民宿项目运营方经理赵海燕说,公司通过向村里缴纳租金的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助力周边乡村民宿产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位于铁力市区的一家科技公司与一家头部电商企业合作开展大客户服务外包业务。在一块显示屏前,公司总经理王博演示着他们搭建的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内含便民服务、数字农业等模块。王博说,这套系统将在铁力市逐步推广应用,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持。
铁力市工农乡一个酒文创园的部分酒文化展品(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松 摄
土生土长的铁力人宋晓英在外打拼多年,如今返乡创业的她已是一家文创园的总经理。她介绍,通过“企业 村集体 农户”的运营模式,文创园打造集康养民宿、传统民俗手工艺展示等于一体的文旅项目,园区预计于2023年完成建设。园区建好后,会吸纳更多铁力人返乡就业。
家门口绘就致富画卷
来到位于年丰乡年丰村的铁力市山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稻田旁,水稻秧苗迎风展绿,长势良好。
合作社理事长徐永江说,这个合作社整合了三个村的土地,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050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入股,合作社拿出纯收入的60%给村民年终分红,大家入股积极性比以前高多了。
铁力市山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在进行水稻育秧(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王松 摄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扮靓美丽乡村,铁力市一手推动乡村振兴项目衔接,一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五年来,铁力市累计投入“三农”领域资金45.5亿元,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能源、菜园改造升级。铁力市也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多个荣誉称号。
在铁力市桃山镇福兴村,村中的水泥路平坦整洁,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中午时分,一个个农家小院充盈着生活的烟火气。
村民孙景友家中整齐地铺着瓷砖,卫生间内洗手盆、冲水马桶一应俱全。“没改造之前,都去外面的旱厕上厕所。”孙景友说,现在家里改了厕,接入了污水排水管网,自家还对室内卫生间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现在生活舒服多了。
铁力市桃山镇党委书记高明达说,近年来,福兴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同时实施厕所改造和燃气入户,惠及农户157户。
在与孙景友家一道之隔的刘育财家,他和老伴儿郭玉芝正细心侍弄着小菜园中的蔬菜。“我们为村民种植的蔬菜建立台账,帮助他们对接镇内两家商超,通过‘订单 村级党组织 农户’的形式助推菜园综合开发利用,预计每户年均增收1500元。”高明达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