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长相思改写成爱情诗(文坛最后一篇拿得出手的长相思)

有的词,不用读全文,只是词牌名就已经够醉人了。“蝶恋花”、“青玉案”、“西江月”、“天仙子”、“水龙吟”,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长相思》,个个都大有来头。

所谓长相思,相思长,文坛曾有过数首经典的《长相思》。在诗王白居易手中,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在词中之帝李煜手中,是“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的凄美;吴山点点愁”的奇绝;到了北宋欧阳修手中,则是“花似伊,柳似伊”的余音余味。

纳兰性德长相思改写成爱情诗(文坛最后一篇拿得出手的长相思)(1)

可惜宋以后,词确实是没落了,后世几百年间,要找一首能与以上诸作相媲美的《长相思》太难了。好在,到了清朝有了一个纳兰性德。王国维称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或许有些夸张了,但不可否认,这位清朝的翩翩贵公子,确实给宋以后如死水般的词坛,带来了阵阵涟漪。无论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还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亦或是“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都是惊艳世人之作。

纳兰性德长相思改写成爱情诗(文坛最后一篇拿得出手的长相思)(2)

而来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文坛最后一篇拿得出手的《长相思》,是一篇足矣媲美宋词之作。全词仅两句,名字美开篇美,结尾更美,王国维连连点赞。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改写成爱情诗(文坛最后一篇拿得出手的长相思)(3)

写此词时,纳兰性德27岁,是康熙身边的红人,与康熙给起出关东巡。边塞环境险恶,风雪交加,词人心中思念京中家人,写下此词。

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惊艳之语,词人叠用两个“一程”,突出长路漫漫之感。这句是化用李煜的“一重山,两重山”,李煜只用了山的意象,而纳兰性德再加上了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前行的方向,他们一路向山海关出发。

纳兰性德长相思改写成爱情诗(文坛最后一篇拿得出手的长相思)(4)

全词最美的是上片最后5个字,历来备受名家推崇。“夜深千帐灯”写的是帐篷里将士们点起的烛灯,千顶帐篷在塞外,形成了一幅特别的画面。词人的视角高远,帐内烛光闪闪,每一盏烛光下,都是一颗思归的心。王国维认为这5个字,写出了“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纳兰性德长相思改写成爱情诗(文坛最后一篇拿得出手的长相思)(5)

词的下片写塞外的风雪。上片中山水一程是空间的跨度,而下片的风一更雪一更,则是时间的维度。风雪声扰了征人的梦,词人用“聒碎”的动词来形容,凄美异常。最后一句也是高明之语,由眼前的风雪笔锋一转,想起家乡的宁静,那里没有这样恼人的声响,

全词语言质朴,意境高妙。眼前的“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而心中的“故园无此声”是婉约动人的,两相对比下是词人细腻思归的心。这首清朝的《长相思》,哪怕是拿去与宋词经典相比,都毫不逊色,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一、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