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

《郑伯克段于鄢》是《古文观止》中的首篇,讲的内容是春秋初期郑国的一次内乱。郑伯指的是郑国的国君郑庄公,段是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郑伯克段于鄢"这句话出自《春秋》,《春秋》当中有很多带有主观意向的春秋笔法,"郑伯克段于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1)

称呼"郑伯",是讥刺郑庄公没有教育好弟弟;直接称呼"段",是批评共叔段没有做到弟弟的本分;用"克"这个字,说明当时的内乱犹如两个君主的战争。而导致郑庄公和共叔段相争,郑国险些举国中分的人,正是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武姜。这是一个母亲偏爱小儿子导致的家庭纠纷。

武姜对共叔段的偏爱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2)

郑国是春秋时期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它的第一任国君是郑桓公姬友,第二任是郑武公。郑武公与申国联姻,娶申侯的女儿为妻,也就是武姜,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相对于郑庄公而言,武姜显然要更加喜欢共叔段一些。

武姜厚此薄彼的原因很有意思,因为生产郑庄公的时候是逆产,给武姜带来不小的危险,所以引起武姜的厌恶。这一点从郑庄公的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来。郑庄公叫做姬寤生,"寤生"就是逆产的意思。生共叔段的时候比较顺利,武姜就比较喜欢这个小儿子。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3)

郑武公病重的时候,武姜打算让共叔段继承国君的位置,但是这并不符合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的特性,郑武公也没有必要在权力交接的时候来这么一出,当然就拒绝了武姜的请求。郑武公去世之后,郑庄公顺利即位,也开始了与武姜和共叔段的争斗。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4)

武姜请求将共叔段封在制邑,这个地方是郑国边境上的一个城邑,枕山卧河,地理环境比较险峻。郑庄公不愿意将制邑交给共叔段,婉拒了武姜,说制邑是一个险要的城邑,除了这里其他都可以满足。武姜于是又请求将京邑分封给共叔段。郑庄公只好照办。正是武姜的溺爱和郑庄公的纵容,导致共叔段野心的滋生,从而引发后续的叛乱。

郑庄公对共叔段的忍让——多行不义必自毙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5)

共叔段到京邑之后,开始进行武装夺权的准备,修缮城防,锻炼军队。郑庄公对共叔段的行为也是一再忍让。首先京邑这个地方就不符合郑国分封的制度。郑国大臣祭仲跟郑庄公提出:封国的都城城墙如果超过百雉(雉是一个墙体面积单位,三丈长一丈高为一雉),就会对都城造成威胁。而且按照规定,郑国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大的城邑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城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显然共叔段治理的京邑已经超过了这个规模。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6)

祭仲能够看出共叔段对郑国的危害,郑庄公当然也能看出来。结果人家两手一摊:武姜提出的要求,我能怎么办啊?祭仲继续趁热打铁,劝谏郑庄公立刻处理掉共叔段的威胁,切断他逐渐滋生的野心和生长的触手。郑庄公还是不为所动,还说了一句挺漂亮的话:"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着瞧吧。"

有了京邑作为基础,加上郑庄公的姑息,共叔段继续筹备叛乱的计划。城墙、甲兵准备好以后,共叔段开始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京邑在郑国都城新郑的西北方,直线距离大概五十公里不到。共叔段没有选择直接扑向新郑,而是尽可能拉拢到更多的力量。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7)

共叔段要求西边和北边的边邑同时听从郑庄公和自己的命令,这既是一种政治上的试探,也为自己提供了后路。郑国大臣公子吕对西、北边邑的动摇表现出强烈不满。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公子吕和郑庄公说,如果你想把郑国给共叔段,我就直接去辅佐他;如果不想将郑国拱手相让,那就尽快除掉他,不要让民众产生跟随共叔段的想法。公子吕的语气已经很激烈,但是郑庄公还是不为所动。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8)

看到郑庄公没有太大的反应,共叔段继续扩张势力,向东一直到廪延这个地方。这里已经靠近郑国东北部的边境,从京邑到廪延,共叔段的势力范围虽然达不到和郑庄公分庭抗礼的程度,但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公子吕继续催促郑庄公除掉共叔段,避免他得到民众的支持。郑庄公仍然认为,共叔段的做法不仁不义,不会得到太多支持。还是姑息的政策。

郑庄公对共叔段的反击

可以说郑庄公对共叔段的行为一直在退让甚至是诱导,共叔段一直在扩张实力,终于在郑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722年),共叔段觉得自己优势很大,开始准备兵器盔甲,动员战车步卒,与武姜内外联合,决定对新郑发动进攻。然而事实上郑庄公对共叔段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这也是他能够一再姑息共叔段的原因。共叔段准备叛乱的时候,郑庄公就已经得到消息。共叔段有了实际举动,郑庄公终于完完全全占据了道义的上风,也到了彻底解决共叔段的时候。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9)

郑庄公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的军队进攻京邑。以春秋时期战车三甲士、七十二步卒的配置来看,大概是一万四千四百这样一个规模的军队。同时在京邑也发生叛乱,不过这个叛乱是针对共叔段的。到底是共叔段的做法不得人心,还是郑庄公早已布置好的暗棋,这个不得而知。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10)

总之共叔段的起兵计划还没有开始就一败涂地,共叔段向后撤退到鄢邑。郑庄公又进攻鄢邑,共叔段出逃到共国。虽然还有一些余波,比如共叔段之子公孙滑借助卫国的力量入侵郑国,引起郑、卫之间的战争,但到这里"共叔段之乱"基本上是结束了。

共叔段的威胁被解决,郑庄公与武姜的关系也降到极点。郑庄公将武姜流放到城颍,与武姜约定:"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过郑庄公后来颇为后悔,第一母子之间血浓于水,第二这种做法违背孝道,可能会对自己的名望有影响。于是在颍考叔的建议下,郑庄公随便挖了一个冒泉水的隧道,就和目前武姜见面并且和好了。

父子骑驴寓言故事出处(母亲一碗水端不平)(11)

虽然历代对郑庄公纵容武姜和共叔段以及流放武姜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是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看,郑庄公以退让的姿态换取后发制人的机会,站在大义之上迅速处理共叔段的做法还是比较成功的。

参考文献:《左传》、《史记》、《太平御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