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24名将(北宋一青楼歌姬)

原创不易,请点个关注^▽^

作者:知更晓,未授权不得转载!

我们都知道,对于武将而言,“飞将军”三个字是很好的赞誉。比如令匈奴畏服的“飞将军李广”,可是公认的名将,后世每每提及都肃然起敬!

北宋24名将(北宋一青楼歌姬)(1)

可是有人,却把这三个字跟一名女子紧密相连,而这名女子,便是李师师。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李师师是怎样一位女子。

虽为青楼歌姬,却心存救国志,自喻飞将军

李师师,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妓。

她色艺双全,天生拥有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加上老鸨的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时,就已经出落得"人风流、歌婉转",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是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

"政和间,李师师、崔念奴二伎,名著一时"

而且她才情极佳,擅长吟唱宋词,遍交文人雅士,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都为其写过诗。

《水浒传》中,她更是连接江湖与庙堂,成为宋江接受招安的重要人物。

北宋24名将(北宋一青楼歌姬)(2)

李师师剧照

不过,纵有才情和人脉,可她终究是一名女子,而且一生未上过战场,无论如何“飞将军”三个字也不该跟这样一个柔弱的女子扯上什么关系。可奇怪的是,李师师的确就有这样的美誉。

那么,她究竟是为何会被称为“飞将军”呢?

唐代诗人杜牧曾在诗中写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而李师师虽为青楼歌姬,却心怀家国天下。古代文人萧湘波在《〈人烬馀录〉注》记载:李师师对自家先祖“飞将军”李广的英雄事迹非常崇拜,常常以诗抒怀。

北宋24名将(北宋一青楼歌姬)(3)

而当时宋朝北部边疆也面临游牧民族的侵扰,这位女子也想效仿先人上战场杀敌寇,报效祖国。因此,她将王昌龄《出塞》诗中的后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改成了“但使凤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燕山。”以此自号飞将军,其实好比是少女的一种精神寄托。

而另一位文人张邦基在《汴都平康记》中,记载了另一种说法↓

身怀侠义气,正义满豪情,壮心杀奸佞

提到李师师,就不得不提她另一位蓝颜知己——北宋一位文艺皇帝宋徽宗

相传,李师师红极一时,就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王黼便怂恿宋徽宗微服出行,为了来往方便,还修了条"潜道"直通李家。李师师与宋徽宗的故事也被后世传为佳话。

北宋24名将(北宋一青楼歌姬)(4)

据张邦基记载,宋徽宗十分宠爱李师师,为搏美人一笑,曾将安南国(今越南)进贡的一批美酒赐给了李师师。

李师师得到美酒后并没有急于享用。她心系边关将士,将这瓶千载难逢的美酒送给了前往边疆抚军的检校太傅梁师成,求他效仿骠骑将军霍去病,将这些御酒倒入泉井。这样每一名将士就都能尝到了,也会感受到皇恩的牵挂之心,更能激励边防将士的守土之志。

这件事被传开后,有人就赋诗称赞道:

“九天玉露出禁苑,不赐楼兰赐勾栏。幸有凤城飞将在,甘泉宫酒入酒泉。”

关于这个故事的续集,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在这个版本中,梁师成并没有如约将酒倒入泉井,而是以不够分为由,独自享用了这瓶美酒。

北宋24名将(北宋一青楼歌姬)(5)

梁师成剧照

李师师知道后也没有苛责,反而又拿出3000两白银交给梁师成,希望他重新买一些好久慰劳边关将士。谁知这一次又是“肉包子打狗”,银两再次倾数进入了梁师成的私人腰包。

这一次李师师忍无可忍,但梁师成在当时是非常得宠的宦官,且权柄滔天。即便自己向皇帝告状,最多也只会落得口头责罚,没什么实际伤害力。可这口恶气不出,她心中实在难平,一气之下便用重金雇请杀手,欲除去梁贼。

不料,刺客行事不周,刺杀不成反被所杀。

虽然行刺未成,但此事还是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声誉,从此她就以“侠”名震京师:“以侠名倾一时’,盖指刺梁壮举也。

而李师师最终的结局,也为她的“侠气”加分不少↓

以死殉国,堪称一代英豪

关于李师师的死,有许多种说法。但比较靠谱的,应该是宋代文言作品《李师师外传》中的记载,此作品已收入鲁迅校录的《唐宋传奇集》中。

书中记载,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闰十一月底,金兵攻破汴京俘获徽、钦二帝后,他们的统军元帅完颜宗弼也久闻李师师大名,点名要见李师师,但是寻找多日也没有找到。结果汉奸张邦昌为讨好新主,最终在一处民房内找到了李师师。

北宋24名将(北宋一青楼歌姬)(6)

李师师得知眼前人来意后,面露凶光,她大骂卖主求荣的张邦昌:

"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

意思是,我一介歌姬,承蒙皇帝眷顾才有今天地位,如今国家有难,我宁以死明志。而你有高官厚禄,竟干着卖主求荣,毁江山社稷的勾当!

说完便拔下头上的金簪刺向自己的喉咙,但许是力道不足许是位置偏移,自杀没有成功。她又毅然折断金簪吞金自杀,顷刻而亡。

北宋24名将(北宋一青楼歌姬)(7)

李师师剧照

宋徽宗得知此事后,伤痛不已,他特写下了一首诗来悼念李师师:

“苦雨西风叹楚囚,香消玉碎动人愁。红颜竟为奴颜耻,千古青楼第一流。”

清朝人士黄廷鉴《琳琅秘室丛书》,也据此称赞她的殉国行为是大丈夫气概的表现!"师师不第色艺冠当时,观其后慷慨捐生一节,饶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贱,不得与坠崖断臂之俦,争辉彤史也"。

也许,这些就是奠定李师师“飞将军”之名的根本吧。

北宋24名将(北宋一青楼歌姬)(8)

两版李师师剧照对比

总结

虽然关于李师师的说法多半不是信史,而是野史传闻。但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能将这些事迹传扬千年,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民间对李师师其人是非常喜爱的,所以才将她塑造成了一位深明大义、慷慨大方而又豪爽任侠的一代奇女子!

就像在网络还不算发达的80、90年代,能够为百姓所熟知的明星,到今天大都依旧是实力俱佳翘楚,一个道理。

-完-

上文所有图片除水印说明,全部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你看完!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巴巴历史】,支持下作者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