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元账户(子账户之道)

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所有业务都需要记账,而好的账户模型,往往是解决复杂交易,实现模式创新的突破点,因此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是:好的账户模型,往往从“分割子账开始”。如何分割子账,让更多子账户承载更多的业务创新?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子元账户(子账户之道)(1)

人类在时间里的经历会形成记忆,有风雨,有情仇;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或者一个平台在运营的过程中,所有的业务都需要记账。

从支付宝的担保账户体系变革了线上零售以后,建立一套虚拟账户体系去解决交易流、支付流、资金流的匹配问题成为了很多平台都在遵从的“账户之道”。

什么是子元账户(子账户之道)(2)

好的账户模型,往往是解决复杂交易,实现模式创新的突破点,而好的账户模型,往往从“分割子账开始”。

01 账户的概念本质,是账户之道

账户的本质是电子货币的载体,存储着账户货币的数量以及流动变化信息,而这种流动的源动力来自交易的驱动,所以不同的交易流必然造成不同的账户货币的流动性。

这就是账户的本质,建立交易流与资金流的匹配;而这种匹配关系的清晰性,决定了账户体系的效率和灵活性。

以上是我们在做账户设计时要关注的账户最核心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账户解决基础问题,通过交易分类解决账户流动性的清晰问题。

当交易模型复杂,交易流繁多时,可能会造成资金属性的不同,就比如存款、信用额度、理财资金往往是无法混合,这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多个账户来管理。

同样,当一笔钱的来龙去脉不同,不同的用途时,为了交易的效率,我们可能又需要多个账户来管理。

02 交易模型多样性,是账户变化的动力

我们知道不同的行业有各自不同的交易特点,如航旅、教育、保险、基金、游戏等,他们的参与者不同,交易流不同,支付流不同,资金流不同,而且在时间、空间、政策很多维度都存在不同。

而这种不同的特点,衍生出不同的行业痛点和难点;如果我们想去攻克这些难点,对子账户的拆分,提升行业资金管理效率和交易效率是重要的突破口。

通过账户方案建立线上交易基础,通过账户拆分提高资金效率。

03 道生一,以建立账户基础

账户最终要解决行业问题,那么必然要基于行业的交易模型特点,分割出子账户,让账户体系中能够清晰反映出行业的交易模型脉络。

我们拿航旅来说,代理商从航司购买机票,分销给二级代理商,再通过三方平台或者线下代理点到达消费者。

以支付作为切入点,通过支付的变革实现行业的变革,改变行业的交易成本和效率;将交易电子化、资金电子化、并实现交易信息流和支付资金流线上高度统一;交易电子化我们可以实现机票电子化,用户可以线上选票、购票、出票。

资金电子化我们可以基于交易模型为各参与者建立与交易相匹配的账户体系;我们以代理商角色为例,分析在交易模型下其资金行为。

什么是子元账户(子账户之道)(3)

04 一生二,完成账户拆分

我们发现在整个交易模型里有三个有明显边界的资金,代理商与航司的资金往来,代理商与二级代理商的资金往来,代理商与资金开户行的资金往来。

什么是子元账户(子账户之道)(4)

所以我们将代理商的虚拟业务账户进行拆分,通过子账户体现出这层关系,并将账户内资金的流动性通过子账户之间的业务关系完成。

什么是子元账户(子账户之道)(5)

05 二生四,更多子账户承载更多业务创新

环境是变化的,行业也是变化的,痛点也是变化的,在变化的商业环境里必然产生新的变化的交易特征,新的模式,新的方案。

一个子账户解决一个问题,那么更多的问题就可以用更多的子账户去解决;比如代理商资金流动性不足,可能就有了信贷的场景,我们就可以为其提供信贷;有的代理商资金充足,可能就有了理财的场景,我们可以为其理财,这样,子账户又被拆分出来;付款账户拆分出信用账户,资金账户拆分出理财账户。

什么是子元账户(子账户之道)(6)

06 子账户之道

未来还有更多场景,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无论我们遇到何种问题,通过子账户拆分,再拆分,合并再合并,切换再切换,用这种可伸缩的灵活性,变通性,将交易流,支付流,资金流的脉络结构完美的反映和契合,从资金结构中反映出业务结构,让资金管理效率更高,核算更便捷,让支付解决方案更具魔力。

专栏作家

陈天宇宙,陈天宇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多平台支付领域专栏作者,十年资深产品;专注为10万支付产品经理和支付机构以及企业提供深度支付内容和服务!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