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真实存在还是挖出的墓(孙悟空墓被发现)

福建居然惊现孙悟空的墓穴,而且里面还出土了“如意金箍棒”,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孙悟空是真实存在还是挖出的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孙悟空是真实存在还是挖出的墓(孙悟空墓被发现)

孙悟空是真实存在还是挖出的墓

福建居然惊现孙悟空的墓穴,而且里面还出土了“如意金箍棒!”

甚至更为离奇的是,这竟然还是一座合葬墓,旁边还有孙悟空的兄弟。

一个小说杜撰的人物,居然还能找到他的墓穴,这简直太离谱了。但这的的确确是真实的事件。

不信的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墓是在福建顺昌发现的,里面有两块墓碑,一块上面刻着齐天大圣,另一块刻着通天大圣。

那么问题来了,在历史上,孙悟空是否真实存在?他的墓又有哪些秘密?

重温经典,探索新知,本期视频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揭秘。

很多年前,福建宝山主峰上传来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消息,这里竟然有座孙悟空的墓穴,而在墓穴里还发现了一根7米长的铁棒。

经过材质检验,铁棒乃为寒冰陨铁打造,质地均匀,表面光滑,一看就不是平常人的武器,难道真的是西游记中的“如意金箍棒?”

听到这些消息,当时很多人还是不能够相信,有的猜测,可能是当地人对孙悟空太过痴迷,近期自发建造的一座墓穴。

然而根据考证,这座墓穴始建于元末明初,有着接近70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比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还要早一点。

在《西游记》原著里,孙悟空的出生地在东胜神洲花果山,这里钟灵毓秀,聚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堪称是神仙福地。

但这个地方终究是神话传说中的世界,无法考证东胜神洲到底指现在的什么地方,老祖宗虽讲究落叶归根,但要把孙悟空的出生地和福建联系起来,显得就有些牵强。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齐天大圣”这个名号出现在西游记小说之前,毕竟墓是元末明初时期的墓,看来在当时的民间传说里,就有孙悟空形象的存在,吴承恩老先生可能借鉴了这一点。

既然是借鉴的形象,关于孙悟空本人到底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个谜题。

如果从书中找的话,除了《西游记》这部小说有孙悟空这个人物之外,还有一些古典书籍中也有记载,例如杨景贤的元杂剧中也写了孙悟空保唐僧取经的故事。

但在这部书中,孙悟空的称号是“通天大圣,”不是齐天大圣,齐天大圣则是他的哥哥,他的姐姐是骊山老母,妹妹是巫枝祇圣母,还有一个最小的弟弟叫耍耍三郎,书中描述了孙悟空的家庭情况。

通过元杂剧中可以看出,通天大圣和齐天大圣是亲兄弟关系,所以这是一座兄弟合葬墓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所有的东西都仿佛在说明,孙悟空这个角色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有人分析,它有一定的历史原型。

第一个原型就是取自于唐朝的一个禅师,他的原名叫车奉朝,翻开记载发现,车奉朝出生于公元731年,这是唐玄宗当政的时期。

车奉朝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们都知道,孙悟空保护唐玄奘西天取经,是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两者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出处。

但为什么说有可能,这是西游记孙悟空的一个原型,主要是因为这个禅师的法名就叫悟空,而且在《悟空入竺记》一书中,也详细记述了悟空去天竺国的求佛事迹。

这一路,悟空禅师访师问道,历经千辛万苦,从长安出发到目的地,整整走了三十年才取得了真经。这与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走了十万八千里的故事背景很相似。

而在性格上,悟空禅师天资聪敏,嫉恶如仇,据说在早年的时期,他还当过管理马匹的小吏。

众所周知,孙猴子的性格就非常机敏,他在大闹天宫时,也当过一段时间弼马温,后来因为闹得厉害,如来佛祖将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孙悟空被唐僧所救,才踏上了取经之路。

再到后来,孙悟空因一路斩妖降魔有功,被如来封为了斗战胜佛,可谓是功成名就。

而这位唐玄宗时期的悟空法师在取得真经后,圆寂在长安护法寺,这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无论是结局,或者故事还有人物性格来看,两者都非常相似,只是后面吴承恩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又赋予了他神通广大的本领。

当然由于两者在时间上有出处,因此这可能只是借鉴的一个原型,不是真正的人物。

有学者分析,在历史上还有其它的孙悟空原型可以追溯,而这个原型中的形象和西游记中描述的极为相似。

首先,孙悟空的师父唐玄奘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这是不争的事实,关于玄奘西行求法,在很多史书中也都有记载。

贞观三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直到贞观十九年,才返回了长安。也就是说,西行取经,玄奘用了整整十七年的时间。

而按照玄奘西去的路线粗略估计,这十七年的时间,他走了大概有五万里路,并不是西游记中所说的十万八千里。

既然花费了这么长时间,又走了这么长的路,就难免不会碰上一些奇人,遇到一些怪事。

根据记载,玄奘在西域取经的路上,确实收的有徒弟,这第一个徒弟还真有可能是孙悟空,只是他的原名叫做石磐陀。

石磐陀是个胡人,此人一心向佛,听说唐朝有个和尚来取经,便一直在西行路上等待。

玄奘到达瓜州这个地方时,正好石磐陀也在这里,通过一番交流,玄奘看他确实有诚意,于是就接纳了他。

从此,石磐陀就成了玄奘西行路上的向导,他一路帮助玄奘克服了不少困难。

但在前期接触的过程中,两人也发生过一番摩擦,甚至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这主要是因为两人生平接触的文化不同。

要知道石磐陀不是中原人,性格上比较直爽刚烈,处理问题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诸如在碰到恶人和坏人时,会提倡斩尽杀绝,这与玄奘的佛家理念是相违背的。

所以每当石磐陀动了杀心时,玄奘总是劝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西游记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唐僧用佛学去劝说嫉恶如仇的孙悟空,从这一点来看,石磐陀和孙悟空的形象非常相似。

除此之外,石磐陀身上的体毛非常浓厚,就像猴子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血统原因导致的。

在跟随玄奘取经的路上,人们总是会叫他胡僧,再加上体貌特征又像猴子,叫得多了,也就演化成了“猢狲!”

“猢狲”大家知道,是孙悟空的乳名,并且后来在一幅《唐僧取经图》的壁画中发现,有一位紧随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那么照此推理,这个胡人石磐陀就是孙悟空!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福建顺昌发现的那座孙悟空墓是元代的,不可能埋葬着唐代的石磐陀啊!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到顺昌早年的历史了。

顺昌早年气候湿润,地形多以丘陵、山丘为主,非常适合猴群生存,但猴子多也给当地带来了一些困扰。

猴子的本性十分顽皮,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这些顽皮的猴子很有可能,经常跑到农户家中吃粮食,甚至还毁坏田地庄稼。

当地的农户们气不过,于是和这些猴子展开了斗智斗勇,俗话说,猴子都是猴精猴精的,憨厚老实的农户和它们斗,自然占不到任何便宜。

可斗不过也得斗,当地农户请来了一个有名的法师,这个法师本事不高,但是具有非常强的观察力,他在驯服这些猴子的期间,发现其中有一个猴子非常精明。

这个猴子就像猴王一样,具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总会通过某种方式给自己的“猢狲”们发信号。

只要信号发出来,猴子们就会乖乖地躲进山窝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户们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老法师发现猴王后,便对其进行了点拨,同时他号召当地农户把猴子当做神灵对待,农户们也没有拒绝。

于是,各种拜猴祭猴的活动与之展开,局面直接变成了人猴自然和谐相处,久而久之,猴子也就成了保佑一方土地的神灵。

后来,更是有信徒为其修建了庙宇,还立了神碑,这才有了这座孙悟空墓的存在。

当然这只是根据一些民间流言,进行的主观推测。

为了一探究竟,有人想打开这座所谓孙悟空的墓,看看里面到底埋的是什么,但这一举动遭到了阻拦。

所谓死者为大,不管里面真相如何,我们都不能如此行事,不过有人猜测,里面竟有可能埋的确实是猴子,只是此猴子不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

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从盛行的一种民间文化说起。

有一种猴戏文化在古代非常流行,如果要追溯的话,能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在南北朝时期,一个叫新野的地方盛行着猴戏,不知是什么原因,当时街头市井上,到处可见民间耍猴的场景,以致于到了后来,在新野出土的大量画砖上都可以看到,人和猴嬉戏的精彩画面。

而在元朝末年,杨景贤又写了一部元杂剧《西游记》,这部杂剧的出现就导致猴子文化更加盛行。

特别是对那些,原本就喜欢耍猴戏的民间艺人影响更大,他们看过小说之后,都希望自己的猴子也能像齐天大圣一样,拥有无尽的神通。

更有甚者,有些民间艺人直接把自己的猴子封为齐天大圣,他们把耍猴和猴戏当做自己的一种精神寄托,在消遣娱乐的同时,也希望借此能够祛病赈灾。

但猴子的寿命是非常短的,它们也会生老病死,等这些猴子寿命终老后,它们的主人也就失去了精神寄托,为了纪念猴子,大户人家会风风光光的将其下葬,再封上几块石碑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在福建顺昌发现的这座孙悟空的墓,也可能是当时哪个大户人家所修建的,至于里面发现的金箍棒,则是根据小说里的情节,找锻铁高手所打造的。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吴承恩老先生在创作《西游记》这部小说时,自然会借鉴民间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再加上个人的一些创造,从而塑造了一个广为后人传诵的神话英雄人物,这也许就是名著的伟大魅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也可以谈谈你对孙悟空身世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