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相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伯乐相马有关的两个故事)

伯乐相马”这个成语在中国可以说是大家平常非常熟悉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出自唐代大诗人韩语的名言更是路人皆知。但是小编不经意间发现了关于这个成语的两个故事,两个故事阐述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

伯乐相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和伯乐相马有关的两个故事)(1)

第一个故事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代表主流思想的故事。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

第二个故事语出《庄子.马蹄》 马马的蹄子可以用来践踏霜雪,毛可以用来抵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这就是马的天性。即使有高台正殿,对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等到有一天世上出来一个人叫伯乐,说:“我善于管理马。”于是用烧红的铁器灼炙马毛,用剪刀修剔马鬃,凿削马蹄甲,烙制马印记,用络头和绊绳来拴连它们,用马槽和马床来编排它们。

这样一来马便死掉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给吃,渴了不给喝,让它们快速驱驰,让它们急骤奔跑,让它们步伐整齐,让它们行动划一,前有马口横木和马络装饰的限制,后有皮鞭和竹条的威逼,这样一来马就死过半数了。庄子主张摒弃仁义和礼乐,取消一切束缚和羁绊,让社会和事物都回到它的自然和本性上去。文章对于仁义、礼乐的虚伪性、蒙蔽性揭露是深刻的。

这两个故事代表了中国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不同观点,你更倾向于那种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