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

“3平米?这样的穷人墓,盗墓贼都懒得挖!”

1992年5月,在陕西宝鸡南郊的益门村,一家电讯器材厂计划在村北搞基建。

出于工地的施工稳妥考虑,厂商请来了考古人员,对施工区域进行检查。

经过初步勘探,考古人员还真在施工区域发现了几块破损的汉代陶瓷片。顺着瓷片所在位置向下钻探,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座汉代古墓。

在汉墓附近,考古人员很快又发现了另一处秦墓。

专家立刻开始对秦墓进行进一步的探查,这处墓穴呈长方形,整体面积只有3平方米左右,对于这种大小的“穷人墓”,考古人员不由的得在内心发出了开篇的惊叹。

但秉持着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严谨态度,考古人员还是决定对这个3立方米墓穴的内部情况一探究竟。

这不探不要紧,竟然出现了惊天转折!在这座外观3立方米的“穷人墓”中,竟然埋藏有225件国宝文物,一经出土直接震惊学术界!

如此反差,不禁让人疑惑,这座蕴含“重宝”的墓室主人是谁?为何会在如此低规格的墓室里放如此多的珍宝,难不成是想掩人耳目?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1)

(宝鸡益门村)

这个故事还要从考古人员对墓室土层的勘查说起。

一 “穷人墓”竟是墓葬金器之最

就在考古队员对3平米穷人墓,发出连盗墓贼都懒得挖的埋怨时,考古队长张天林有了一个发现。

他根据对土质的分析,这个“穷人墓”的外部,居然包裹有5公分的朱砂层。

朱砂常在贵族墓葬中,被用作防腐防虫、保护棺椁,普通人肯定是用不起的。

且5公分的厚度也十分罕见。在陕西的考古历史里,朱砂层厚度达到5公分以上的,还是属于秦国国君秦景公的秦公一号大墓。

难道这“穷人墓”的墓主人竟是位王公级别的贵族?

考古人员陷入深深的迷惑之中。决定对此处墓穴进行发掘工作,以便对这座“穷人墓”有更多的了解。

考古人员立刻采集土样,送去鉴定。结果传回来,原来这竟是一处春秋中晚期的墓葬。

之前这里已经发现一座汉墓(一号墓),因此这座春秋时期的秦地墓葬,被命名为益门二号墓。

墓葬外观只有3立方米,考古人员的挖掘进行得十分迅速。很快,他们就在清理完的棺木中,找到了第一件陪葬品。

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陪葬品捧起,拂去上面的灰尘。一件精美的金柄铁剑,缓缓显现真容。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2)

(二号墓出土的金柄铁剑)

铁质的剑身之上,用黄金浇筑而成的剑柄整体镂空,镶嵌数十颗绿松石及其他配饰,首端由阳线纹与细珠纹结合,形成变体的蟠螭纹。

竟然是“金镶玉”!要知道金镶玉的工艺在春秋时期,十分难得。

而且,金镶玉制作工艺复杂,条件要求极高,后期还曾一度失传。有钱也难买到的金镶玉作品,就这样大剌剌出现在一个“穷人墓”中。

从外形来看,金柄铁剑通身长约35厘米,这样的一柄短剑,显然不能用来上阵杀敌,甚至拿来自卫都有些勉强。

因此,这柄精美绝伦的铁剑,十有八九是彰显墓主人身份地位的一件礼器。

这样高规格的礼器,究竟什么样的身份才配得上,难道是秦始皇这样的人物吗?

考古人员暗自想着:他们该不会是发现了大秦帝国的宝藏吧!

有了这个模糊的想法,工作人员清理得更加卖力。很快,共计104件(组)金器陆续呈现在世人面前。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3)

(兽面金方泡)

金带钩、小金泡、金环、金络饰,一件件金器看得人眼花缭乱。

据初步估算,这样一个小小的墓葬,其中出土的金器总重量高达3公斤,达到当时中原地区所有出土墓葬中的金器数量之最。

在金器之中,还包含铁剑、铁刃刀等30多件铁器,也是当时墓葬出土的铁器之最。

此外,墓中还出土了81件(组)各式各样的玉器、19件铜器以及各色宝石和料器。

这些陪葬品,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品质上来看,与春秋时期的诸侯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整理完棺内的陪葬品,考古人员打开了头箱,并在其中发现了19件铜马具。

到这里,“穷人墓”中的文物全部清点完毕,这位墓主人一点都不穷。

据专家统计,这座秦墓中,225件陪葬品可达到国宝级别,是当之无愧的高级别“贵族墓”。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4)

(鸭首玉带扣)

二 春秋墓葬展现多元文化融合

更令学者们兴奋的是,益门二号墓不仅陪葬品种类丰富、数量惊人,而且显示出多元文化的特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首先引起注意的,是墓中出土的三件金柄铁器。

铁器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春秋时期的冶铁技术仍十分落后,铁制品非常罕见,铁器的价值甚至远高于黄金。因此,铁器一度成为王公贵族的专属物。

而在春秋诸国中,秦国的冶铁技术相对发达,铁器数量多于其他国家。这样的金铁合金铸器出现在秦国墓葬中,还算合理。

可令专家们疑惑的是,剑柄的纹饰虽是秦代风格,但秦国尚武,秦人崇尚的也多是长兵器。可在二号墓里,却只发现了短剑,没有长兵。

反而是秦国周边一些骑马游牧的部落,会有这种短剑的形制。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5)

(草原游牧文化)

同时,益门二号墓出土的文物,以金器居多,而非青铜器,相比地处中原的秦国,更加符合周边草原民族崇尚金器的传统。

且墓葬只有马具、没有车架,与中原地区墓葬车马器同时出现的惯例。

由此看来,益门二号墓呈现出明显的北方草原系文化和中原青铜文化融合的迹象。

从出土的玉器来看,二号墓出土的玉器,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属性——秦文化和楚文化。

宝鸡地处秦国,墓中出现秦式玉器并不稀奇,但为什么会有楚国风格的玉器呢?

原来春秋时期,各诸侯王之间为对抗强敌,常常互相结盟,因此也产生了复杂的姻亲关系。

秦、楚两国就曾是长期盟友关系。秦哀公的女儿孟赢嫁给了楚平王为妻。

而楚国这边,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芈月传》中,嫁给秦惠文王的楚国公主芈月了。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6)

(芈月传剧照)

两国在政治、军事上交好,文化上自然而然有了互通。秦国贵族墓葬中,有楚式玉器,也就不稀奇了。

但一个仅有3立方米的墓中,竟保留着草原文化、秦文化、楚文化三种文化的痕迹,这非常罕见。因此消息一出,学界一片哗然。

三 学界争议重重,墓主究竟是何方神圣?

随着陪葬品的真面目一一揭露,专家们更加好奇:这个“穷人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谁?

遗憾的是,墓中虽有棺椁,但墓主人的骨架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更重要的是,众多精美绝伦的陪葬品中,竟没有一件可以证明主人的身份。

研究了半天,专家们甚至连墓主人是男是女,都不清楚。

没有明确的证据,史学专家们也只能猜测。一时间,关于墓主人的身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7)

(益门石拱桥)

这些说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派。

第一派,西北戎王说。

他们依据墓葬呈现出的草原文化特征,认为这样不合规格的墓葬,应该属于一位在秦地生活的游牧部落的贵族。

秦国建国初期,国力在各诸侯国中排不上号,周边的游牧民族邻居也都虎视眈眈。近攻远交,西戎的小部落,一直以来都是秦王的心腹大患。

秦国为此,甚至曾四迁国都,试图找到对抗西戎的最佳位置。

功夫不负有心人。《秦本纪》中记载: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国向西发展,采用了有余的计谋,消灭周边的12个小国家,称霸西戎。

消灭西戎小国后,如何管理又成了新的问题。秦穆公决定,擒贼先擒王,先控制住戎王。

于是,12国戎王被统一迁往秦国境内,成为“人质”,方便秦国对其进行监管。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8)

(秦穆公雕像)

也许是某一位西北戎王或其子女死后,被葬在了益门村。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墓中虽然文物众多,但却没有象征墓主人身份的礼器。

一位“丧权辱国”的败军之主,怎么会有资格使用礼器呢?

另一派是中原王墓说。他们认为,二号墓的墓主就是秦国贵族。

这一派觉得,陪葬品出现草原文化特征,并不能说明墓主人就是草原人。墓中没有牲畜殉葬、器物纹饰也都是中原风格,墓主一定也是中原人。

经过专家的仔细研究,益门二号墓中的出土器物,与秦公一号大墓的样式十分相似,甚至更加精美。

因此,专家推断,此墓主人所处时代与秦景公大致相同。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9)

(左为秦景公墓出土,右为益门二号墓)

就这样,专家们锁定了一个人——秦景公的亲弟弟,后子针。

由于两人同父同母,秦景公对后子针非常宠爱,赏赐给他大量金银珠宝。

秦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541年),后子针被奸人诬陷,不得已流亡晋国。即使是仓皇逃命,后子针装载财物的车辆也有上千辆。

匆忙之中,还能凑出这么多钱,足见其富甲天下。

吓破胆的后子针,害怕哥哥打击报复。直到秦景公死后,才敢回到秦国。即位的哀公接纳了这个叔叔,但却没有恢复他的公子身份,只给他保留了财富。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10)

(后子针插画)

这样一来,墓主人子针没能葬入家族墓地,反而孤零零葬在荒山野岭,也没有象征身份的礼器,似乎也说得通了。

四 新的发现,“穷人墓”真的是墓葬吗?

就在专家们为墓主人身份争论不休之时,一个大胆的猜测,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方向。或许这个所谓的“穷人墓”,根本就不是墓葬。

首先,益门村并不是修建陵墓的好地方。

益门村,距离宝鸡市约7.5公里。在古代,这里是中原通往四川的大门。由于四川古称“益州”,益门村由此得名。

虽然地处交通要道,但墓葬发现的位置,曾是荒无人烟的秦岭山脉。

而益门村附近,除了二号墓,也没有发现其他重要的墓葬,是个连盗墓贼都不屑光顾的地方。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11)

(二号墓位置示意图)

又有哪个贵族,会把自己的墓地选在这样的荒野呢?

同时,墓中无骨架这一点非常奇怪。在一样的地理环境下,益门一号墓中发现了墓主骨架。

二号墓还多了朱砂层护体,按理来说,骨架保存情况应好于一号墓。

这只能说明,二号墓里可能根本没有骨架。没有骨架的墓葬,真的是墓葬吗?

最后,3平米的墓地实在不符合规制。

如果墓主人是后子针,那么他哥哥秦景公的大墓,面积高达5334平米。而且即使是普通百姓,3平米的墓地还没一辆轿车大,也过于寒酸。

一个富有的贵族,实在不可能出现在这样的地方。

或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这里是一个藏宝地。

上世纪80年代左右,陕西的盗墓活动十分猖獗。当地人甚至开玩笑说,要是把盗墓贼打的盗洞连起来,能把地球打穿6次哩。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12)

(盗洞)

这样一来,在陕西的山沟沟里,有几个盗墓贼存放宝贝的洞穴,也不稀奇。

当时的盗墓贼,从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盗取大量文物后,匆忙逃窜至宝鸡附近的山林之中。

为了避免别人发现,挖了个小坑,将宝藏就地掩埋,准备等风头过去再取出来。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由于种种原因,盗墓贼最终没能取回宝藏。

暂时埋藏成了永远,这批宝藏就这样被封印在洞中,直到考古人员的出现,才得以重见天日。

盗墓贼藏宝地的说法看似合理,但其中仍存在无解之处。

如果真的是盗墓贼,那么墓中怎么会有棺椁?他们总不可能搬着棺材来运宝藏吧。

陕西发现千年大墓全集(92年陕西发现3平方)(13)

(二号墓中的宝藏)

即使盗墓贼是借用一个真的、被盗过的古墓来藏宝,那一个小墓用5公分朱砂层也显得过于奇怪。

总而言之,益门二号墓在陕西这样一个“遍地”帝王陵寝的地方,实在算不上大墓。

但其矛盾重重的墓葬设置、始终成谜的墓主身份,却让它从万千古墓中脱颖而出,备受关注。

关于二号墓的种种解释,往往难以完全自圆其说。还有许多谜团,留待后人揭开,这或许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刘云辉,何宏.益门二号春秋墓文化属性再析及墓主新考[J].文博,2011,(第4期).

赵化成.宝鸡市益门村二号春秋墓族属管见[J].考古与文物,1997,(第1期).

编辑:金金

责编:林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