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2所高校(青记周报又一知名985高校)

这几年,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青岛22所高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青岛22所高校(青记周报又一知名985高校)

青岛22所高校

这几年,青岛提出“学深圳,赶深圳”。

同时,青岛也一直在国家战略、经济发展中不断向外界传递“南深圳,北青岛”的形象。

但真正让青岛担负起“南深圳,北青岛”盛名的,当属高校引进。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共投入资金200多亿元、提供土地1万多亩支持高等教育发展。

有统计显示,青岛市共签约引进高校(含研究院所)30余所,已经落地运行的近20所。

此后,在教育部“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之下,包括青岛在内各城市的高校引进工作暂缓。

不过,校区难批,但跟产学研结合更密切的研究院却不受影响。

8月19日,南开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与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举行工作会谈,并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联合推进南开大学建立综合性、实体化、开放式机构,人才合作与引进,干部交流与培训,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决策支持与智库建设,校友合作与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深入合作,助推青岛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南开大学“双一流”建设。

据了解,此前南开大学在文件中提及“谋划建设青岛研究院,稳妥推动滨海学院转设工作,共建南开大学滨海校区”,就透露出在青岛市布局国内合作的意向。

对于青岛来说,在跨省异地校区审批困难之下,也应该更加务实地将研究院的引进和自身24条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提升24条产业链的创新驱动水平。

在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创新引领的新阶段,科教力量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方面,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模式已经打通;另一方面,高校科研单位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相关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华为在西安、武汉等地布局研究所,海思重点布局西安,是因为西安的高校人才优势。西安提出打造硬科技之城,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自身的高校科研优势。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跟上世纪50年成立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如今的电子科技大学息息相关。

集成电路产业大省江苏2020年在南京江北新区成立了南京集成电路大学。

关于城市与高校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同行的关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大良有一个概括:

“一方面紧密匹配城市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大做强做优城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又合理配置有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资源,统筹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创新平台、为高校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这恰恰是青岛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直想补上的短板。

青岛缺少优秀的工科院校和工科人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且从产学研角度来说,青岛优势产业和科研机构之间一直脱节。

比如,青岛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和汽车产业,但青岛却一直缺乏相关领域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再比如,在海洋经济领域,青岛优势和短板同样明显,海洋工程类科研资源严重缺乏,导致青岛海洋经济实际上一直没有培育出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新引进布局的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就是要补上这个短板。

这种脱节同样体现在青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产学研联系上。

结合24条产业链,青岛对科技创新、对科教资源的重视程度还应该加大,这是一个关乎未来竞争优势的大事。

产业新闻

1、青岛上半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04亿,占地区生产总值1/3

据初步核算,青岛上半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32.6%,海洋一、二、三产占比2.5:48.5:49。

上半年,青岛33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增长面93.9%。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37.1%;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8.5亿元,同比增长18%;海洋化工业实现增加值115.9亿元,同比增长28.7%;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11.3%;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441.8亿元,同比增长23.6%。

2、青岛携手中车打造“高铁级”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基地

8月11日,中车新能源汽车青岛项目产品推介暨配套企业对接会召开。现场,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和青岛动车小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三方将围绕合作打造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基地及示范应用场景,共建智慧交通一体化、智慧环卫一体化、智慧城配物流三大平台,展开全面深入合作。

据了解,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集团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成立的国内第一家获准从事电动汽车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以高铁技术为支撑,实施电驱动系统与整车产品双轮驱动发展,是承担国家“863”电动汽车项目最多的企业,销量连续多年在新能源客车行业排名全国前三。

3、青岛科创母基金荣获“2021-2022年度中国最佳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在融资中国发布的 “2021-2022年度中国产业投资榜”中,青岛科创母基金获得“2021-2022年度中国最佳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奖项。青岛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伟作为青岛科创母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获得“2021-2022年度中国最佳合伙人投资人物”奖项。

截至2022年7月底,青岛科创母基金运作的13只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合计84个,其中投资青岛项目34个,金额合计6.50亿元,产业覆盖了集成电路、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科技服务、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重点项目包括感光材料产研一体化企业靖帆新材、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卡奥斯、水下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鳍源科技、数模混合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核芯互联等一批优秀的本地企业。

4、2021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公示,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崔洪芝,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拟获奖

近日,2021年度青岛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结束,市科技局公示了最高奖建议授奖人选名单。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崔洪芝,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拟获2021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崔洪芝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耐磨蚀抗热震材料设计、高能束表面强化、增材制造、多孔材料、海水淡化、金属间化合物及MAX等方向研究,先后承担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多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乔方利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现任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海洋与海气耦合模式研发工作,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原创性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建立了首个实质性耦合的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FIO-COM、新型海浪-潮流-环流耦合业务化预报系统、考虑海浪飞沫等物理过程的新型台风模式FIO-AOW、首个包含海浪的气候模式FIO-ESM,设计了超千万核的海洋模式高效并行算法。

5、6所在青高校上榜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单

8月15日,全球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6所在青高校跻身前1000名。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3年首次发布,今年发布的是第20版。此次评选共涉及校友获奖、教师获奖、高被引科学家、N&S论文(《自然》和《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国际论文、师均表现等6个维度。

驻鲁高校共有14所高校跻身前1000名榜单,其中在青高校有6所,山东大学世界排名位列151-200名区间内,中国内地排名在14-26名区间内。中国海洋大学世界排名位列301-400名区间内,中国内地排名在41-58名区间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世界排名位列401-500名区间内,中国内地排名在59-71名区间内。青岛科技大学世界排名位列901-1000名区间内,中国内地排名在148-163名区间内。

区市新闻

1、青岛自贸片区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8月19日举行的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建设发展大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青岛自贸片区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从工作推进机制、制度创新成果以及片区运行成效来看,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中处于第一梯队。

报告显示,青岛自贸片区形成226项制度创新举措,系统集成性强,差异化探索明显,首创性突出,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运行成效显著,若干项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多项排名跻身“国家队”,多项成果领先全省。

全球范围内,青岛自贸片区发起全球首个万种鱼基因研究工程项目,落地全球首个时空组学国际合作中心,连续两条2.4万标箱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在青岛自贸片区开启首航。全国范围内,注册全国首个跨境易货贸易市场主体,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北方唯一的国家级航空超级货站项目落户,完成全国首票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完成全国首单保税原油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青岛自贸片区建设一年后,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越韩国釜山港,跃居全球第六、位居东北亚第一。青岛自贸片区三年来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36.9%,是全国外贸进出口平均增速的3倍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58.6%,是全国实际利用外资平均增速的5倍以上。加快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引进全国首个共享共有式全流程集成电路项目,推动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等重点项目落户,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园,实现集成电路全链条“从无到有”。目前,青岛自贸片区在基因科技、大宗商品数字化贸易生态、绿色低碳等方面占据领先地位。

2、市北区城市推介大会举行,24个城市更新建设项目集中签约入驻历史城区

8月17日上午,市北区城市推介大会在馆陶路新金融产业园举行。会上,市北区发布23个城市更新重点招商载体项目清单,24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集中签约、入驻。

推介会现场,陕建集团青岛总部、中建二局山东总部、山东省人才集团第二总部等3个总部项目签约,中铁建工合作项目、金谷信托合作项目等4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签约。围绕“2 6”特色产业,百度智能交通网联、正科芯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山东海天智能工程等12个项目签约,涉及信息技术开发、商业保理、智慧医疗、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荷田水铺、“6020”现代科技体验馆、口啖餐饮等5个项目签约,入驻历史城区。

3、李沧区举行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推介会,签约总合作金额230亿元

8月17日下午,李沧区举行国有企业项目投资推介会。金水集团、海创公司、院士港集团、融海公司、世园集团、融源公司等6家区属国有企业围绕企业主责主业、产业运营、项目建设等进行推介,推介项目主要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四新经济”领域。

推介会上,6家国企共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约230亿元,同时进行了李沧区城市更新基金组建的发布。其中,金水集团与山东港金控、工商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海创公司与地铁集团、五矿证券签订合作协议,融海公司与鲁商集团、山东信托签订合作协议,世园集团与香港环球嘉年华、安信证券签订合作协议,融源公司与青岛银联商务、鼎盛信和资本签订合作协议。

4、联东U谷·轨道交通数智制造园一期封顶,将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园中园”

最新消息显示,联东U谷·轨道交通数智制造园项目一期已封顶,预计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联东U谷·轨道交通数智制造园位于即墨国际陆港青岛(即墨)轨道交通产业园内,由青岛地铁集团、北京联东投资集团和青岛陆港国际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面积约186亩,围绕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重点引入行业龙头企业,深度融合数字科技,以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辅助,打造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科技制造产业园。

目前,联东U谷·轨道交通数智制造园已引进企业6家,在谈企业10家。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3亿元,年缴纳税收1亿元。

5、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基础施工已完成

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项目一期厂房以及动力中心基础施工目前已经完成,正在进行主体钢结构施工。

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项目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中的重点项目,项目一期位于崂山区株洲路以北,科苑经六路以东,科苑经七路以西,占地约97亩,总建筑面积142865.92平方米,该项目计划明年9月交付。项目建设成后将吸引和集聚虚拟现实上下游企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虚拟现实及智能制造水平,完善VR智能产业链,打造国内一流的虚拟现实产业高地。

6、海发集团联合浙江大学、西海岸新区共建,青岛求是工研院正式启用

8月18日,浙江大学助力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技创新论坛暨青岛求是工业技术研究院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在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举行。青岛求是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启用,8个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孵化项目集中签约。

青岛求是工研院是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人才孵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以“构建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产学研合作及创新高地”为宗旨,充分利用青岛西海岸新区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及浙江大学人才、学科和科研优势,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以实际行动服务浙江大学双一流建设,助力青岛乃至山东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与工研院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共建技术中心、揭榜挂帅、联合申报国家重大专项等多种形式,共同推动联合科技攻关,实现跨界技术深度融合。石墨烯多能场耦合反应制备系统项目、小管径平行流换热器设计软件项目等10个孵化项目正式落地工研院。

公司新闻

1、总投资29.4亿元,海检集团将建设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

近日,青岛海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海检集团将建设一个海洋设备创新基础设施——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

该项目总投资29.4亿元,针对海洋设备总体设计、原理原型、小试中试、市场准入等研发周期各阶段,提供咨询设计、仿真验证、试验测试、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建设工程化研发服务平台,研究面向海洋设备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通用技术,着力解决海洋设备质量技术基础的瓶颈短板,提高海洋装备研发效率,提高科研与市场的匹配效能。

2、海尔智家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榜第1名

8月10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轻工业百强企业高峰论坛召开,现场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榜单。

海尔智家凭借优秀的市场表现与突出的创新能力,连续两年获得“2021年度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榜单第一,科技实力获得国家认可。目前,海尔智家在专利质量、标准数量、工业设计、国家认可等多个领域,均为行业第一。

3、青岛华通子公司混改,新引进两家上市公司战略投资

日前,青岛华通集团旗下子公司青岛华睿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引入包括上市公司四维图新等六家战略投资者。混改后,公司正式更名为青岛华通图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通图新”)。

从各方背景来看,华通图新此次引入的新股东融合了产业、研发、资本等各方力量,其中四维图新为A股上市公司,另一家上市公司上海天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海南常盛天科投资合伙企业参与此次战略投资。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持股比例看,青岛华通集团持股比例约37.78%,仍为华通图新第一大股东,四维图新为第二大股东,持股36.67%。据了解,四维图新是推动汽车智能化与智慧城市发展的引领者,目前已拥有服务于智能出行领域的智云、智驾、智舱、智芯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

下一步,华通图新将以城市级车城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为产业基座,从青岛市新能源汽车监管服务、全市一个停车场联网接入与运营、青岛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等多个维度同步发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车城融合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

4、盈康生命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不超10亿元

8月12日晚,盈康生命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拟向大股东青岛盈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定增募资不超过1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目的,公告显示,一是增强资金实力,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加快推进五大经济圈区域医疗中心的布局;二是改善资本结构,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降低财务费用,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

本次定增将为公司医院业务版图的扩张和现有医院的爬坡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夯实公司肿瘤诊断治疗服务竞争优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