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和二手车哪个更好卖(新车和二手车哪个好)
“买车方法”有正确答案吗。
如果是购买大件的话,就不想失败。但是一般来说,金额越大购买机会就越少,所以很难具备预备知识。
而且,最近出现了以“残价设定型贷款”和KINTO为首的“车的辅助贷款”,购买和维持的方法也变得多样化。选择项之多反而可能成为选择“最佳”的烦恼之种。
在考虑买车的时候,作为最初的大的分歧点,有“新车还是二手车”的选择。新车派总是选择新车,二手车派总是选择二手车,这样的情况很多,可能很少有人特别意识到这一点,但正因为如此,也有人认为“重新审视后,会有新的发现”。
那么这次我们就来听听对新车、二手车各自选择有着强烈执着的用户,以及新车、二手车的经销商的工作人员。
如果是二手的话,高级进口车也可以选择
首先听听“二手派”的说法吧。
果然,说到二手车的魅力,那就是“可以乘坐新车价格无法触及的车”。在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工作的40多岁的A先生,特别关注“外国车的降价率”很高,比起行情更便宜地继续乘坐高级外国车。
“至今为止买过5次车吗?每次都选1、2年后下降的BMW。BMW的话,即使是新车型也会很快降价,所以我觉得买新车很傻。今年以来买了3个不到一年的系列,新车的话将近40-50万,但是包括税金在内不到30万”
虽说是二手货,但很难想象1、2年左右内外包装和设备就会恶化。作为物品来说几乎是一样的,价格降到了三分之二,所以没有人不选择这个。
“说到二手BMW,好像会被鄙视。但是,如果没有品牌真的是东西好的话,这个购买方法不是最明智吗?”
如果高级车的“地位性”很重要的话,确实“用新车买的”这一事实很重要。另一方面,既然是高级车,“作为车的性能”本身也应该很高,如果是二手车的话,高性能的东西就会比较便宜。
“新车按车检年限进行换车”是性价比最高的吗?
另一方面,“新车派”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性价比绝对是二手车”的社会认识,也有用户表示“在性价比方面选择新车”。在金融系工作的30多岁的B先生,成为社会一员之后,一直都是根据车检来换新车的。
“每隔3年换一辆新的车,看起来很有钱,很喜欢车。没什么。倒不如说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才这样做的吧”
如果频繁换车的话,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浪费家”也不奇怪。那“倒不如说是经济的”又是怎么回事呢。
“最开始是为了庆祝就职,祖父给我买了斯柯达。不知道详细情况,大概15万左右。正好在车检接近的时候,经销商给我介绍了“斯柯达新型号,试乘怎么样?”。如果得到报价的话,5万左右就可以换了,这样的话不是很划算吗?”
“下一次车检的时候Velfire是新的,我买了那个。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但是那个时候的女朋友喜欢小货车,和大甩卖很好。虽然接近500万,但是哈利在200万后半买了下来,所以追金有200万点。接下来是兄弟车的ALBURD,100万左右就可以了吧。又是今年的车检,因为和她不久前就分手了,所以现在还在等哈利的纳车。这次70万左右就被换了”
“每辆车检的换乘”划算吗
每3年换一辆400万~500万日元的车,一般来说可以说是相当豪华的车周游。虽然周围的人也觉得花钱大手大脚,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总结B先生的话,到现在为止自己支付的金额是470万日元左右。
“哈里亚来的话还要坐3年,是15年的金额吗?”。一年考虑30万左右不好吗?嘛,最开始祖父给我买得比较大”
假设自己购买第一辆车的话,总额达820万日元。如果换算成一年的话大约是55万日元,作为充当车辆价格的金额应该属于相当高的一类吧。
“不过,就算是自己买的,新车上的钱也不是一次性的吧。15年800万确实是那个,但如果是经验上的哈里亚的话,3年后也能卖出将近300万”
作为B先生的感觉,大概是手头有3年后支付300万日元的债权吧。确实,如果按照预想进行的话,15年实际的负担金额将超过500万日元。一年大约35万日元。
比较二手车和性价比的“意外的结果”
车辆价格的负担和二手车相比会怎么样呢。
根据二手车信息媒体的汽车传感器,2020年二手车的平均购买价格是135.5万日元(出典:《二手车购买实态调查2020》RECRUIT调查)。关于保有量,日本汽车工业会的“乘用车市场动向调查”中有数据。根据2019年度的调查,二手车用户的平均持有期为“6.7年”。按照每年的计算,将“20.2万日元”用作车辆费用。
但是,光看这些就觉得“二手车还是便宜点”的想法太过轻率了。如果按照平均值乘坐6~7年二手车的话,除了2-3次的车检外,至少需要更换一次轮胎。这些是在“每次车检都要换新车”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发生的费用。
假设这些费用是30万日元再计算的话,一年的负担大约是25万日元。在这里,和B先生的情况一样,试着考虑车的“剩余价值”。但是,如果在二手车上乘坐6~7年的话,除了一部分的车型之外,价值就会等于零。
实际每年负担35万日元左右,每3年换乘400万~500万日元的高额车的形式,和每年负担25万日元左右,每隔6~7年换乘150万日元左右的二手车的平均模型相比,“性价比”更优秀的乘坐方法是哪一个呢。虽然价值观不同,但“车检的换乘很划算”这一根据还是很充足的。
二手车会想象“是怎样使用的”?
像这样,即使只有一个“性价比”的观点,二手车派和新车派的见解也是对立的。哪一种是正确的根据情况而定,如果是二手车的话,选择“价格大幅下降的车型”,相反如果是新车的话,选择“价格不容易下降的车型”是提高性价比的关键。
不过,在性价比说三道四之前,也有很多人把价值放在“新品”上”也有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二手车这一选项的新车派吧。实际上,也听到了以下经验谈。
年轻的时候一般都会买二手货。有时候会载着自己的孩子在车上吐几次。于是就可以生动地想象出“啊,中古就是这样的啊”。而且,不是选迷你巴士吗,有孩子的话。我自己也生了孩子,想买小型面包车的时候,觉得二手面包车好辛苦啊”
不知道是怎么使用的,也可以说是二手车的整体使用方法,但是由于便利性高,对应广泛用途的小型货车,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可能是这样使用的……”这样的想象范围。
“可以随意使用”二手货的魅力
相反,也有意见认为“如果是新车的话会比较在意,所以还是二手车比较好”。
“总觉得我不太擅长新车的闪闪发光的感觉,无论如何都很在意。不想伤害别人也是这样,会觉得自己明明不是那么了不起的人。我自己来说,就是所谓的木屐车,什么都不想就用倒了。这是一个很难得的道具,也没有值得骄傲的对象”
例如,对于刚取得驾照的人,也有人提出“反正一开始会碰上的,还是二手的吧”这样的建议。二手货可以毫不顾虑地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通用的共识,但是像这样果断果断的想法也很少见吧。
在网络上,“二手货不害羞吗?”像这样的煽动也经常看到,但是现实中没有人会这么说。平时会在意别人的车是不是二手车?”
确实,不会特意去打听熟人的车是不是用新车买的吧。虽然也有人觉得坐二手车“不好意思”,但实际上只在意“是不是新车”的人,在别人看来二手车和新车都是一样的。
销售人员思考的好处是
销售新车·二手车的经销商的工作人员是如何考虑各自的优势的呢。二手车经销商的售货员说:。
“果然二手货是可供选择的啊。同样的预算也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车。比如说200万日元的话,新车的话就比较轻或者小型了。如果是二手车的话,从小型货车到SUV,那才是高级车也会成为候选车。正好放在家里的フーガ是同人志200万之类的吧。虽然比不上5年跑了将近7万公里,但是本来就有600万的高级车,乘坐的感觉和性能都不能和小型车相比”
在新车价格上涨,轻型汽车也超过200万日元的情况下,现在在有限的预算中可以选择适合用途的车种,这是很有吸引力的。再加上,像之前A先生的情况一样,价格大幅下降的车型“划算感”也会变高。
“轿车系果然人气下降,价格也容易跌价。并不是说没有人气就等于不行的车,而是有很多明明是好车却卖不出去的模式,所以以二手车为目标是明智的选择。日产的天籁啊,“这么说的话有这样的车来着”之类的东西。在班上感觉是准高级车,东西挺好的,但是3年后就掉了100万后半开始找了”
容易跌价的不限于轿车。即使是人气分类的小型货车,根据车种和制造商的不同也可以低价购买。
“小型货车基本上需要很多钱,所以很难降价,但是稍微前面的马自达系列的价格便宜得令人吃惊。也就是所谓的马自达地狱吧。现在的马自达价格很难下跌,一代前的就是“最后的马自达地狱模式”了吧。有预制机、维安特等。这是二手货的目标啊”
新车的魅力在于“选择的自由度”和“保证”
另一方面,新车的经销商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能够自由选择颜色、等级、选项的地方。如果喜欢颜色和内部装饰的材料的话,也容易产生留恋。还有,保证和售后服务方面也会变得强大吧”
确实,在买汽车这样大的东西的时候,“保证”是不能忽视的要素吧。二手车的保证多的情况下,“有关行驶的机关”的范围被限定,例如很难考虑对应“购买后发现有划痕”这样的情况。作为销售方,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劣化的状态为前提进行价格设定的,所以只要没有相当的缺陷,“顾客方面也能接受”。
也有原本就没有建立保证制度的业者在保证外的修理中,花费比预想的要多”,这样的风险无论如何二手车会更高吧。
越是对汽车没兴趣的人,越应该注意购买方法
结果,对于“新车、二手车哪个好”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话虽如此,如果以“总觉得便宜”为理由选择二手车的话,从长期来看也有可能会“失去了买便宜货的钱”。另一方面,漫不经心地选择新车固然不错,但后来才发现这种车型在二手车市场卖得出奇的便宜。
当然,也有人认为“只凭得失来选择汽车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对于“对汽车没什么兴趣”的人来说,一边考虑这些性价比一边抑制多余的支出,这样的观点应该也很有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