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信守诺言的故事(国学经典国语之晋语导读第八讲)

晋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氏, 首任国君是"唐叔虞"。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晋国鼎盛时期,地跨晋、豫、冀、陕,疆域辽阔 。晋国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曾涌现出许多名君、名臣、名将,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甚至独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开疆拓土,逐渐强盛。践土会盟,晋文公称霸,其后人纵横中原,九合诸侯,成就百年霸业。晋平公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国学#

晋文公信守诺言的故事(国学经典国语之晋语导读第八讲)(1)

重耳婚媾怀嬴:

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秦伯见公子曰:“寡人之适,此为才。子圉之辱,备嫔嫱焉,欲以成婚,而惧离其恶名。非此,则无敌。不敢以礼致之,欢之故也。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听。”公子欲辞,司空季子曰:“同姓为兄弟。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同德之难也如是。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是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故异德合姓,同德合义。义以导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迁,乃能摄固,保其土房。今子于子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弃,以济大事,不亦可乎?”公子谓子犯曰:“何如?”对曰:“将夺其国,何有于妻,唯秦所命从也。”谓子余曰:“何如?”对曰:“《礼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今将婚媾以从秦,受好以爱之,听从以德之,惧其未可也,又何疑焉?”乃归女而纳币,且逆之。

译】秦穆公把五个女子嫁给重耳,怀嬴也是其中之一。有一次,公子重耳叫怀嬴捧着倒水的匜给他浇水洗手,洗完了,便挥手叫她走开。怀嬴生气说: “秦、晋两国是同等的国家,你为什么如此轻视我?”重耳为这件事感到害怕,便解去衣冠,将自己囚禁起来,听候处理。秦穆公会见重耳时,说:“寡人将女子嫁给你,怀嬴是其中最有才能的。以前公子圉在秦国作人质时,她任宫中的女官。现在想叫她和公子成婚,恐怕因为她曾是公子圉的妻子,从而遭受不好的名声。除此之外,那就没有其他什么不妥了。我不敢用正式的婚礼把她归于你,是因为喜欢她的缘故。公子这次解衣受辱,是寡人的罪过。如何处置她,完全听凭公子的意见。”重耳想推辞不要,司空季子说:“同姓同德的才是兄弟。黄帝的儿子有二十五人,其中同姓同德的只有二个人罢了,只有青阳与夷鼓都姓己。青阳是方雷氏的外甥,夷鼓是彤鱼氏的外甥。其他同父所生而异姓的,四个母亲的儿子分别为十二个姓氏。凡是黄帝的儿子,有二十五宗。其中得姓的有十四人,分为十二姓,那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和依。只有青阳与苍林氏的道德及得上黄帝,因此都姓姬。德行相同竟这样难。以前少典娶了有氏,生了黄帝和炎帝。黄帝依姬水而成长,炎帝依姜水而成长,长大以后两人的德行不同,因此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两帝动用武力互相残杀,就是因为德行不同的缘故。姓不同德行就不同,德行不同就不同类。不同类虽然关系接近,男女可以嫁娶成婚,为的是生育儿女。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志向相同虽然关系远,男女不可嫁娶成婚,是怕亵渎了恭敬之情。亵渎就会产生怨恨,怨恨就会产生灾祸,灾祸产生就会消灭同姓。因此娶妻要避开同姓,是害怕祸乱灾难。因此德行不同可以合姓成婚,德行相同可以以义结合。以义结合可以生利,利又可以使同姓相厚。姓和利相互联续,相成而不离散,就能保持稳固,守住土地和住房。现在你和子圉的关系,如同道路上的陌生人那样,取他所抛弃的人,以成就返国的大事,不是也可以吗?”公子重耳对子犯说:“你看如何?”子犯回答说:“你将要夺取他的国家,娶他的妻子又有什么呢,只管听从秦的命令吧。”重耳又问赵衰:“你看如何?”赵衰回答说:“礼书上说:‘将要向别人请求,一定要先接受别人的请求。想要别人爱自己,一定要先爱别人。想要别人听从自己,一定要先听从别人。对别人没有恩德,却想有求于人,这是罪过。’现在你要跟秦国联姻以服从他们,接受他们的好意以与他们相亲爱,听从他们以使他们对你施恩德。只怕不能这样,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于是重耳就向秦国纳聘礼,缔结婚约,并且亲自迎怀嬴成亲。

晋文公信守诺言的故事(国学经典国语之晋语导读第八讲)(2)

秦伯享重耳以国君之礼:

他日,秦伯将享公子,公子使子犯从。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乃使子余从。秦伯享公子如享国君之礼,子余相如宾。卒事,秦伯谓其大夫曰:“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不度而施,耻也。施而不济,耻也。耻门不闭,不可以封。非此,用师则无所矣。二三子敬乎!”明日宴,秦伯赋《采菽》,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重耳敢有安志,敢不降拜?”成拜卒登,子余使公子赋《黍苗》。子余曰:“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膏泽之,使能成嘉谷,荐在宗庙,君之力也。君若昭先君之荣,东行济河,整师以复强周室,重耳之望也。重耳若获集德而归载,使主晋民,成封国,其何实不从。君若恣志以用重耳,四方诸侯,其谁不惕惕以从命!”秦伯叹曰:“是子将有焉,岂专在寡人乎!”秦伯赋《鸠飞》,公子赋《河水》。秦伯赋《六月》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称所以佐天子匡王国者以命重耳,重耳敢有惰心,敢不从德?”

译】有一天,秦穆公将设宴款待公子重耳,重耳叫子犯随从。子犯说:“我不如赵衰那样善于辞令,请让赵衰跟您同去吧。”于是,重耳便叫赵衰随从前往。秦穆公用款待国君的礼节来招待重耳,赵衰做宾相,完全按照宾礼进行。宴会结束后,秦穆公对大夫们说:“举行礼仪而不能够善始善终,是耻辱。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外貌不一致,是耻辱。形式华丽而没有实际内容,是耻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而施恩德,是耻辱。施德于人而不能助人成功,是耻辱。不关闭这些羞耻之门,不足以立国。不这样,对外用兵就会一无所成。你们在这方面必须恭敬谨慎从事啊!”在第二天举行的宴会上,秦穆公朗诵了《采菽》这首诗,赵衰让重耳下堂拜谢。秦穆公也下堂辞谢。赵衰说:“国君用天子接待诸侯的待遇来接待重耳,重耳怎敢有苟安的想法,又怎敢不下堂拜谢呢?”拜谢完毕后又登堂,赵衰让公子朗诵《黍苗》这首诗。赵衰说:“重耳仰望国君,就像久旱的黍苗仰望上天下雨一样。如果承蒙国君庇护滋润,使他能成长为嘉谷,奉献给宗庙,那是依靠国君的力量啊。国君如果能发扬光大先君襄公的荣耀,东渡黄河,整顿军队使周王室再度强大起来,这是重耳所盼望的。重耳如果能得到国君的这些恩惠而归祀宗庙,成为晋国百姓的君主,得到封国,那他一定是会相从的。国君如果能放心大胆地任用重耳,四方的诸侯,谁还敢不小心翼翼地听从您的命令呢?”秦穆公叹息道:“这个人将会获得这些,哪里是单靠我呢!”秦穆公朗诵了《鸠飞》这首诗,重耳也朗诵了《沔水》这首诗。秦穆公又朗诵《六月》这首诗,赵衰让公子重耳下堂拜谢。秦穆公也下堂辞谢。赵衰说:“国君把辅助周天子、匡正诸侯国的使命交付给重耳,重耳怎敢有怠惰之心,怎敢不遵从有德者的命令呢?”

晋文公信守诺言的故事(国学经典国语之晋语导读第八讲)(3)

重耳亲筮得晋国:

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闭而不通,爻无为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晋国,以辅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晋国’,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国之务也,吉孰大焉!《震》,车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乐也。车班外内,顺以训之,泉原以资之,土厚而乐其实。不有晋国,何以当之?《震》,雷也,车也。《坎》,劳也,水也,众也。主雷与车,而尚水与众。车有震,武也。众而顺,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长也,故曰元。众而顺,嘉也,故曰亨。内有震雷,故曰利贞。车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济,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强,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师。’居乐、出威之谓也。是二者,得国之卦也。”

译】公子重耳亲自占卜问卦,起卦说:“上有晋国。”内卦得震下坎上的《屯》卦,外卦得坤下震上的《豫》卦,其中两个阴乂的数字都是八。筮史据此推断,都说:“不吉利。闭塞不通,卦象不发生变化。”司空季子推断说:“吉利。这在《周易》上,二卦都称‘利于建立侯国’。得不到晋国来辅助周王室,怎么能立为诸侯?我们起卦说‘上有晋国’,卦辞告诉我们说‘利于建立侯国’,是得到国家的意思,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吉利的呢!《震》卦,象征隆隆如雷的车声。《坎》卦,象征水。《坤》卦,象征土地。《屯》卦,象征富厚。豫卦,象征喜乐。内卦外卦都有车声,《坤》卦表示顺利的意思,《坎》卦有源泉的资助,土地富厚而有收获的喜乐。如果不能得到晋国,怎么能应合这些卦象呢?《震》卦,代表雷震和车声。《坎》卦,有劳、水和众多的意思。它们主持雷震和车声,还崇尚水和众。车声隆隆如雷震,是威武的象征。众人归顺,是文德的象征。文武都具备,这是最富厚的了。所以称为《屯》卦。它的卦辞说:‘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震》卦主雷震,是成长的意思,所以说是‘元’。众人归顺,是服善,所以说是‘亨’。内卦有雷震,所以说是‘利贞’。《震》卦在上是有威,《坎》卦在下是顺从,象征着必定能称霸。小人的事不能成功,是因为堵塞不通,所以说‘勿用有攸往’,是指一个人的行动。众人归顺而且有武威,所以说‘利建侯’。《坤》卦,指母亲。《震》卦,指长男。母亲年老,儿子强健,所以说《豫》卦安乐。它的卦辞说:‘利建侯行师。’就是指平时安乐,出兵威武的意思。这两卦,都是得国的卦象啊。”

晋文公信守诺言的故事(国学经典国语之晋语导读第八讲)(4)

秦伯纳重耳于晋:

十月,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及河,子犯授公子载璧,曰:“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不忍其死,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河水。”沈璧以质。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始受,实沈之星也。实沈之墟,晋人是居。所以兴也。今君当之,无不济矣。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大火,阏伯之星也,是谓大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瞽史记曰:嗣续其祖,如谷之滋。必有晋国。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且以辰出而以参入,皆晋祥也,而天之大纪也。济且秉成,必霸诸侯。子孙赖之,君无惧矣。”公子济河,召令狐、臼衰、桑泉,皆降。晋人惧,怀公奔高梁。吕甥、冀芮帅师,甲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师,师退,次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入于晋师。甲辰,秦伯还。丙午,入于曲沃。丁未,入绛,即位于武宫,戊申,刺怀公于高梁。

译】十月,晋惠公死。十二月,秦穆公把公子重耳送回晋国。到了黄河边上,子犯把祭祀用的璧交给重耳,说:“我跟随您乘车周转,在天下巡行,臣的罪过已经太多了。我自己尚且知道,何况您呢?我不忍心因此而死,请公子就此允许臣离开吧。”重耳说:“假如我不跟舅舅同心同德,我愿以黄河水赌咒为誓!”说着就把那块璧扔进了黄河里,来表明自己的诚信。董因在黄河边上迎接重耳,重耳问道:“我这次回来能成功吗?”董因回答说:“现在太岁星出现在大梁区域,这象征您将要成就大事。您即位的第一年,是在实沈星的位置。实沈的故城,正是晋人居住的地方。晋国因此才兴盛起来的。如今正好应合在您身上,没有不成功的。您出逃的时候,岁星在大火星的位置。大火星,就是阏伯星,也称为大辰星。辰星代表农事吉祥,周的祖先后稷据此以成就农事,晋的始祖唐叔也是岁星在辰的那年受封的。史的记载说:子孙后代继承先祖,如同谷物蕃育滋长。因此必定能得到晋国。我占筮,得到《泰》卦阴爻的数字是八。说:这是指天地亨通,小的去大的来。现在到时候了,怎么会不成功呢?而且您是岁星在辰时出走的,又于岁星在参时回国,这些都是晋国吉祥的征兆,是上天大的历数。成功稳握在手,必定能称霸诸侯。子孙后代都仰赖它,您不必害怕。重耳渡过了黄河,召集令狐、臼衰、桑泉三个地方的长官,他们都投降了。晋国人感到害怕,晋怀公逃亡到了高梁。吕甥、冀芮率领着军队,甲午那天,驻扎在庐柳。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军去交涉,结果晋军退走,驻扎在郇城。辛丑日,狐偃与秦、晋两国的大夫在郇城会盟订约。壬寅那天,重耳到达晋军中。甲辰日,秦穆公返回秦国。丙午日,重耳进入曲沃。丁未日,进入首都绛城,在晋武公庙即位。戊申日,在高梁刺杀了晋怀公。

晋文公信守诺言的故事(国学经典国语之晋语导读第八讲)(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