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

作者:山西白求恩医院放射科 郭子泉

说到CT检查的“辐射”,其反派形象根深蒂固,影响范围波及整个放射科,甚至只要踏进放射科所在的楼,那就是有辐射,那就是草木皆兵的防范大动作。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

最近我们收到一份关于CT检查辐射的投稿稿件,稿子很专业,深入剖析了CT的辐射剂量和其危害;也提到很多有趣的点:

吃根香蕉也有辐射?

低剂量辐照增加人体抵抗力?

小编看完直点赞!大概体会到“邻居家的孩子

”是什么样的孩子了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3)

各位看官一起来品品影像人认真起来的威力吧!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4)

温馨提示:正文要开始啦,本文旨在从专业层面对CT检查的辐射剂量计算和危害量化进行解读,内容较专业,看

到就是学到哦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5)

前言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6)

辐射剂量的表示方法多种多样,上学期间就学过,比如有:照射量、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等等,但这些物理量如何与临床工作中的辐射剂量相互转换呢?换句话说没有专业仪器的我如何知道正在检查的病人受到了多少辐射剂量呢?直到毕业我也没能想明白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先回到起点,回顾作为一位大学生,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

照射量X

照射量是描述辐射场的量,指X光子在单位质量(dm)空气中释放出的所有次级电子(正负离子)完全被空气阻挡,所产生离子总电荷量的绝对值(dQ)。

公式:X=dQ/dm,SI(国际单位)单位C/kg,原单位伦琴(R)

注意:dQ只考察射线电离空气产生次级电子的电荷量,并不考察次级电子的电离作用,虽然后来也用于其他介质受到的辐射剂量,但基本不用于人体。

吸收剂量D

吸收剂量是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量,指任意电离辐射授予质量(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dE)除以dm的商。

公式:D=dE/dm,SI单位J/kg,专用单位戈瑞(Gy)

当量剂量H

实际上不同射线种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不同,为平衡这一参数,我们将射线危害程度考虑进去,即当量剂量等于辐射权重因数乘以吸收剂量。

公式:H=WR*D,WR为辐射权重因子,SI单位J/kg,专用单位希沃特(Sv)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7)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有效剂量E

相同的射线同样的剂量,对人体不同部位的辐射危害也可不同,因此需要将人体各组织加权,即有效剂量E为人体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因数WT。

公式:E=∑WT*H,专用单位希沃特(Sv)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8)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学到这也许你会窃喜,这可能是因为知识的逻辑性让你感到愉悦,但仅凭此还不能与病人受到的辐射剂量挂钩:因为你很难测得任意环节中的辐射剂量。我曾自费在某宝购买了一件小几百块钱的辐射剂量检测仪,但经过多次测试,发现他的精度和准确度堪忧:有次进行床旁摄影,我满心欢喜的带着它,想测试床旁DR摄影中,最近安全距离是多少,但直到我待在床旁机旁边,和病人一起接受曝光,数据读数也显示正常,当时我以为他的精度有限,无法读出如此之小的辐射,但大概几小时后,它却毫无征兆地报警了,因此如此价位的检测仪不可信。

在临床工作中,我注意到每个检查任务都会附带一个看不懂的剂量参数DLP,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许它能带着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我想知道的东西。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9)

图片来源: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设备中胸部CT平扫界面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设备厂商考虑到临床工作中测定辐射剂量不太现实,因此根据CT设备机型、管电压、管电流量、螺旋因子、准直宽度和固有滤过附加滤过等等因素,结合模型估算出指定曝光条件下人体所受辐射剂量,这就是CT辐射剂量指数CTDI (CT Dose Index)。

正文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0)

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I),用于表示CT检查中,受检者受到射线平面内的辐射剂量;常用的CTDI有三个,分别是:CTDI剂量指数100(CTDI100)、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另外还有剂量长度乘积(DLP)涉及其中,为何会有如此之多剂量指数,在具体场景中应该使用哪个参数来计算辐射剂量?这需要了解以上四个参数的实际意义。

CTDI100

CTDI100指CT设备旋转一周,对于 5cm到-5cm范围内每个旋转切面的剂量积分D(Z)后除以层厚T与断层数量N乘积后的结果。

公式: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1)

此方法是射线对±5cm范围内的射线积分求和,然后平均到扫描层厚范围内的辐射剂量,这就导致四个特点:

1. 该方案忽略±5cm范围外的射线;

2. 该方案将在某一扫描层面外而在±5cm范围内组织受到散射线导致的辐射剂量累加到该层面上,且每层都会累加计算其他层面对本层面的辐射剂量,更加贴近实际剂量。

3. 实际测量中,由于同一扫描层面中的不同位置辐射剂量也有所不同,为平衡这一差异,通常使用多组笔形电离室,分别测得上、下、左、右、中,共五点的辐射剂量,通过加权计算获得该层面平均剂量,这就是下面CTDIW的由来。(从公式上看CTDI100似乎已经是层面平均剂量,但其实并不是,这是因为笔形电离室,仅能代表该点的辐射剂量,无法代表整个层面辐射剂量。)

4. CTDI100反映的是甲基丙烯酸甲酯模体中测得某点空气中沉积的X射线的能量。

5.N*T代表扫描范围,所以应当使用相同的层厚和间隔以实现无缝重建。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2)

图片来源:公众号医学物理世界《CT辐射剂量的测量、报告和管理》

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

考虑CT剂量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将测量体模中心和四周的CTDI100加权求和得出加权CT剂量指数,更客观真实的反应某一层面的辐射剂量。

公式:CTDIw=1/3(CTDI100中心) 2/3(CTDI100边缘)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3)

图片来源:公众号爱影联盟《CT辐射剂量到底是如何计算出来》

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

滑环技术引入CT后,新加了螺距这个重要参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螺距越大辐射剂量越小,反之亦然。这是因为螺距=1时,无缝隙扫描;螺距<1时为重叠扫描;螺距>1时为间隔扫描。因此为了衡量螺旋CT的辐射剂量,需要将CT每圈扫描之间的重叠或间隙考量进去,即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

公式:CTDIvol=CTDIw/螺距P

剂量长度乘积

然而CTDIvol并不是终点,因为通过一系列计算,我们得到的CTDIvol只是较真实的计算出了某一层面的辐射剂量,但具体计算某次扫描所致辐射剂量时,还需要将其与扫描长度相乘,即获得:剂量长度乘积DLP (Dose Length Product)

公式:DLP=CTDIvol×扫描长度

至此,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某次检查中该病人受到的辐射剂量指数,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个值有一定局限性,比如:它仅代表在该设备参数条件下用模体计算出的辐射剂量,它既不能代表身体中的最高剂量,也不能表示病人实际受到的有效剂量!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能较快捷的知晓病人所受辐射剂量,指导我们做好辐射防护工作。

在剂量长度乘积DLP相同的情况下,有效剂量E主要与患者年龄和扫描部位等因素有关,通过对模体的实验测量结合人体敏感器官组织分布特点,这就得到了转换系数K。综上,有效剂量E等于剂量长度乘积DLP乘以转换系数K。

公式:E=DLP*K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4)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GB/T16137-2021

到这一步终于可以说前后呼应修成正果了,现在我们基本可以做到了解每个病人所受大概辐射剂量了。

实际上还有提升空间,比如有学者发现受检者体型的胖瘦也会影响辐射剂量,根据体型再次加权计算,可以更加准确的计算辐射剂量,这就是:体型特异性扫描剂量评估(Size-Specific Dose Estimates, SSDE)。

2011年美国医学物理学会(AAPM)的204号报告中介绍基于体型特异性估算辐射剂量,2014年又发布220号报告提出利用水当量直径估算SSDE的方法。

204号报告提出的根据受检者前后径(APD)和横径(LD)计算有效直径(ED),结合数学运算和查表获得体型特异性转换系数与CTDIvol乘积估算体型特异性剂量(SSDE)。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5)

而2014年提出的220号报告将CT断层各组织对射线的衰减等效模拟为一定直径的圆珠型水体模,利用水体模估算受检者辐射剂量。如此不仅能考虑体型对辐射剂量计算的差异,还将整个人体截面对射线衰减能力的强弱考虑入内,是204号报告计算方法的升级版。

水当量直径DW计算方法为: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6)

其中CTROI为断层图像内所有人体组织像素点CT值的均值,AROI为断层图像像素面积。(计算转换系数f与SSDE的公式与204号报告的公式一致。)

另外220号报告还提出了利用定位像计算水当量直径的方法,但由于限值条件较多(需去除扫描床对射线衰减、需经过边缘增强处理、需使受检者处于等中心处),因此220报告不推荐使用该方法。

虽然SSDE发展飞速,是衡量辐射剂量的未来。不过当前仍以CTDI和DLP组合计算受检者受到的有效剂量为主。本文也以这一组合衡量辐射剂量大小,不过频繁在扫描界面查找DLP比较繁琐,事实上设备厂商早早的考虑到了这一点,设计出了辐射剂量报表,将当前扫描所有与辐射相关的参数均统计在内,便于我们快速查阅相关参数。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7)

图像来源:从上到下依次为SIEMENS、PHILIPS、GE三家厂商的辐射剂量报表。

解读:从上到下依次为西门子(SIEMENS)、飞利浦(PHILIPS)、GE三家厂商在一次胸部CT的辐射剂量报表样式,三者CTDIvol依次为11.48、10.31、9.39mGy,DLP依次为422.8、411.9、375.36mGy*cm,均在辐射剂量参考水平内。(注:图像为随机选取,因此受检者体型不同,造成的辐射剂量差异并不能反映设备性能)

那么做一次CT检查辐射剂量大概是多少呢?

不同人、不同设备参数会导致辐射剂量略有差异,但整体范围应当在辐射剂量参考水平上下波动。为了保准后续辐射危害量化数据的客观性,我们找到国内辐射剂量参考水平: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8)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WS/T637-2018

从上图可以看出,常规胸部CT平扫的辐射剂量和诊断参考水平的DLP为470,可能符合诊断水平的DLP为300,异常低剂量水平的DLP为200。

我们以辐射剂量参考水平为准,计算出一名成年人做常规部位的CT受到的辐射剂量如下: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19)

至此,我们得到了一名成年人做不同部位的有效剂量,依次为1.8、3.5、6.6、11.9、10.5、10.4、19.7、89.4。

学过辐射危害的人肯定知道:有效剂量一般只用于评估患者受到的总的辐射剂量大小,以此来评估随机性效应带来的危害,但评估确定性效应则应当考虑器官所受当量剂量,这是因为不同组织器官的危害阈值差异性较大。

而事实上,器官受到当量剂量的计算非常复杂,例如:计算眼晶体的受照剂量不仅需要应用公式和多个转换系数进行运算,并且还需要知道个人剂量当量监测结果及射线能量与入射方向等信息。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0)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电离辐射所致眼晶状体剂量估算方法》GBZ/T301-2017

如此复杂的计算方法仅能测算出一个器官的当量剂量,这与我们想达到的目标:测算不同部位CT扫描中全身各器官的当量剂量似乎有点遥不可及。倒也有相关学者经过试验证实部分器官受照剂量可用CTDIvol代替,如:眼晶体受到的当量剂量可用CTDIvol代替(晶状体剂量与CTDIvol之比为80.6%~103.4%)。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1)

文献来源:Suzuki,S., Furui, S., Ishitake, T., Abe, T., Machida, H., Takei, R.,Ibukuro, K., Watanabe, A., Kidouchi, T. and Nakano, Y. Lens exposureduring brain scans using multidetector row CT scanners: methods forestimation of lens dose. Am. J. Neuroradiol. 31, 822–826 (2010).

但这需要大量试验进行论证,并且最致命的是大部分器官受照剂量与CTDIvol值并不相近,甚至可以说相差甚远。这个难题困扰了我许久,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这篇科普文。好在在一位老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去,进一步查阅了相关文献,找到了一个便捷的解决方案——软件估算。

从软件研发者的角度也很容易理解:器官当量剂量估算的难点有目共睹,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开实际工作的难题,快速对已知的扫描方案进行器官当量剂量的估算呢?那就是建模,通过对不同扫描条件下模体所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拟出回归方程,然后创造出虚拟操作软件,给定扫描条件即可获得各器官的当量剂量。类似的软件有很多,如ImPACT CTDosimetry、CT DOSE、CT-Expo、ImpactDose、eXposureTM、WAZA-ARI及VirtualDose等,本文使用的VirtualDose CT剂量计算软件是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辐射测量与剂量工作组(RRMDG)所开发。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2)

图片来源:VirtualDose CT 剂量计算软件主界面(试用版翻译后界面)

通过输入扫描条件,即可获取各组织器官当量剂量。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3)

图片来源:VirtualDose CT 剂量计算软件各器官剂量报告(试用版)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根据全国各部位辐射剂量参考水平,反推出各部位恰当的扫描条件,然后输出并统计各器官所受当量剂量即可。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4)

图片来源:基于VirtualDose CT软件各部位CT扫描中各器官当量剂量的模拟值(成年男性)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5)

图片来源:基于VirtualDose CT软件各部位CT扫描中各器官当量剂量的模拟值(成年女性)

至此辐射剂量计算方面的内容介绍完毕,我们简要回顾这方面知识:通过课本我们学过照射量、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但这些都无法表征一次CT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为了衡量CT设备及扫描条件的差异,设备厂商以水模型在指定条件下对X射线的吸收为基础,建立了以CTDI100、CTDIw、CTDIvol和DLP为核心的估算辐射剂量的参数,这些参数能够便捷的表示任意一次扫描中CT辐射剂量的大小。不过基于原理的局限,这些参数并不能反映患者的体型和对X射线衰减的大小,于是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横空出世。鉴于器官当量剂量计算的复杂程度,我们使用了VirtualDose CT软件快速地计算不同部位的CT扫描中各器官的当量剂量。

结论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6)

(现在我们终于跨过辐射剂量的大关,开始进入辐射危害的范畴。)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各部位CT检查的有效剂量和器官所受的当量剂量,但这些数值意味着什么?多大的剂量会带来怎样的危害?需要我们系统、完整的了解以下内容:天然本底辐射剂量、公众剂量限值、职业人员剂量限值、随机性效应辐射危害、确定性效应辐射损伤。

(这是全文的核心,我们开始吧。)

天然本底辐射剂量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各种天然射线的照射,如宇宙射线及存在于土壤、岩石、水和大气中的铀-238,铀-235,钍-232,钾-40,镭-226等,这些天然射线的照射就是天然本底辐射。全世界人均天然辐射的剂量约为2.4mSv/年,我国人均剂量约为3.1mSv/年。另外食物中其实也存在辐射,例如吃一根香蕉会受到0.1μSv,人体每年因食入食物而受到的有效剂量为0.31mSv/,可见辐射无处不在

有趣的是,有科学研究表明:生活在辐射剂量略高地区的居民更为长寿,这可能是因为低剂量的辐射不仅没有危害,并且还能增加机体抵抗力。

解读:天然本底年度辐射剂量约等于成人做一次颈部CT,辐射剂量介于一次头部CT和胸部CT之间。

公众剂量限值

剂量限值适用于实践所引起的照射,不适用于医疗照射和无主要负责方的天然源的照射。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7)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解读:对照成人一次CT受到的辐射剂量表可知:一次头部CT扫描已经超过公众剂量限值,一次腹盆平扫CT的剂量超过公众剂量限值的20倍;对于器官所受当量剂量,查表可得:一次头部CT扫描就超过公众眼晶体剂量限值的4倍,而皮肤剂量限值约等于10次腹部CT平扫的剂量,可见不同组织器官剂量限值的差异性很大

再次强调剂量限值不适用于医源性照射,这是因为医疗照射的受益者也是受检者本人,所以ICRP认为将医疗照射另行处理对待是正确的,但必须将照射剂量限值在一定范围内,在诊疗过程中做到尽可能低的照射剂量(ALARA原则)。公众的剂量限值是针对日常生活而言,比如生活在医院或核电站等具有人工辐射源的单位或建筑周围,或者到医院就诊但没有接受放射诊疗的直接照射时,接受少量的电离辐射,这个限值是适用的。当接受CT扫描或陪同家人做CT检查时接受的剂量就不是公众照射了,而是医疗照射。对于医疗照射,没有剂量限值,只要是疾病的诊疗需要,是正当的,剂量再高也得做相关检查,先救命要紧。

职业人员剂量限值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8)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解读:对照成人一次CT受到的辐射剂量表可知:职业人员年度剂量限值约等于扫描27次头部CT或7次胸部CT或2次腹盆CT平扫,而腹盆平扫 增强则超过了职业人员剂量限值。而职业人员器官剂量限值眼晶体为150mSv当量剂量,约为2-3次头CT平扫的剂量;四肢或皮肤年当量剂量为500mSv,约为100次腹部CT平扫的剂量。

现在,我们该探究CT辐射直接导致的危害了。影响辐射危害程度的因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与电离辐射有关因素和与机体有关因素两类,其中电离辐射有关因素包括:辐射种类、吸收剂量、剂量率、分次照射、照射面积、照射部位、照射方式等;与机体有关的因素有:种系、个体及个体发育过程、不同组织和器官的辐射敏感程度等。如此多的影响因素导致对辐射危害的认知始终非常模糊,有些地方至今存在认知上的分歧。

1990年国际防护委员会(ICRP)出于放射防护的目的,在其第26号出版物中把辐射诱发的生物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指超过某一阈值,一定会发生某种损伤,损伤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呈线性关系,包括:急性辐射病、慢性辐射病和其他辐射损伤;随机性效应指发生辐射损伤的机率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这种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即在小剂量照射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发生,包括:辐射致癌变、辐射至遗传性改变。虽然随机性效应没有剂量阈值衡量辐射危害,但却可以将辐射致癌效应的发生概率与射线剂量进行联立,以评估辐射危害。

(终于到了定量分析辐射危害的这一步,马上就要胜利了!)

随机性效应辐射危害

随机性效应的辐射损伤主要体现在辐射致癌和辐射至遗传风险上,而高剂量与辐射致癌风险呈线性关系在国际上是公认的,但对于低剂量的致癌风险国际上一直存在分歧,主要有三种假说:线性无阈假说、线性有阈假说和低剂量有益假说。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29)

照片来源:牛延涛教授在一次线上培训中使用(未查询到文献出处)

解读:线性无阈假说主要认为辐射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因此就有诱发癌变的可能,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低剂量辐照与致癌风险的相关性,但这可能是因为调查方法的局限所导致,因此ICRP给出了一个很保守的假说,即:人体只要接受辐射,就有导致癌变和不良遗传效应的风险,且接受剂量越高,风险越大。目前ICRP和世界多国的卫生防护部门(包括我国)均依据线性无阈假说制定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线性有阈假说主要依据是机体具有各种修复机制,在一定剂量下的辐射损害能够被机体修复,且根据日本原爆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接受低剂量照射(250mSv以下)的群体和未经照射群体发生白化病、实体癌的几率并无差别。

低剂量有益假说是因为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并未发现低剂量的辐照会增加致癌的风险,相反有部分研究表明低剂量照射群体的致癌率低于普通群体,有部分学者将这一现象解释为激效,推测可能是低剂量辐照增加人体抵抗力。1993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定义200mSv以下为低剂量,250mSv以上为高剂量,并认可了低剂量辐射使致癌风险下降的结论。但由于低剂量有益假说证据有限,ICRP组织仍沿用保守的线性无阈原则。

很有意思吧,辐射还有可能是有益的。对于低剂量辐照是利是弊我们暂且不论,但即使有利我们也不可能为了降低致癌率专程做个CT吃点射线,留着受照剂量在日后生病做检查的时候用,岂不美哉。所以我们更应关注高剂量(250mSv)使致癌风险大大提高,对照CT各部位检查辐射剂量可知:250mSv约等于125次头CT或35次胸CT或20次腹盆CT平扫或3次腹盆CT平扫 增强。

这就需要警惕了:3次腹盆平扫 增强已经超过250mSv,也就是说一定会增加致癌风险。在临床中这一数据似乎并非遥不可及。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30)

数据来源:《实用医学影像技术》第2版

解读:对于辐射致癌效应,可见上表,如:乳腺的致死概率为20*10-4/Sv,表示乳腺接受1Sv辐射剂量,诱发致死性癌的概率为万分之20。若全身接受1Sv照射,那么患致死性癌症的概率为万分之500。不过本数据仅统计致死性癌,非致死性癌并未统计入内。而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标准:人体辐射总危险度为0.0165/Sv,也就是说1Sv的照射会增加万分之165的致癌率。乍一看两个数据似乎有些矛盾:同样受到1Sv照射,患致死性癌居然低于患所有癌症的概率。这其实是因为照射范围的不同,前者是指全身受到1Sv的照射,后者则是指任意部位的1Sv照射,可用有效剂量的1Sv代替。

所以可得:一次头部CT患癌的概率为万分之0.33,一次腹盆增强患癌的概率为万分之15。

辐射至遗传效应的研究更加艰难,除了动物实验只有日本原爆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UNSCEAR与美国国家科学院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委员会(BEIR)报告大量动物实验数据指出倍加剂量约为1Sv,即:1Sv的照射下,下代群体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概率为天然本底的一倍。但有数据指出该结论很保守,实际倍加剂量约为4Sv。

而1Sv约等于500次头CT平扫或11次腹盆CT平扫 增强;4Sv约等于200次腹盆CT平扫或45次腹盆CT平扫 增强。

确定性效应剂量阈值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31)

数据来源:《实用医学影像技术》第2版

解读:由于医源性辐射检查单次剂量较小,因此均以高度分割的总当量剂量为准,可知卵巢永久性不育的剂量阈值为6Sv、眼晶体浑浊的剂量阈值为5Sv、白内障的剂量阈值为8Sv、除表格内容外,多分次长期照射引起皮肤红斑的阈剂量估计值为30Gy。

换算为单次CT检查辐射剂量相信大家也能算出来,眼晶体浑浊的5Sv需要83次头CT平扫,白内障需要133次头CT。

简要总结辐射危害量化的内容,为了解辐射危害,我们先学习了天然本底辐射剂量、公众剂量限制和职业人员剂量限制,并将限值与CT检查辐射剂量联立,更清晰表示两者关系。为进一步知晓辐射危害程度,我们又学习了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与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随机性效应中的三种假说令我们印象深刻。

看到这,正文的内容终于介绍完了。

局限性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32)

全文为了计算的方便,省略了很多严谨的推理和实践,比如:一次腹盆CT平扫的剂量并不一定刚好等于腹部平扫的剂量 盆腔平扫的剂量;对于头颅平扫我们使用的是步进式扫描的剂量参考水平,而软件里只有一种螺旋扫描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使用软件模拟的数据并没有完全还原剂量参考水平;虽然软件里设置了是否考虑过扫描的辐射剂量,但不同设备、不同扫描方案的过扫描范围差别较大,无法统一评判,因此本文未考虑过扫描导致辐射剂量。另外还需要强调以上计算方案都是建立在估算的基础上,因此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即使计算的精度能够确保,也存在不同人对射线耐受程度的差异,所以全文所做的努力只能为人体实际受到剂量和危害提供参考,而不能等同。

尾声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33)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特殊群体和特殊环节的辐射剂量及其危害值得关注,比如:备怀孕期间、哺乳期间、儿童发育阶段、陪检人员和专业从业人员等,部分问题已经陆续有学者和文献关注报道,可以在知网和PubMed上查阅学习。

全文就到此为止了,其实对于辐射剂量和危害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知识,由于知识层面的浅薄可以会带来一些理解或结论上的问题,在此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把这些写出来主要是想强调CT虽好,但别拿辐射不当回事!

参考材料

不同ct的辐射剂量(CT检查的辐射危害到底有多大)(3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2.医学物理世界《CT辐射剂量的测量、报告和管理》

3.爱影联盟《CT辐射剂量到底是如何计算出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估算方法》GB/T16137-20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WS/T637-201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电离辐射所致眼晶状体剂量估算方法》GBZ/T301-2017

7.Suzuki, S., Furui, S., Ishitake, T., Abe, T., Machida, H., Takei,R., Ibukuro, K., Watanabe, A., Kidouchi, T. and Nakano, Y. Lensexposure during brain scans using multidetector row CT scanners:methods for estimation of lens dose. Am. J. Neuroradiol. 31, 822–826(2010).

8.《实用医学影像技术》第2版余建明、李真林

9.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室李载权《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

10.《辐射防护》改订三版【日】江藤秀雄等著,崔朝晖译

11.刘海宽,丁爱平,徐榭.VirtulDose:一个新的计算CT扫描所致器官剂量的软件工具[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10):1-5.

12.牛延涛教授的一次线上培训课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