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墓祭文怎么写(苏州名流陵园如何写祭文)
二、祭祀活动中祭文的基本要素
祭祀活动有多种类型,祭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人们祭奠逝者的祭文一般都有以下五个要素:
其一,祭祀对象,即受祭者。祭祀活动必须首先明确祭祀对象,这也是开展后续一系列工作的先决条件。祭祀对象可以在祭文的小序中指出,也可作为正文的开头及早指出。
其二,祭祀人,即谁来进行祭祀。祭祀人可能是祭祀活动的主持人,也可能是参与者之一。祭祀人的身份决定了他(她)与祭祀对象的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祭文写作的称谓、情感的基调及其他写作的种种具体要求。
其三,祭祀活动的时间、地点。时间应指明年月日,地点应指明落葬的墓园或苑区。如果现代节地葬或葬式创新,没有墓地,则可以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地点加以注明,如说“致祭于××广场”“××海葬楼”前,等等。
其四,祭祀礼品或称祭祀物品。祭祀是礼仪活动,祭品即视为礼品,奉上以供逝者享用。祭文中对祭品的提法十分简单扼要,但不可不提到。祭文中提到祭品,则表示礼到。虽然祭品奉上,祭文中不提及,则是失礼。
祭文最后常用“尚飨”一词,颇有些古典遗风,建议改用“我们奉上了一些酒食,请你享用吧!”似显更加口语化,有现代感。
其五,对逝者的称颂及哀伤缅怀之情的表达。这是祭文的又一重要元素,关乎祭文内容的丰欠及质量评价。祭文能否传承逝者的人生文化,亦在于此。我国历代优秀的祭文,无不在其内容表达上有显著特色,往往情真意切,涵丰蕴深。虽然写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对逝者一生经历的深入思考、总结,还是可以办到的。
三、如何写作祭文
祭文写作,按照在殡仪馆追悼、墓园落葬、家庭祭祀等不同场合,以及时间、地点和诵读者的不同,祭文的词语随之有所调整。以落葬祭文为例,诵读者是逝者的后辈亲属,则撰写时,一开始应交代祭祀活动的基本要素,即表明,祭祀的时间、地点、祭祀对象。至于供奉的果品、饮料及有关祭品可在祭文适当位置表白。这些文字,只需交代明白,不需渲染,一般仅用一两句即可。如:“公元2020年九月三十日,你的儿子偕××,携××,来××墓园,举行落葬仪式,恭送先考(父)×氏××灵魂安息。”然后,直接进行祭文的下一步陈述。其内容为:
1.受祭者的人生经历、品性、爱好、专长等。
2.受祭者奉献社会,恩泽后辈或他人的事例。
3.受祭者的功德业绩,受奖情况、荣誉称号。
4.对受祭者表达感恩、称颂赞誉。
5.表达哀伤、缅怀。
6.用“尚飨”结束祭文。也可改用“请享用我们奉献的酒食”、“愿你在天国安息”等常用词语。
这六条写作提纲仅作参考,陆机在其《文赋》中说:“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祭文千变万化,无一雷同,理应突出重点、亮点,不必面面俱到。人称祭文是“与天国的对话”写祭文是与逝者的对话。真情所致,必能妙笔生花,不必刻意于文辞修饰。这是写好落葬祭文等种种祭文的成功秘诀。
祭文的情感表达因人而异,不可因袭他人。祭文也应体现时代性,不可简单地沿袭古人的情感。而一些已故的前辈贤人、英烈模范,他们生前具有宏图大志,立业兴邦、保家卫国、忠于职守、服务民众的家国情怀,则正好用为写作祭文的鲜明主题。这类主题既切合时代和个人特点,又能充分发挥其对下一代的教育功能。为了说明家国情怀的含意,特此拟了一副楹联:
上联:春秋代序,尊老抚幼,时时心系家业和兴
下联:风云变幻,抗灾御敌,处处情怀邦国安危
横批:家国情怀
写作现代祭文时,人们喜欢用口语化文字撰写,也有不少人追求古风遗韵,用带有韵律的语言形式表达,如四言体、五言体、七言体韵文等。我国每年清明节在黄陵县对人文初祖黄帝的祭拜活动,其祭文便是延续诗经的四字韵文,数十年不变。在钟鼓笙箫齐鸣合奏的配合下,节律协调的诵读祭文,给人以非同一般的感受。满满的古典风雅,彰显的是高规格的礼仪内涵。
现代祭祀活动日益趋于社会化,其中有许多成为各级领导和志愿者参加的公祭活动,提升了规格和社会关注度。祭文的形式、内容也应与现场庄重的场面、层次的要求相适应,如每年3月中下旬的上海海葬公祭等活动便是如此。笔者曾为海葬公祭撰写的祭文在交待了祭祀的各要素后,其辞为:
蓝天碧海,祥瑞升腾。海鸟翔集,送别故人。
海轮缓缓,踏浪前行。葬仪礼厅,宽敞明净。
仪程规范,感怀崇敬。鲜花簇拥,层层列阵。
哀乐低回,挽幅横陈。司仪庄重,青衣素巾。
安排有序,施礼彬彬。海葬亲属,与会嘉宾。
深心追往,意笃情真。恭奉先贤,致敬英灵。
既遵传统,复重创新。撒海既始,笙乐和鸣。
浩天同悼,浪起风生。菊花玫瑰,飞彩流馨。
瓣瓣蕊蕊,逐波潜形。淼淼沧海,漫漫人生。
百年终极,美兹壮行。魂归重溟,竟得永恒。
共同祈福,弥久安宁。海葬之选,现代风尚。
海葬之行,后辈崇仰。念我先人,用心精良。
不占寸土,生态安葬。恩泽子嗣,品德高尚。
恭惟海葬,观念创新。入海为安,垂范世人。
社会发展,文明精进。海葬祭文,永以为铭。
除公祭海葬外,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每年都会为普爱苑、众爱苑、花坛葬、草坪葬、九九之爱苑等安葬地的已故者举行集体公祭仪式。祭祀对象不是某个已故亡灵,而是同一绿色葬式的群体,祭祀人也扩展到其亲属以外的社会人士。祭祀方式社会化后,祭文的撰写也应随时代进步而发展,因葬式改革而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