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锣鼓介绍(市级非遗土家断头锣鼓知多少)

  断头锣鼓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极富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锣鼓艺术,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锣鼓介绍(市级非遗土家断头锣鼓知多少)(1)

  断头锣鼓有一个深层次含义的来源。

  传说土家人非常崇拜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英雄巴曼子将军。巴将军为国镇守边疆,内乱骤起,援军无法赶到,便求助楚国派兵平息了叛乱。楚国使臣要求割让三座城池补偿,巴将军曰:“宁可割头,不可割城失地。”说完便拔剑刎首。楚国使臣提着巴将军的人头回去交差,楚王感动,在楚国隆重安葬巴将军的人头。巴国痛失英雄,举国鸣锣致哀,巴国也隆重安葬了巴将军的身躯。石柱土家人崇尚英雄壮举,整日不断打奏断头锣鼓,为巴将军招魂致敬。从意义升华上看,断头锣鼓传扬的是报国忠魂,敬重之音。

  土家人平时打锣鼓称为耍锣鼓,耍锣鼓班的乐器有鼓、大锣、小锣(又叫马锣)、钹共四件,合称为四件套锣鼓班。有的加了一个大马锣演奏,叫五件套锣鼓班。耍锣鼓的曲牌由头子、引子、尾子三部分乐章组成,每首曲牌的头子、尾子都相同,只有中间的引子不同。不同的引子都有自己的名称,如红绣球、怀中抱月、盗桃、绿毛燕、状元红、瑞林八盘等。

民间锣鼓介绍(市级非遗土家断头锣鼓知多少)(2)

  土家人打锣鼓不打耍锣鼓曲牌中千篇一律的头子和尾子,开门见山地直打中间引子乐章,由鼓师负责指挥,用鼓锤在鼓面上比划动作,报告大家约定俗成的曲牌名称。鼓师鼓锤一划,其余乐手立马改打报告的曲牌,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打奏数十首曲牌,变化莫测,引人入胜,这种去头掐尾的打法人们美其名曰“断头锣鼓”。

民间锣鼓介绍(市级非遗土家断头锣鼓知多少)(3)

  石柱土家断头锣鼓为四人或五人演奏。曲牌结构与曲式与一般耍锣鼓不同,其连接两个不同曲牌的“过桥”(俗称“夹丁丁”),是靠鼓师的不同动作,而演奏又各不相同,曲式结构一般是短小的“过桥”加曲牌,也就是民间音乐中单段式或分节歌形式。一般的耍锣鼓曲牌结构为头子加曲牌加尾子形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固定的常翻乐句。

民间锣鼓介绍(市级非遗土家断头锣鼓知多少)(4)

  石柱土家断头锣鼓结构简炼,鼓师用鼓槌动作告明曲牌的名称,通过短暂的“过桥”,连接两个曲牌的转换交替,变化多样,组合紧密。如鼓师把一对鼓槌放在鼓面上,左手鼓槌往前走、右手鼓槌往后拖,即为“扯转子”,过渡音节为“壮丑当丑弄丑壮弄”(锣鼓经),又如左手鼓槌在左边立起,右手鼓槌架在左手鼓槌上形成十字形,便为左靠,过渡音节为“弄弄弄丑弄弄丑弄壮丑弄”。这种由鼓师动作发起打的引子有近百首,演奏突出鼓师的指挥地位,鼓师的动作简洁精炼,短暂的“过桥”跌宕起伏,其表现手法更适用于民间的斗锣形式,既有耍锣鼓的遗存,又丰富了耍锣鼓的风格,给人臆想、耐人寻味、使人赞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