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识字3000字帮助宝宝快速识字(教宝宝识字应该怎么做)

听说别人家3岁的孩子认识几百个汉字,自己5岁的孩子还只能看图,大字不识几个。这时,您会怎样想呢?着急、心慌?要不要赶紧网上买几沓字卡,是不是考虑上个辅导班?

丁丁、朵朵是幼儿园中班的好朋友,两个妈妈带着孩子们相约一起乘坐地铁去北京科学中心游玩。坐上地铁后,朵朵很自然地看着地铁屏幕说:“下一站是火器……妈妈,火器什么?”妈妈也很自然地答:“火器营,军营的营。”丁丁则一脸茫然地看着好朋友。丁丁妈坐不住了,她有些焦虑地问朵朵妈:“你们都认识这么多字了呀?我们还从来没教过丁丁认字呢!”朵朵妈解释说,其实她也没有刻意教过朵朵识字,就是有时候在路上遇到什么字就会给孩子读一下,和孩子一起认一下,不知不觉,朵朵看到一些字就会主动问妈妈怎么读,也认识了很多字。

幼儿识字3000字帮助宝宝快速识字(教宝宝识字应该怎么做)(1)

孩子到底要不要识字?要!

其实并不是我们该不该让孩子识字的问题,反而是孩子想不想识字和如何识字的问题。其实大多数孩子从很早开始,甚至是上幼儿园之前,都曾经指着汽车牌上的数字、公园草坪上的符号、路上的标志牌问成人:“这是什么?”孩子对世界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同样他对周围未知的文字、符号也同样充满了兴趣。但由于父母缺乏这种意识,可能没有把握住这些让孩子主动识字的良好契机。

其实,我们并非反对孩子在幼儿阶段识字,而是反对用机械记忆的方式训练孩子识字。家长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孩子自然而然地认知文字和符号。

帮孩子自然地识字

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有意义识字文字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无处不在。公交和地铁站的名称、立交桥上的牌子、街道的指示牌、楼房上的楼号、小区里的防火宣传栏、公园里的路标、菜市场和超市里的商品标签,都是孩子自然识字的好素材。家庭中的各种物品上,汉字也无处不在,标签、说明书,在自己看的时候,也可以用手指着大些的字给孩子念念。

自驾游时,车在高速上行驶,风景看腻了,孩子在车里会觉得无聊,这时候正好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些路过的油罐车上的汉字,顺便认识一下“爆”“毒”“腐”“热”“燃”等字和相应的符号……这样的场景都是让孩子在有意义的情境下识字的好机会,既能让孩子加深对汉字读音的记忆,也能够获得对字义的理解。

幼儿识字3000字帮助宝宝快速识字(教宝宝识字应该怎么做)(2)

发现同音和多音字,趣味识字

汉字的读音非常奇妙,孩子对这些读音会特别敏感。因此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发现读音带来的有趣现象。比如当孩子读到一个人的名字叫“杨聪”,就会哈哈大笑认为是“洋葱”。当听说一个东西叫“除湿机”的时候,会联想到是“厨师机”,认为是做菜的机器人。

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讲解,帮助孩子发现有很多音同字和意都不同的汉字,引导孩子在发现身边的汉字时联想相同读音的字。比如“公元”和“公园”,蔡老师不是“菜”老师、范老师不是“饭”老师,从而感受汉字的有趣,提升识字过程的趣味性。

探索汉字组成的规律,科学识字

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他渐渐就会接触到汉字组成的规律。而对规律的认识往往比识字本身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未来孩子迅速猜测汉字读音和意义的重要手段。比如孩子突然发现幼儿园的“园”里面还有一个“元”字,家长就可以及时地引导孩子发现“元”组成的汉字,引导孩子猜测一下“沅”的读音,同时引导他们意识到,有时候这样猜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比如“阮”就读ruǎn。当孩子发现吵闹的“吵”后面有个“少”的时候,就可以顺便学习一下“炒菜”的“炒”或者“抄写”的“抄”。当孩子在科普绘本上读到“格洛纳斯卫星”的时候,主动引导他发现一下“格”和“洛”的相同之处,了解字的偏旁是怎么回事。

幼儿识字3000字帮助宝宝快速识字(教宝宝识字应该怎么做)(3)

理解孩子的识字过程,辨形识字

幼儿的识字往往是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阅读或生活自然而然获得的,因此他在识字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比如将地铁“亮马桥”站读成“月马桥”,原因是他们将“月亮”作为一个词组的字形记忆的,因此会出现有的孩子会将“物理”读成“动里”,因为他联想到的是“动物”。这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看一下这两个字,这样简单地强化后,孩子很容易迅速就掌握了字音。

此外孩子也会出现将“幼儿园”认成“动儿园”,将“山冈”说成“山风”的现象,这是因为“幼”和“动”、“冈”和“风”的字形总体相近,细微的区别不易被孩子所察觉,所以当面对这种情形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进行一下辨认,比如 “牛”和“午”、“兔”和“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