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死囚归狱的典故(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来源)

“百闻不如一见”出自《汉书.赵充国传》: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相传在西汉宣帝时期,羌人领兵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宣帝召集群臣商议计策,询问谁愿意领兵前去抗敌,却没有人敢答应。

四百死囚归狱的典故(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来源)(1)

于是,76岁高龄的老将赵充国因自己曾经在边界与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便自告奋勇的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还不如自己亲眼一见,再做定夺。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去看一看,然后再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度过黄河,便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正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忙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切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军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觉得言之有理,都很佩服老将军的见识。

四百死囚归狱的典故(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来源)(2)

后来,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的内部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手、整治边疆、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然后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评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四百死囚归狱的典故(百闻不如一见的典故来源)(3)

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盲目的下定论。对人、对事都一样,你在不了解这个人,或这件事情的的情况下,便随便去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好坏。那么将来的路只会越做越窄,失去的远比得到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