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最适合吃什么(大雪吃些大)

来源:安徽财经网12月7日,我们迎来了大雪节气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往往到了这个时段,雪下得大、范围也广但今年合肥难见雪的踪影,未来几天,我省仍将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继续“贫雪”寒冷干燥的天气会让人体出现不适,我们该如何养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养生专家建议,不妨在大雪节气吃些“大”和“雪”,如雪藕、雪菜、雪梨以及大白菜、大葱、大红萝卜缨等搭配的菜肴和食疗方,会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专家还就如何预防面瘫等疾病以及手脚冷冰等给出了妙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雪最适合吃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雪最适合吃什么(大雪吃些大)

大雪最适合吃什么

来源:安徽财经网

12月7日,我们迎来了大雪节气。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往往到了这个时段,雪下得大、范围也广。但今年合肥难见雪的踪影,未来几天,我省仍将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继续“贫雪”。寒冷干燥的天气会让人体出现不适,我们该如何养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养生专家建议,不妨在大雪节气吃些“大”和“雪”,如雪藕、雪菜、雪梨以及大白菜、大葱、大红萝卜缨等搭配的菜肴和食疗方,会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专家还就如何预防面瘫等疾病以及手脚冷冰等给出了妙招。

大雪节气多吃“大”和“雪”类菜肴

12月7日是大雪节气,民谚有“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的说法,意思是大雪节气之后,竹篮子的缝隙被冰封住,装水都不会漏。寒冷干燥的天气会让人体出现不适,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养生专家建议,大众不妨在大雪节气吃些“大”和“雪”,如雪藕、雪菜、雪梨以及大白菜、大葱、大红萝卜缨等搭配的菜肴和食疗方,会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

雪梨除烦解渴

大雪节气之后便离三九天不远了,这个时候外冷内热,不少市民平时忙于学习和工作而疏于锻炼,天气冷热交替之下容易引起肺燥咳嗽。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医师颜延凤建议,雪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功效,若咳嗽症状较轻,不妨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制作雪梨膏或者其他中医膏方来服用。

大红萝卜缨补钙有效果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中医师王东旭介绍说,冬季日照的时间减短,会影响维生素D的形成,天冷人体尿量增加,无机盐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人体往往容易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尤其是老年人。因此,应该及时予以补钙。很多人认为买来的大红萝卜削掉萝卜缨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王东旭提醒,萝卜缨是含钙量最高的蔬菜,非常适合缺钙的人群。

雪藕止泻固精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对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大雪节气之后更要注意“养藏”。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熟吃雪藕是不错的选择。雪藕是莲藕的一种,因其“色白如雪”而得名。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雪藕含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生吃可辅助治疗肺结核咯血、淋病、衄血等;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功效。在大雪节气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好的补益功效。

雪菜醒脑提神

大雪节气前后,不少地方的老年人会腌一些雪菜过冬食用。夏公旭介绍,从中医角度来看,雪菜属于性温、味甘、辛,归肝、胃、肾三经。雪菜含有较多抗坏血酸,参与机体氧化还原过程,有助于增加大脑中氧含量,进而起到醒脑提神作用。对于整天闷在空调房里的白领们来说,日常饮食中不妨适量增加雪菜的摄入量。雪菜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食用纤维素,可防治便秘,尤宜于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大白菜护肤养颜

很多人都知道大白菜是很有营养的补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医师杜长明还特别提醒,冬季吃大白菜还有护肤养颜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效果。妇女每天吃450克的白菜就能吸收500毫克的这种化合物,从而使体内一种重要的酶数量增加,这种酶能帮助分解体内雌激素。

大葱能通阳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李芳介绍说,大雪节气前后是风寒感冒的高发阶段,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是怕寒怕风。天气寒冷时,适当吃些益气通阳的食物有助于预防风寒感冒或者有助于辅助治疗风寒感冒。李芳介绍说,虽然大葱的葱绿部分比葱白部分营养含量高得多,但是从通阳和食疗的角度来看,葱白的效用更大一些,比如风寒感冒的很多经典食疗方都有葱白入药,如葱豉汤的主要成分就是葱白。

大雪时节养生要做好这几件事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

藏:重点保护呼吸道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王铸说,冬季干燥,加之暖气较热,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他建议,尽量增加室内湿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如果室内空气太干,可在暖气上搭一条湿毛巾,或使用加湿器。一般来说,冬天室内的湿度在30%至6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度”。这样的湿度下,人体总体感觉良好。

穿:两个部位要保暖

大雪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而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食:补肾强筋两骨汤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侯喜信推荐大家煲“两骨汤”,此时要补肾养肝,肾强精力旺盛,肝好血运充沛,才能抵御严寒,同时强健筋骨。冬季很适合吃牛羊肉,能助阳暖身,牛羊的骨头熬汤除了有这些效果外,还有其他好处。

1.羊骨温中补肾:中医认为,羊骨性温,具有补肾壮骨、温中止泻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羊骨中含有磷酸钙、碳酸钙、骨胶原等,补充骨骼必需的营养物质,预防骨质疏松。另外还可缓解筋骨疼痛、腰软乏力等病症。

2.牛骨养肝壮骨:牛骨有补肾阳、壮筋骨的功效。牛骨含有防止骨骼老化的骨胶原、软骨素,及促进肝功能的蛋氨酸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A等,有很好的补肝效果。

这两种骨头有些腥,做的时候一是要焯水几分钟,将骨头里的血水煮出来,二是多加大葱和生姜,都能够去除腥膻。用冷水炖汤,冷水要一次性加足,冷水可以使肉外层的蛋白质不会马上凝固,可以加白萝卜或是莲藕等,能够吸取汤中的油,使汤不腻。

大雪节气不下雪,更要预防三种病

大雪节气,往往雪下得大、范围也广。但今年“贫雪”。一些呼吸道症状、皮肤病和上火等病容易趁虚而入,在无雪的冬天,人们更应注意防病。

1.防上火,萝卜白菜是良药

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金玫说,冬季上火,罪魁祸首就是“燥”:一是天气干燥;二是室内取暖温度高;三是进补季节,许多人饮食过于温热。另外,年末压力大,也容易上火。防上火,大白菜和白萝卜是最能去火的好食物。适当吃一些白萝卜,尤其是生吃,不但可以除油腻助消化,止咳,还能生津解毒、清热去火。

2.防心血管病发,补水不能忘

冬季是心血管病高发季节,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金玫医生说,如补水不及时,极易发生血液黏稠的现象,加之运动减少,血液流动慢,使血液呈现一种高凝的状态。所以心血管病人一定要多喝水,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多汁类的水果和蔬菜,如藕、萝卜、梨和火龙果等。

3.防呼吸道疾病 护嗓很关键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张雪亮建议,冬天老不下雪,空气质量差,细菌病毒多,加上干燥,自然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增多,而且这种不舒服还和一般的风寒感冒不是一码事,需要引起重视。

因此,老不下雪更应该保护嗓子。建议每天要多喝水,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嗓子一出现不舒服时,马上用开水泡一些罗汉果、橄榄、胖大海等饮用,防止炎症继续往气管甚至肺脏里面发展。

手脚冷冰冰 怎么办?

大雪节气一过,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会感觉凉意阵阵,甚至有“手脚冻冰冰”的感觉。专家介绍,有以下办法可以改善冬天感觉冷冰冰的情况。

方法一:运动改善体质,提高肌肉含量

气温下降时,多穿衣物,减少手脚的裸露,戴上手套,穿着较厚的袜子。但手足凉者一般体质偏“寒”,改善体质才能永久解决“手脚凉”的问题。

如何改善体质呢?运动是第一位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更可锻炼肌肉。通过锻炼,增加肌肉组织,可以让机体产生更多的能量,就可以提高手足的温度。

方法二:辨证中医药改善“寒”性体质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四肢”,手足凉,中医多认为原因是脾阳不足或脾肾阳气不足,治疗时多重视温补脾阳,或脾肾双补。使用药物以《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本方,该方中使用的药物有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药,属于中医方药的“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该方可久服,或制成膏方在整个冬季服用。

方法三:手足凉,可用中药沐足改善

沐足是非常传统但也十分有效的方法。沐足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可消除疲劳和改善睡眠。手足凉建议的泡脚方:生姜50克、花椒30克、艾叶50克,当归20克。

此外,“冬病夏治”也适合于冬季手足凉者。可在三伏天使用“天灸”方法改善“寒性体质”。平素居家还可学习使用灸法,或用神灯治疗仪照射穴位。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气海、神阙、足三里等,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这些都能有效改善体质,但关键要坚持。

大雪,四方显掌防虚寒

大雪节气,自然界阴气盛极,阳气衰微,人体容易寒邪入侵或内寒,而出现头痛、哮喘和胃肠炎等虚寒性病证。此时养生要在保护阳气方面下功夫,如避免运动过度、饮食过饱和餐后沐浴。另外,大雪节气推荐练习“四方显掌功”。

该锻炼方式改编自《诸病源候论》,强调坐式锻炼以深根固本,配合温和动作以避免动摇肾气。大雪节气如此锻炼,既可养生健体,也能预防虚寒性疾病。具体步骤如下:

预备式:正身盘坐,头脊中正,两眼平视远前方,自然呼吸(鼻子吸气,嘴呼气),两臂下垂覆按于两膝,思想集中,安静放松。

第一式:屏气时,左手上提托住下巴,中指指尖向上,右手反伸至背后,掌背紧贴背部,五指放松张开;吸气时,左手用力上托,使头部后仰,同时右手向后上方用力上探,稍作停顿;呼气时,双手同时撤力,恢复至预备式。左右侧肢体轮流做上述动作共12次。

第二式:屏气时,双手上抬,两臂向前,十指相交,掌心向前方;吸气时,双肘弯曲,带动双掌缓缓收向胸前,至掌背紧贴胸骨处,稍作停顿;呼气时,双肘伸直,带动双掌缓缓前推,至极点稍作停顿。重复双掌收推动作共12次,恢复至预备式。

第三式:屏气时,两臂向身体两侧上抬至呈平伸,立掌使掌心向外;吸气时,以躯干为轴,向右转动身体,带动两臂顺时针平移,至极点稍作停顿;呼气时,向左转动身体,带动两臂逆时针平移,至躯干呈中正状态。左右方向轮流做上述动作共12次。

收功:第三式结束后,恢复至预备式,自然呼吸片刻即可。

冷风来袭谨防“面瘫”

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气温骤降,冷风寒潮来袭,也进入面瘫高发季。

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冬春或秋冬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时期。面瘫通常发病急速,多发于青壮年,表现为口角偏歪、刷牙或吃饭嘴巴流口水、嘴角夹饭、面部僵硬等。甚至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面部动作都无法完成,还有味觉消失,听力过敏或丧失的情况。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鄢燕介绍,中医针灸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面瘫的最好方法之一。针灸可有效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活血祛瘀,缓解神经炎性水肿,恢复神经传导,减少后遗症。而且针灸治疗越早,越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鄢燕提醒,由于大多数人缺乏对面瘫的重视,极易错过发病初期的最佳治疗期。同时,预防面瘫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及冷水冷风刺激。寒冷天气出门要戴围巾口罩,避免寒风长久吹面;保持足够睡眠,避免晚睡熬夜、过度劳累;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及病毒感染。

蔡富根/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