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

往期推荐:文化丨旷世佳人陆小曼: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文/阅读悦读 整理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1)

房兵曹胡马诗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

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

:此指西域。

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2)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指晋代。

——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3)

《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注释

东海变桑田:神话中仙人麻姑,自称已见过三次东海变为桑田。后来指世事发生的变化很大。

——译文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4)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只。

: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又。

:照耀(着)。

——译文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5)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快要。

——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6)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chányuán)一夜声。

——注释

分水岭:一般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这里是指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它是汉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岭。

岭头:山头。

分头:分别;分手。《文苑英华》作“分流”。

潺湲(chányuán):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译文

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赏析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7)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

——注释

: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8)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才。

:书本。:到底,毕竟。: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9)

冬景/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10)

▶▶▶附寓言二则

刻舟求剑

(战国)《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③契(qì)④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⑥此⑦,不亦惑⑧乎?

——注释

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遽(jù):立即,匆忙。

④契(qì):雕刻。

⑤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

⑥若:像。

⑦此:这样。

⑧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11)

郑人买履

(战国)《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lǚ)①者,先自度(duó)②其足而置之其坐③。至之市而忘操之④。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⑤。”反⑥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⑦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⑧?”曰:“宁(nìng)⑨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①履(lǚ):鞋。

②度(duó):量。

③置之其坐: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置:放。坐:同“座”,座位。

④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的时候。之:往。操:拿。

⑤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⑥反:通“返”,返回。

⑦遂(suì):于是。

⑧何不:为什么不。试之以足:即“以足试之”,用脚试鞋。

⑨宁(nìnɡ):宁可,宁愿。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词(开学了古诗词)(12)

《写乎》hongyupt

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