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

白鹿洞书院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与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 宋代大儒朱熹为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即《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内容如下:

散文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1)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散文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2)

提出其中封建思想的糟粕,白鹿洞书院揭示对于今人学习思考、待人接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提出为学之序,笔者将其归总为“学问思辨行”,博学乃前提,审问为基础,谨思(也有作慎思)是巩固,明辨系升华,笃行属实践。学习的过程,博览群书,广泛吸取前人知识经验,是开阔眼界丰富内心的渠道,而善于询问、怀疑、批判和思考是区别于普罗大众的独特蹊径,明辨是非是为人处事的遵循,而在此基础上的笃行是坚持正确和正义的大道。学习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问思辨行缺一不可。

散文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3)

而笃行则在修身、待人接物与处事中体现。忠实诚信,勤勉认真,克制愤怒,抑制欲望,见善则迁,闻过则改,是保障自身人格的需要,即修身之要;伸张正义,不谋私利,彰显真理,不辞辛苦,是为人处事的目标方向,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行之事达不到目的,应反思自身原因,这是待人接物的准则,即接物之要。

散文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追求大学问大事业,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所言为学之序,修身处事接物的要领需牢记于心,实践于行。笔者达不到古人“闻过则喜”的境界,但反求诸己的精神还是能领会。漫漫人生,锤炼自身,提升境界,是贯穿终身的修行,白鹿洞书院揭示给所有人提供了参照。此生,做一个心明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