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1)

郓城地图

【地名由来】

商王祖乙曾建都于此,史称庇。春秋为鲁国东郓地,鲁成公四年筑城名郓。隋置郓城县。《公羊传》曰“運”。郓城为古河所径,其为漫道所由之邑,因郓邑得名

郓城县,隶属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东北部,地处黄河下游,居于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之间,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郓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截至2018年,郓城县辖18个镇、2个乡、2个街道。县政府驻地唐塔街道。截至2017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127.9万人。

【寻欢郓城】

郓城人自古以尚武、豪爽侠义而出名,历为武林志士云集之地,俗话说“梁山一百零八将,七十二名出郓城”,作为《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和晁盖都是郓城人。宋江是今郓城县水堡乡人,元人杂剧〈坐楼〉词中,就有“家住水堡在郓城,姓宋名江字公明”的话,如今宋江故里的宋坑、宋井、宋林等古迹犹存。晁盖家住郓城县晁庄,在晁氏家谱中,北宋末年有“晁盍”其人,因晁盖造了皇帝的反,在续家谱时,把“盖”字的草头去掉,写成“盍”(“盖”字的繁体字为“盖”),这叫做砍头入谱。《水浒传》中,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引人入胜,黄泥岗就是现在郓城的黄堆集,至今村东还有一个大土岗,上有明朝石碑一座。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2)

黄泥岗

【历史沿革】

夏代郓地为徐州之城,商代郓城称庇(故城在县城北肖固堆一带),商王祖乙曾迁都于此。

春秋时期,鲁成公四年冬,鲁国为加强防御,筑城名郓。这就是郓城得名的起源和由来。据《春秋左传》载:“成公四年冬城郓。”《郓城县志》述:“周、春秋,鲁成公四年冬城郓。郓为鲁西鄙,地临曹、卫,尝聚军于此,以防侵轶。”又云:“郓始于春秋。”《说文解字》述:“郓,从邑,军声,鲁有郓地。”

秦朝,郓城县境内有郓、廪丘等城邑。

西汉时于郓邑西分置黎县(治今陈坡)、廪丘县(治今水堡),同属兖州东郡。

东汉废黎县入廪丘县,属济阴郡。

三国时郓地属兖州东郡廪丘县。

晋朝为濮阳国廪丘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于万安县置郓州。开皇十八年改万安县为郓城县,而郓之名复见于世。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东平郡设郓州,治郓城。次年置郓州总管府,辖郓、濮、兖、戴、曹 5 州 32 县。贞观八年,因郓地卑湿,州治迁须昌(今东平东北)。天佑二年郓城县复名万安县,隶郓州。

唐以后,郓城名称又多有变动,归属也有变化,但大多为州、郡或县的治所。

五代郓城县改属济州。

北宋属济州济阴郡。

金大定六年(1166年)徙治盘沟村,即今县城。属济州。

元属济宁路。

明属兖州府。

清属曹州府。

【风土民情】

戏曲文化

郓城县享有“书山戏海,筝琴之乡”之称,山东戏曲界有句俗话“无郓不成戏”。涌现出了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的传人黄遵宪、李艳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代表性传人刘桂松、开瑞宝,著名的山东梆子艺术表演家任心才、王爱霞。原山东省柳子剧院院长现山东省吕剧院院长段雨强,青年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武兰香、陈凤英,豫剧十大名旦章兰等一批当代戏曲界名人。

郓城是山东枣梆的发源地、全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柳子戏的发祥地,也是鲁西南流行最广的剧种山东梆子、两夹弦的发祥地。 目前历史最长的山东梆子剧团,郓城山东梆子剧团也是在这里。

枣梆在郓城又称“本地”,郓城是枣梆的发源地。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3)

枣梆下乡

柳子戏在郓城又名弦子戏,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郓城县是当今柳子戏的发祥地。其出演剧目《黄桑店》等获演出奖,主要演员也分获演员奖。同年,郓城县工农剧社调菏泽为地区柳子剧团。1959年又上调省,成为山东省柳子剧团。

山东梆子在郓城又称“梆子戏”“舍命梆子”“大戏”具有很强山东的地域特征,其不同其他兄弟梆子剧的突出的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音上。郓城是山东梆子发祥地之一。

二十世纪九十九十年代,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于1995年参加了省第五届艺术节戏曲汇演获9项奖;1996年排演的现代戏《龙门渡口》(马家振编剧)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全省地方戏邀请赛上获12项奖,同时摄制成电视艺术片。”

郓城还是两夹弦在鲁西南一带的发祥地和根据地,境内北词两夹弦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还称“耍龙灯”,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民间杂耍的项目之一,在郓城颇为兴盛。郓城舞龙花样很多,其套路有:“游龙戏水”、“二龙戏珠”、“九节翻肚”、“巨龙叩首”等等。舞龙时奏民族锣鼓乐《闹长沙》、《紧校场》等,回龙时则奏舒展明快的《回龙曲》。县宋江武术院舞龙队,配有大型龙灯两条,队员40余人。

斗鸡

郓城斗鸡,俗名咬鸡,古称唆鸡。郓城斗鸡因产于郓城县而得名。斗鸡表演,也是郓城民间一种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其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00年,春秋战国时期《列传》《春秋左氏传》中就有斗鸡的记载。郓城斗鸡活动兴盛。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两次来菏泽,分别拍摄了《斗鸡》和《鲁西斗鸡》两部记录影片。1990年,郓城曾派出斗鸡参加了北京龙潭庙会斗鸡邀请赛,以十战七胜的成绩夺魁。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4)

斗鸡

斗羊

郓城人斗羊历史悠久,民风喜好,每年都有大规模斗羊活动,周边县市都有爱好者参与。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5)

斗羊

【郓城物产】

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是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繁育率高、产肉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裘肉兼用等优点。郓城是小尾寒羊的中心产区,是全国小尾寒羊生产基地。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6)

小尾寒羊

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产于鲁西南。郓城县是鲁西黄牛的中心产区和山东省鲁西黄牛繁育基地县。曾有“山东膘牛”的美誉,出口日本、欧洲、南洋地区。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7)

鲁西黄牛

青山羊

青山羊是著名的羔皮品种,产于鲁西南地区,郓城县是青山羊集中产区和商业部定名的猾子皮、板皮生产基地县。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8)

青山羊

刁东古筝

刁东古筝据《山东风物大全》载,“古筝”始于秦代,渊源于瑟。山东省主要分布在菏泽郓城一带。唐筝多为12弦,元、明、清时期为14、15弦,几经改革研制,现刁庄古筝品种已发展到16、18、21、23、26弦。

郓半夏

郓半夏,又名麻疙瘩、老鹳眼、芋头、天落星、无心菜,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干燥块茎。半夏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有“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郓城产半夏名闻全国,号称“郓半夏”。

郓城肠衣

郓城肠衣是把羊、猪、牛等动物的小肠,经过人工清刮、盐制作香肠、火腿的外包皮,也可做医学上外科手术的缝合线,并能做乐器的弦。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9)

柳编制品

柳编制品是郓城县的传统手工工艺。柳编制品和种类繁多,为出口工艺品。远销德国、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10)

柳编——垸子

【风景名胜】

境内有肖堌堆商代古文化遗址、苏庄汉墓群、五代唐塔、金代名相史惟良墓等。一些与《水浒传》有关的遗迹、遗址较多,宋江故里的宋坑、宋井、宋林、智取生辰纲的黄泥岗等古迹犹存。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俗称万人堌堆),位于武安镇飞集村西南500米处,系明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义军部分将士聚葬处,义军约七千人,聚尸一处。现存公墓封土直径约16米,高4米。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11)

黄泥岗遗址

黄泥岗遗址,位于郓城县城东三十五里黄堆集村。郓城县文物管保存有一块黄堆集出土明朝万历年间石碑,碑文记载:“详考在宋徽宗崇宁年间,环梁山者八百里皆水也,堆北距梁山六十里许,为水浒南岸,古称为黄土岗,即此处也。”一块镌有“黄泥岗”字样巨石,立于村头路边,旁边一块石碑上详细记载了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经过。曾出土草泥砖、支纹瓦等文物,经考鉴定属汉代文物,此证明汉代即有人在此居住。

宋金河

宋金河,又名“宋江河”,位于山东省郓城县东侧,距县城2公里。宋金河,宋代称为广济河,后周称五丈河,明清以来称宋江河。1964年修浚八里河后,使唐店至八里河有一段成为一座中型水库,1976年正式命名为坝头水库(现称宋金河水库)。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12)

宋江故里

郓城是《水浒》英雄的故乡,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依据名著《水浒》的旅游资源丰富,如宋江故里宋家村,晃盖故里东溪村,吴用老家车市,智取生辰纲之地黄泥岗等都分布在郓城。

1985年,宋江武校于郓城建成,现名为宋江武术院。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900多枚,是郓城一颗耀眼的明珠。

唐塔

唐塔,又名观音浮屠,原观音寺塔,据考为五代时建。观音寺塔为八棱四门楼阁式砖塔,现存四层,由精美的砖雕斗拱组成塔檐。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一券顶坤门,其余四面为砖雕景窗。为古代郓城十景之一。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13)

水浒文化城

水浒文化城是由宋江武校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一处集宋江武校的的武术交流、水浒文化街的风情展示和狗娃艺术团精彩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已于2007年五一开始接待游客,景点内容包括"英雄之门"、"状元宿舍"、"宋江武馆"、"朱贵酒店"、"忠义祠"、"古筝坊"、"天王祠"、"鲁锦作坊"、"水浒纸牌印刷"、"水浒文化博物馆"、"戏楼"等二十多个景点,集中展示了水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一水浒英雄故里的遗风。

佀公祠堂

佀公祠堂系明朝成化年间进士户部尚书佀钟祠堂,位于城南佀楼村。

历史上的郓城(齐鲁地名探究鲁成公筑城名郓)(14)

佀公祠堂

祠堂为四合院式建筑,为明代创建,后经多次添建重修,始成规模,现存山门、大殿、东西配房及耳房。大门为清代建筑,大殿为主体建筑,明代始建。殿内原有紫檩屏风,为孔府所赠,高4米,长10米,镶有金饰,其上绢本书画为名人笔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