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是佛教的吗(披着儒家外衣的佛家宣传品)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人将二十四个有关“孝”的故事编辑为一部书,这部书就是被称为是最能代表中国孝道的《二十四孝》。直到今天,二十四孝的故事依然为人们口耳相传,甚至在许多弘扬“孝”文化的主题景区(或公园)中还可以看到这些故事被绘声绘色地绘在墙壁上。然而,细细品读二十四孝中的某些故事,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所谓的“孝”的故事其实含有很多非人道,甚至令人发指的行为。
以下我们简要举例说明:
在“郭巨埋儿”这个故事中,一对夫妇为了奉养自己的母亲,竟然要把亲生的儿子埋了。老婆负责杀,老公负责埋。老公一边挖坑一边问妻子:“死了吧”,老婆不忍下手,便回答说“死了”。老公听后继续挖坑,掘地一尺,突然挖出来一锅金子,上面竟然还留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天赐孝子之金。郭巨杀子存母食,遂赐黄金一釜,官不得夺,私不得取。”由于这锅意外之财的发现,不幸的孩子得以保全性命。
郭巨埋儿
对于这则故事,鲁迅先生谈到自己少年时的阅读感受,他说:“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这则故事中的郭巨夫妇,最缺乏的就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他们的行为别说在今天看来荒唐至极,就是用传统儒家的孝道标准来衡量,也是不可理喻的。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儒家学者也曾说过“父慈子孝”。郭巨竟然要亲自动手把儿子杀掉!杀子之人有何颜面被称作“孝子”?这样残害生命的杀人犯如何能成为代表“孝道”的典型人物呢?
既然“郭巨埋儿”的故事与儒家的“孝道”观念背道而驰,那么它又是怎样被收录到《二十四孝》中的呢?这就不得不讨论《二十四孝》的形成过程和其制作群体。只有揭露了这其中的隐情,才能真正理解“郭巨埋儿”被收录的原因。
孟子
根据现存资料记载,把二十四个孝子编成一组,作为典范群体进行宣传,最早出现在晚唐五代的佛教宣传品当中。孝子的人选在不同的时代略有调整,最终固定下来是在元代。其实《二十四孝》所体现的,主要不是儒家的孝道观念,而是佛家的孝道观念。这二十四个孝子,既有经过佛教改造之后的本土孝子的典型,也有来自印度的洋孝子改装成的本土故事。虽然《二十四孝》的“孝”字来自儒家,但是它所传递的精神却更接近佛家,比如故事的神异色彩,以及主人公的苦行自虐。
释迦摩尼苦行
孝子王祥在最初的故事里是“剖冰求鲤”的,就是在冬天在冰上凿个窟窿钓鱼。这本来是很正常的行为,后来就变成了莫名其妙的“卧冰求鲤”,要用三十七摄氏度左右的基础体温来融化冰层,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苦行。我们今天来看“郭巨埋儿”,无疑属于蓄意杀人。从当时讲故事人的立场上来说,应当也属于自虐行为,因为婴儿并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他父亲的附属物,所以郭巨牺牲婴儿也可算是自我牺牲。
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的故事属于一种极端病态的宣传。它既不合逻辑,也拒绝思考,专以怪相异行博取眼球,哄骗毫无价值的眼泪。《二十四孝》的确是传统中国孝文化的一部分,但却是其中最为黑暗的那一部分,它绝不能代表中国传统的孝道。如果认为《二十四孝》就是传统中国的孝之道,不但厚诬了古人,也未能真正理解传统中国孝道的真谛。
(以上是本期内容,如果您喜欢,欢迎点赞、评论和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