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的讲座(新知诺如病毒)
病毒命名
1968年,科学家在美国诺瓦克市暴发的一次急性腹泻的患者粪便中分离出一种病毒病原。此后,世界各地陆续自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多种形态与之相似但抗原性略异的病毒样颗粒,均以发现地点命名,如:Hawaii Virus(HV)、Snow Mountain Virus(SMV)、Mexico Virus(MxV)和Southampton Virus(SOV)等,先被称为小圆结构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al Virus,SRSV),后称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virus,NLV)。而在1995 年,中国报道了首例诺如病毒感染,之后全国各地先后发生多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该病毒名称为诺如病毒(Norovirus,NV)。
病毒特征
诺如病毒直径约为26~35nm,无包膜,表面粗糙,球形,呈二十面体对称;从急性胃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分离,目前不能在细胞或组织中培养,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感染模型;基因组为全长约7.7k的单股正链RNA。如图1 所示:
图1:诺如病毒粒子3D 模拟结构
病毒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以手--粪--口为主,其次是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传染,包括直接接触呕吐或排泄物,或是因前述症状产生的飞沫污染物体表面后间接感染。在特殊情况下,当出现胃肠炎暴发时,需要鉴别诺瓦克病毒是否是疾病的病因,通过特殊的检验,能从感染者粪便标本中发现诺如病毒。当粪便检查不能查明结果或者没有做时,也开展诺瓦克病毒抗体血清试验。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感染诺如病毒如图2所示:
1.食用诺瓦克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2.接触诺瓦克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3.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4.食物和饮料很容易被诺如病毒污染,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5.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病症爆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图2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示意图
病毒流行特征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时间上全年均流行,但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暴发流行的高发季,也被称为“冬季呕吐病”。冬季夏季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美国每年在所有的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荷兰、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都有类似结果。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
根据其病毒VP1蛋白序列的同源性,诺如病毒可分为GI~GV五个基因群(Genogroup),其中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是GI和GII群,基因群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基因型(Genotype)。自1995~1996年诺如病毒首次导致世界性大流行以来,GII群中的第4基因型GII.4,一直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几乎每隔两、三年,GII.4便会引发一次大范围流行,同时出现一种新的变异株。
病毒引发疾病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诺如病毒”引发,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症状多表现为呕吐、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其引发疾病病程自限,一般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然而不能喝足够多水来补充呕吐、腹泻丢失水分的人可能出现脱水,需要特殊的医学观察。这些人包括儿童、年老者和不能自理的所有年龄段人。
预防措施
在诺如病毒的高发季节里,建议做好以下措施来预防病毒的传播和流行:
1.做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
2.加强食品卫生法的执法力度,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3.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在发生流行时发动群众自觉停止一切宴请聚餐,发生吐、泻时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4.加强肠道门诊工作,作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对发现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5.加强饮食卫生,禁食生、半生食物。
6.加强个人卫生,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待肥皂泡持续10秒后冲洗干净。
7.为了防止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食用洗净或煮熟的食物,经常清洁衣物和物体表面,防止病从口入。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