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动态调整(优化营商环境专栏)
陕西: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看不见竞争对手的开标室、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异地评标、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去年12月,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入选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以来,西安市发改委聚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流程更简、效率更高、服务更优、成本更低”一流营商环境,运用“公共资源交易 区块链”新技术,探索交易跨区域合作,促进交易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2021年9月27日10时,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远程开标室,某项目准时开标,但现场却仅有1名招标人代表和1名招标代理工作人员坐在开标室的电脑前。“别看大厅冷清,网上可热闹了!”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说,彼时网上的“不见面开标大厅”里,50余家投标企业在线准备竞标。
通过在线下载招标文件、上传投标文件、远程解密投标文件、观看开标视频直播,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参与交易,改变了以往交易主体必须来交易中心现场开标的方式,实现了“线下不见面”和“线上面对面”的“不见面”开标,大幅提高了开标效率。2021年1至8月,西安市已组织“不见面”开标693场次,占总交易量的30.39%,交易额33.47亿元。
目前,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土地交易“四大板块”交易活动在“全省一张网”下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达到了“业务在线办、标书在线传、开标不见面、质疑网上提、信息网上查、过程全留痕”的运用成效。为解决专家资源不足、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等问题,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于2020年上线了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形成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区域隔离、远程协同”的新模式,既破解了“熟面孔”、“老关系”等问题,又提高了评标质量和效率。
聚焦提效率,全面推进“一网通办”,西安市发改委以“互联互通、共享高效”为目标,通过交易平台与市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全面对接,构建互联共享的交易信息体系。立足利企便民目标,优化服务流程,精简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重点项目,主动对接,提供“保姆式”服务;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催办单制等制度,让“马上办、务实干”成为工作习惯。
围绕提高投标人资金周转效率,西安市发改委和工商银行联合开发建设保证金自动收退系统,实现保证金在线缴纳、自动退还。交易平台成立以来,自动退付投标保证金12230笔,共计5.58亿元。为提高企业参与投标积极性,减轻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2020年5月起,西安市对政府采购项目免收投标保证金、减免履约保证金,为企业节约投标成本约1580余万元。
严格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法治政府建设总体目标,市发改委将全力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加强法治建设工作力量,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科技防腐、健全内部防控等措施,把权力关进笼子,推进招投标规范化运行,让交易更加阳光透明。
山东: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空中发证一“码”通行
为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持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交易服务效能,减轻企业跑办负担。近日,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CA数字证书移动终端APP正式上线运行,为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数字化建设再提升、营商环境再优化提供有利保障和支撑。
CA数字证书是市场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必备工具,长期以来,传统CA在使用中存在应用环境严苛、各地不兼容、易带错或丢失等一系列问题。
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此次上线的移动CA,相较于传统CA具备四大优势。一是“一键式”发证。企业无需到现场办理,下载手机APP完成办理流程,即可“网上申领,在线发证”;二是“扫码式”应用。企业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完成系统登录、扫码签章、文件加解密等功能场景应用;三是“无边界”投标。一部手机可绑定多家公司的数字证书,有效解决了市场主体证书管理困难,避免了出现介质丢失、带错CA锁、驱动安装冲突、操作复杂等情况;四是“全方位”识别。移动CA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实名认证,也可以通过证书与用户的绑定关系准确定位到使用人,识别使用者合法身份,比传统CA的安全性更高,操作可溯源。
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线移动CA,破解了传统CA的应用难题,推动了交易事项向指尖延伸,实现了交易服务“随时办、随地办、随手办”,助推了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夯实了平台数字化基础,标志着德州市在落实数字强省战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化转型方面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山东: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代理机构场内行为成效显著
近年来,面对招标(采购)代理资质的取消、代理市场逐步放开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规范招标(采购)代理机构(以下简称“代理机构”)行为,确保其依法依规操作,成为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全新课题。为促进代理机构市场健康发展,按照国家“放管服”改革精神,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滨州市交易中心”)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主动担当作为,立足平台服务职能定位,不断推进工作思路模式创新,在全面规范代理机构进场交易行为、提升代理机构业务水平、提高公共资源交易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贡献了“滨州经验”和“滨州智慧”。
一、“放”在恰当时,实现招标代理行业全面市场化
一是放开准入门槛,推进招标代理行业市场化。2017年以来,在一系列“放管服”政策引领下,全国招标代理行业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资质证书不再做为承揽代理业务的必要条件。2017年11月,滨州市交易中心立足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定位,创新推行代理机构注册制改革,即通过免费培训便可在滨州全市各级交易平台从事招标(采购)代理业务。在取消资格认定和滨州市实行代理机构注册制双重政策下,滨州市交易中心登记注册的招标代理机构由原来的22家,增加到2021年的518家。有效打破了代理机构行业壁垒,实现了招标代理行业全面市场化,逐步形成以业绩、能力论成败,而非以资质论英雄的新格局,有效遏制“有证无实”空壳公司、“有照无技”执业人员对行业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滨州市代理机构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是放宽招标(采购)人自主选择范围,实现代理机构优胜劣汰。为保证代理机构服务质效,滨州市交易中心通过对代理机构服务过程、结果的信息披露和发布诚信评价信息,为招标(采购)人选择代理机构提供了科学参考,解决代理机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在充分竞争环境下,一些专业能力弱、服务水平差、收费标准高的招标代理机构逐步退出市场,实现了优胜劣汰,从而全面提升了代理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管”在关键处,不断强化对招标代理机构见证服务
一是强化代理机构信用评价。滨州市交易中心立足平台定位,联合综合管理部门和行政监督出台了《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公共资源交易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界定、从业规范、日常考核、诚信评价和监督管理。将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评价分值和奖惩情况,通过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诚信评价系统和中心外网网站进行同步公示,极大地促进了代理机构从业人员依法依规规范开展代理业务。同时,运用“云智”监管平台、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优化场内见证方式,对发现的代理机构场内不良行为予以制止,并同步抄告行政监督部门,形成高效便捷、全程联动的动态监管机制。
二是开启数字见证服务新模式。滨州市交易中心创新建设了集约化数字见证室,开发了“慧眼”数字见证系统,代理机构从业人员、交易中心见证人员不再进入评标现场,只需在数字见证室通过音视频系统对评标过程进行服务和见证,解决了代理机构从业人员长期驻留评标室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弊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评标的公正性。2021年3月,中心出台了关于交易项目见证服务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见证工作标准,明确了交易项目见证服务的范围、内容、见证服务的形式、异常情况的记录等,对代理机构进场交易项目从项目登记到中标或成交结果确认,全部纳入见证服务范畴。
三是实现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进场“智慧化”。随着中心“智慧化”优化升级,滨州市交易中心及各县(市、区)交易中心启用了评标区域数字化智能门禁系统,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进场执业时,系统采集人脸信息并对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和当天开评标项目信息进行实时核对,核对成功后迅速开启门禁,大大提升了评标区入口的通行效率,确保了中心对见证室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和评标室人员进出的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的动态智能化见证,创造了安全优良的工作秩序。
四是用制度规范代理机构执业行为。滨州市交易中心每年不定期组织代理机构以座谈会、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代理诉求,及时解决问题,充分了解代理机构现状。在此基础上,滨州市撰写了全市招标代理市场现状的分析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全面掌握滨州市招标代理市场情况提供了参考。
三、“服”在细微处,持续提升招标(采购)代理业务水平
一是为代理机构提供免费培训服务。为满足数字化时代下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展需要,促进代理机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的“双提升”,滨州市交易中心启用招标(采购)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网络在线培训系统。重点对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系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开评标现场注意事项等应知应会内容进行培训,合格人员自主打印合格证。2021年以来,滨州市交易中心共组织网上培训17期,参训人员1269名,涵盖代理机构222家,通过培训人员806名。
二是深化流程再造,提高代理机构工作质效。滨州市交易中心运用“一体化”云平台和“云智”监管平台,进一步优化代理机构工作流程。代理机构在发布招标公告和项目时,不再需要层层审核,实现“一键到底”轻松发布。同时抽取专家时实行“一表通办”,实现了代理机构进场执业时“业务上创新、制度上完善、流程上简化、操作上便捷”。
三是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代理机构业务水平。滨州市交易中心建立了招标(采购)代理业务“传帮带”机制,即在严格控制入场人员的基础上,代理机构可以自主选定一名“学徒”一同进入电子见证室开展相关服务工作,让年轻的、新入职的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加速掌握岗位业务技能,学习知识、能力和经验。通过“一带一”传授业务实战技能,以实操带训、岗位练兵,在代理机构内部形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山东:威海市首个省市一体化“三地联评”远程异地评标项目成功完成
10月11日,“中韩自贸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园)室外配套工程施工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在威海(主场)、青岛(副场)、烟台(副场)三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大力协作下成功完成。该项目是山东省开展省市一体化远程异地评标试点以来首个“三地联评”项目,标志着威海市远程异地评标省市一体化工作合作区域、服务水平迈入新阶段。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常态化开展,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打开了新局面。
此次省市一体化远程异地评标是依托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实现跨区域多地联动,将“两地评标”变为“三地联评”,充分利用整合后的省专家库资源,在专家抽取工作中更加有效地打破评标专家区域限制,解决了部分专业领域专家数量不足、专业不全等问题。在专家评审过程中,多地专家同时评审既提高评标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又提升了专家监管效力,解决本地专家“圈子化”“熟面孔”等人为干扰,从源头上预防招投标腐败行为。此次“三地联评”为大型重点项目或特殊类型项目采用远程异地评标进场交易,积累了可借鉴的多地协同服务经验。
发展风正劲,扬帆恰当时。下一步,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跨中心、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积极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等公共资源区域联盟,拓宽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区域,最大限度地实现专家资源共享,为优化威海市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贵州:黔东南州“不见面开标 远程异地评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日,黔东南州首例“不见面开标 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开评标工作在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标志着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惠企、便民、提效”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为打破空间地域限制,避免市场交易主体异地来回奔波,降低交易成本,减少疫情期间人员聚焦,有效解决本区域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遏制“常委”专家现象,实现全流程可溯源,促进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客观、公正、高效,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问题、认真谋划、科学统筹、专班推动、制度保障,加快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不见面开标 远程异地评标”新样板。
一是聚焦问题“精准办”。聚焦解决公共资源进场交易过程中疫情期间人员聚集、企业成本高、专家资源不足、招标代理不规范等问题,深入县(市)、企业调研走访5次,邀请专家、代理机构参加座谈会3场次,收集交易各方主体意见建议23条,通过研究讨论,将全流程电子化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首要任务,真正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
二是成立专班“推动办”。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业务部室骨干为成员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专班,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旬一总结,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积极推进网上不见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系统的搭建工作。
三是开展培训“保障办”。对内,通过邀请业内企业和专家进行交流培训,派员到长沙、重庆、芜湖、南通、衢州和省内已建成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考察借鉴,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专业能力;对外,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为相关市场主体多层次深度解读招投标新政策及电子招投标业务培训,提高各方主体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今年来,共组织电子招投标业务培训10场,受众860余人次。
四是建立制度“长效办”。持续在制度上下功夫,拟定《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交易规程(试行)》《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规程(试行)》等制度,推动“不见面开标”“远程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制度化,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投标成本1800万元,切实提升市场交易主体的获得感。
下步,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发挥“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 ”双轮驱动作用,围绕“四新”助推“四化”,以全流程电子化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阳光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各方主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满意的服务。
贵州: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交易“四减”服务 织就营商环境满意网
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扣“放管服”工作主线,以深化机制改革,突破技术创新,提升交易服务效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四减”服务,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织就营商环境满意网。
一是“减费”落实优惠政策。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印发《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暂停收取场租费、交易服务费的通知》取消收取场租费、交易服务费,实现中心进场交易“零收费”。并积极向代理机构倡导“零收费”机制,率先在政府采购等领域全面实行免费提供电子采购文件(电子采购文件售价从500元降至0元),该项措施预计每年可为投标人节省资金1240万元以上。2020年7月,中心依据《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要求,对州直部门的入场交易非招标类交易项目取消收取投标保证金,每年可降低投标人投标资金2400万元以上。2021年9月,联合州发改印发《关于取消招标文件费用的通知》向市场主体免费提供完整的招标文件,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该项减费措施每年可为投标人节约投标成本103万元以上。
二是“减环节”优化交易流程。以“少用时”、“不费事”为目标,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简化优化交易流程,整合服务事项14项,实现交易服务事项办理、查询、交易线上“一站式”服务。3月17日,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州本级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从进场登记、公告发布、网上下载采购文件、线上递交投标文件,开标评标、中标公示等均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操作,切实做到了“不见面”网上办结。着力解决招标备案线上推送、“不见面”开标、合同线上签订、资料自动归档等环节的难点堵点问题,逐步实现“一网通办”,每年可为投标企业节省投标费用1800万元以上。
三是“减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推行投标保证金限时自动退还机制,由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项目入场登记表》保证金退还委托事项对项目业主(代理机构)超时未发起保证金退还且未提供暂缓退还说明的项目,实行投标保证金限时自动退还机制,项目投标保证金将自动原路退还至投标人账户,全面清退历年积压的保证金。截至9月,共清退超期保证13笔金额55.6万元。积极拓展综合金融服务功能,鼓励招标人(代理机构)接受除银行转账以外的投标保证金交纳方式,推行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目前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成功对接贵州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为投标企业线上提供保险保函、银行保函、投标贷款等综合金融服务。截至9月,平台为企业提供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共计1001笔,保证金金额共11075.75万元,非现金投标保证金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企业投标保证金占用的流动现金财务成本,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四是“减低废标率”为项目实施护航。多措并举减低流废标率,为加快项目落地保驾护航。提醒、制止是常态。按照《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代理机构入场交易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强化场内代理机构服务质量考评工作,提高代理机构业务水平,减少非必须废标情况。组织交易主体开展电子招投标业务培训,提升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的编制水平,降低因文件编制问题而导致的废标情况。截至9月,共组织电子招投标业务培训10次,累计参加培训860余人次。
河北:沧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推动信用信息在交易领域的应用
沧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度重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积极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社会信用体系,实现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随时可查、可用,在领域内筑起了一道“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安全屏障。
沧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积极引导和推动信用信息在各类交易项目中应用方面,主动担当作为。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评标办法中推广应用信用评价得分;在“信用中国”“中国政府采购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出现不良信用记录的市场主体,严禁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在土地使用权出让交易项目中,将有关联合惩戒的要求写入土地拍卖文件,强化竞买人的诚信意识,约束竞买人在土地交易中的不良行为,确保土地交易公平公正。
近日,沧州市率先实现了与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监管系统对接,当事人可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主动查询市场主体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内的信用信息,包括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失信信息、奖励信息、承诺信息和其他信息,有力推进了信用信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公开应用。
下步,沧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认真落实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和沧州市委在全市组织开展“转观念促发展,转作风促落实,对沧州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思想大讨论工作要求,切实把作风转变和工作质效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创新方式方法,推进信用信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广泛应用。
河北:保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措并举 助力品质生活之城建设
保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密结合省、市开展的“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推进全流程电子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三措并举,助力保定市品质生活之城建设。今年以来,保定市公共资源交易累计受理交易项目4701个,成交金额1225.4亿元,成交金额与2020年同比增长215.53%。
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实现重点项目即来即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品质生活之城总体部署要求,保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动作为、实干担当,对涉及城中村改造、高层次技能人才引进和保障城市运行、重要国计民生等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办理,专门预留开、评标室,科学合理安排交易场地,按照项目进度和时限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人员、场地等服务保障工作。今年以来,确保了保定市110余个重点招投标项目有力有序推进,促进了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和发展。
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零跑腿”。不断提升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功能,依托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从受理登记、公示公告、招标文件下载、投标文件上传、专家抽取、开标评标、保证金收退、资料存档、档案查询等全流程电子化运行,实现了“不见面开标”。同时,CA数字证书实现市场主体信息“一次注册,通用共享”,避免了市场主体重复注册,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
持续推进远程异地评标,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效运行。为降低疫情防控期间评标专家及投标人聚集风险,保定市公共交易中心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招标项目服务,在实现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物理空间隔离优势,持续开展远程异地评标,着力打造“互联网 公共资源交易”。今年以来,保定市累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43个,实现了各地交易中心协调联动、场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效率。
保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始终坚持 “人民至上”原则,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聚焦市场主体关注的问题,不断提升交易平台服务水平,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努力为推进保定市品质生活之城建设和“再造一个新保定”贡献一域之光。
江苏: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零懈怠”“零容忍”,筑牢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安全防线
10月13日下午,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召开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安全工作会议。江苏省南京市政务办、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信息中心有关领导同志及17家信息化服务合作单位代表出席会议。
近年来,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打造了不见面交易、“阳光四季”一体化云平台等服务品牌,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从电子化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日前,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切实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信息系统安防建设工作要求,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邀请省市相关单位及信息化服务合作单位共谋信息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安全工作意识,交流信息安全防范举措,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会上,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介绍了近年来信息安全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发布了《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安全八项规定》。信息化服务合作单位代表签署《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安全承诺书》,并就共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息安全进行表态发言。南京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教导员以案说法,结合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就做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安全工作提出防范建议。
南京市政务办党组成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召开本次信息化安全工作会议,旨在借鉴有益经验,共商信息安全防范策略,共谋信息安全发展思路,对于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就今后如何做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安全工作,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提高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把握风险防范工作主动权,坚守安全底线不动摇;二是要认清形势,聚焦“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多元参与、预防为主、预警预测、应急处置”六个方面,筑牢安全防线不放松;三是要强化责任,从“端正态度、锤炼作风、培养人才、强化考评”四个方面狠抓落实,对信息安全工作“零懈怠”,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力争做到信息安全“零事故”。
甘肃:武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跑出优化交易服务“加速度”
今年以来,武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以“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建立完善服务提供标准和服务保障标准,制定公布了《武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事项清单》,打造武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体系的“奠基石”。
制度保障走在前。按照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制定印发《武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事项清单》,以“菜单式”精准服务的新模式将服务内容分为4个大类、20个具体项,涵盖项目进场、公告发布、中标通知书发放、咨询服务等全流程的高频热点事项。
流程优化提质效。始终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针对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特点,精简“菜单”中的交易环节,做到流程环节清晰、材料时限具体,为服务对象办事提供一目了然的“导航仪”,变业务的“任性办”为“标准办”,“现场办”为“远程办”,实现服务对象根据“菜单”内容“自助式”线上办理,招标人“最多跑一次”,投标人“一次都不跑”的交易模式。
贴心服务常态化。立足交易平台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在服务中找短板、补差距,通过回访反馈、意见征集,定期提出服务中的梗阻及改进意见,适时更新优化“菜单”,用有温度的服务,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主动、精准、高效的服务模式。
下一步,武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以新办公场所搬迁为契机,以继续提升电子化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抓手,大胆创新突破,通过优化软件系统、升级硬件设备、深化“不见面”开评标、推行远程异地评标、专家人脸识别追踪等新举措,打造阳光交易、智慧交易,让市场主体在“少跑腿”中享受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提升带来的更多红利,为优化武威市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谱写新的篇章。
甘肃:白银市前三季度公共资源交易额达157.45亿 超去年全年水平
2021年1-9月,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各类项目4172宗,交易额157.4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7%和45%,实现“双增长”,居全省前列,提前3个月超去年全年总量3亿元的成绩。
今年以来,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立足平台公共服务职能,着力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异地开评标常态化、交易市场规范化、交易服务精细化,推行“应进必进”县区反馈制度化和“三段一闭环”业务运行模式化,各项创新举措有效拓展了平台功能,延长了服务链条。
搭建的农村产权智慧交易平台,有效破解了农村产权交易不规范、增值难、不公开透明的问题;搭建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没有融资渠道的问题;搭建的交易“微课堂”,有效破解了市场主体培训组织难度大、时间不固定、知识不系统的问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大规模组织专家及代理机构、招标人、投标人培训提供了可行操作。
白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进一步积极作为、担当实干,继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把平台建设成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全省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文章来源:国脉电子政务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