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情人节你们准备怎么过(3.5分情人节)
众所周知。
中国观众拥有全球最多的“情人节档”,2·14,3·14,5·20,七夕,甚至9·9,平安夜都能以爱之名凑热闹……
但。
“情人节”越来越多,为情人节特供的电影却越来越烂 。
这种近乎喂屎的圈钱买卖在今年达到高潮。
三部爱情片, 均分不到3.5。
单日票房冠军《十年一品温如言》荣获“开年第一低分”,被网友骂上热搜第一。
诡异的是,第二天,《十年一品温如言》票房急速坠落,从1.4亿跌至1300万,最终票房也仅1.67亿。
△ 来源:猫眼专业版
“一日游”,“一夜情”成为绝大多数国产爱情的命。
国产爱情何以至此?
痛骂之后。
是时候,认真问一问。
01
过去,我们爱情片不是这样的。
不提八九十年代。
千禧年,爱情片的票房尚和口碑正相关的——冯小刚《非诚勿扰》,是那十年票房最高的爱情片,评分7.2,排得进前三。
变化始于10年代。
2010年,国产电影正式进入百亿时代,观众变多,市场变大,这让过去依靠导演个人审美主导的电影,越来越难以服众。
越来越多黑马脱缰而出。
2011年,最大的一匹终于来了。
《失恋33天》。
必须承认它营销的大胆(鸡贼)——居然专挑光棍节上映,讲一个失去爱情的故事……
但即使如此。
最专业的票房专家,也不敢预测,这部总投资才890万的“小电影”,能在全国拿下3亿票房。
这是何等惊人的票房回报率。
《失恋33天》的成功是不是偶然。
Sir不想马后炮。
Sir只看到,《失恋》之后,中国电影市场多了两个新东西。
是光棍节档。
那两年,甭管你单恋初恋热恋失恋,国产爱情兴起了赶光棍节上架。
另一个,是“小妞电影”。
尤其后者,在小妞电影最火的那几年,几乎一半的中国一线女星,都主动贴脸。
章子怡,范冰冰,周迅,汤唯……
人人都想碰出,撞出,复制出下一个奇迹。
甚至是白百何自己。
《33天》后,白百何两年内主演了三部爱情片,但不论口碑,票房,都与当初相差甚远。
我们常说尊重市场尊重市场。
但尊重,绝不是简单地迎合。
真正的尊重,往往甘于寂寞,甘于等待时间去验收。
当爱情片“幸运”地跑出一个爆款,大家想的,不再是怎么琢磨它里面看似随意其实步步为营的设计,看似俏皮也许投入了创作者真情实感的爱恨。
而把票房简单理解成数字,把数字拆解成标签的排列组合。
类型、档期、话题、演员……
这叫尊重?
2011,《失恋33天》带火浪漫小品。
201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虐恋登堂入室。
2014,《同桌的你》《匆匆那年》,核心情节跟《致青春》几乎没有不同。
网友甚至编起顺口溜。
国产青春就三宝:堕胎,车祸,难到老。
为什么青春电影里的女生都在堕胎?
表达爱情的代价只有这一种选择方式么
总之。
成一个抄一批。
死一批再等。
反正,总有下一匹黑马,下一个奇迹。
直到,它的出现。
2017年年底,凭借着比前作更不如的分数(豆瓣5.6),也凭借着比前作更矫情的眼泪,《前任3》以风卷残云的姿态,在全国拿下19.4亿票房。
这是国产爱情最大的幸运。
也是国产爱情最后的幸运。
Sir曾经与一个拍过数部七分以上爱情电影的导演私下交流,他也连连摇头,看不懂。
但这无碍《前任》过后,涌现出成群结队,又面目一致的前前任,前前前任。
《前任》过后,国产爱情片正式进入“以哭为王”的新阶段。
故事粗糙、人物悬浮、台词注水……不打紧。
会哭(催泪)就好。
18年《后来的我们》13.6亿,19年《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9.5亿,20年《你的婚礼》7.9亿。
有啥共同点呢?
海报就开始哭唧唧……
事实上。
当你回顾这十年国产爱情走过的路。
你会发现。
从片名就泄露出一种“赶紧上,再不上就晚了”的敷衍。
早年流行复制歌名:《栀子花开》《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一吻定情》。
后来开始疼痛文学:《左耳》《悲伤逆流成河》《何以笙箫默》。
现在时兴直抒胸臆,还必须凑齐九个字:《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
“不知道投什么的时候,就投爱情片吧。”
这句业内人的口头禅,说尽国产爱情片的急功近利。
02
别误会。
Sir不是反对套路。
Sir真正看不起的是,那些张嘴就来的套路总结。
这本质上是对观众的轻视。
今天的国产爱情催泪不?
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挺好哭的。
但哭过之后,你再细想,刚刚为何而哭。
坦白讲,Sir在今天的国产爱情,看不到真正的困境。
什么是真正的困境?
它可以不强烈,但必须真诚。
它可以把社会,命运当成最大的反派,但也不回避自己性格的弱点。
这背后,恰恰需要一套健康和成熟的爱情观,人生观。
但今天的国产爱情,就像青春片脱离了堕胎和车祸等狗血桥段,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困境等于贫富悬殊。
Sir作为一个直男都看不下去。
国产爱情片,可能是被“直男主义”荼毒最严重的战场之一。
在这里,普通即原罪。
普通人不配拥有爱情。
《我要我们在一起》。
女主母亲重病,急需用钱,还要托关系让医院给安排床位。
出身低微的男主当然办不到。
这时候, 女主的富二代发小来了。
一切搞掂。——还带着一种"举手之劳”的优越感。
这激起男主的自尊心。
“老子这么努力,这么辛苦,果然比不上别人的出身“。
“算了,你走吧“。
看出来这其中的分裂没。
男主主动推开女主,真的全心全意想她过得更好吗?
还是一种自卑自怜的心理作祟。
他的牺牲,实则是极致的自私。
沉溺于自己伟大的幻想。
动不动以献身的姿态绑架他人,亵渎爱情。
像这样的台词。
我都替你觉得 亏得慌
你在我心里一直是最好的
你应该被祝福被羡慕
而不是跟着我一起受罪
包括丈母娘对女主的劝慰。
我辛辛苦苦供你读书
你考研究生为什么
就他那个样子
能养得了你?
别杠。
Sir当然不否认现实中有这样的父母。
但就像一个人张嘴闭嘴全是现实,你要警惕,现实,往往为了掩饰他的势利。
说白了。
所谓现实困境,还是功利的遮羞布。
因为不能准确临摹出人在泥泞中的艰难,艰难下的软弱,软弱之外的真情,便粗暴地把爱情的终极障碍设置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命运不公。
以此收割最多的眼泪,击中最热的话题。
《你的婚礼》。
男主已经步入社会了。
一次关乎职业生涯的关键比赛,居然在发令枪响后跑了出去。
原因,担心台风中的女主。
可你想不通,游个泳就那么几分钟,着急那么一会儿吗?
在他看,着急。
因为不着急,就没法碰到广告牌砸下来并英雄救美,就没法为后面的“自我嫌贫爱富”做铺垫。
男主的光环是够圣洁了,可女主呢?
这是她想要的吗?
在这场伟大的自我意淫中,大男子是高潮了,但他可曾问过女主,这是她想要的吗?
你是我的。
你是我“割肉喂鹰”喂出来的。
所以,你不能离开我。
永远。
同样讲现实“杀死”爱情。
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男女主是文艺青年,相识于大学时期。
合拍度几乎百分百,送礼物会撞款,看的书都一样,还有巨多高度雷同的小习惯,小心思。
毕业后,两人想法渐行渐远——风花雪月的女主,想以持续的兴趣分享,保证爱情的纯度;
实用主义的男主,觉得物质才能维持爱情,便疯狂加班,也因此忽视了亲密关系的经营。
可电影没有把女主拍成只会抱怨的洋娃娃。
对男主的忙,女主关心的是:你现在的工作,真是你想要的吗?
对,不是我和我们,而是你自己。
男主也一样。
两人分手边缘,男主却因为不甘心,开始自欺欺人:
于是电影马上打脸——旁边来了对年轻情侣,正交换最近读的漫画,完全就是男女主的翻版。
两人无言,终于分手。
男主这才意识到,他所谓的责任与深情,是以牺牲另一半真实需求为前提的,比起感动对方,更像自我感动。
但电影也没有对这种自我感动口诛笔伐。
它还想告诉你——自我感动里,感动是无效的,但自我是真实的。
这才是《花束》真正的后坐力——谜面,是花束般的爱情,自然而然地凋亡;
谜底,是爱情凋亡后,人随之看清了更本质的自己。
杀死爱情的不是现实,是现实放大了你我的差异,难以避免的步调不一致。
正因为此,结尾两个人互相道别,才能如此默契。
不是因为百分百合拍。
是因为他们都把对方,首先看做“TA自己”。
这些体面悠长的细节,你有多久没在国产爱情里看到。
很少,甚少。
不全是主创做不做得到。
是主创即使做到,也对观众没信心。
就像陈可辛说的:
现在导演拍爱情片时,永远都只有男女主角这一层矛盾,我觉得肯定不好看,因为这样的爱情片没有分析,没什么可拍的,全凭感觉是很虚的。
我现在更喜欢拍跟关系有关的电影,这就得从人物里出发。但写多了人物,就没那么浪漫了,年轻人看了就没那么嗨了,这就是矛盾所在。
这,或许是今天国产爱情“真正的困境”。
03
陈可辛没有说谎。
Sir愿为此作证。
国产爱情绝非没有精品。
光是去年,就跑出了另一匹黑马。
《爱情神话》。
可Sir没想到——这样一部朴实而轻盈,讽刺而自省,把爱情从各种贫富对立,道德绑架中挣脱出来的诚意之作,也会惹来不正确的非议。
有些话,是真的狭隘,真的脏。
李小姐一夜情后故意吊人胃口,是微信养鱼;
李小姐找老白照顾拖油瓶女儿,是糊弄舔狗。
其他两位女主也好不到哪儿去。
一个对老公不管不顾,一个婚内出轨还大言不惭。
李小姐真的在养备胎吗?
也许。
但为什么?
因为她受过伤。
而且这伤,她至今没有走出来。
片中,老白一半好奇,一半关心地询问,前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小姐想都没想:
不要提那个死男人。
所以李小姐害怕。
尽管老白的画,老白的爱心早餐,又让她找到了爱情的感觉。
但她越陷进去,就更怕老白也变成下一个他。
所以李小姐犹豫。
在Sir看,这犹豫恰恰是他们爱情的起点。
但显然在一部分人看来,这犹豫就是“渣”。
忠诚不绝对,则绝对不忠诚。
就像李小姐和老白的爱情无人在意。
“李小姐们”到底出了多少“差错”,占了老白多少“便宜”,才是关键。
今天爱情电影的评论区,你总能发现各种强烈的占有欲和与之相对的廉价的道德感。
而且,还多是“下三路”。
《花束般的恋爱》,出轨。
《爱乐之城》,劈腿。
《春娇与志明》,偷吃。
《甜蜜蜜》,做小三。
成年人的爱情要检查。
青春期的暧昧也不能纵容。
《盛夏未来》。
性向特殊的吴磊,亲了一下张子枫。
呵呵,现在就敢戏耍直女了,以后不得骗婚?
不行不行,先打个差评严肃表态,严厉批评。
听着何其振振有词。
但这种振振有词背后,不也充满着功利主义的霸道与狂躁。
中国最会拍爱情的导演之一,娄烨,有段话说得好:
激情戏如果只是拍两个人上床,然后镜头就慢慢摇到别处,传达给观众的信息就是这两个人上床了。
但如果你拍两个人拥抱,接吻,甚至眼神,动作,就代表心里感受的回馈,这恰恰是人类情感最珍贵的地方。
这个东西不脏。
借用此理。
那些在90分钟,120分钟的缠绵里只看到性,看到出轨,看到劈腿,他们眼中,真的在意爱情么?
好。
退一万步。
这也是“爱情”。
但能不能,不要用你的爱情,粗暴地去定义别人的爱情。
爱情是最私人的体验。
爱情片可能是最能调动创作者本能情绪,也最能激发观众本能情绪的类型之一。
毕竟,我们要不向往过,要不拥有过。
这也是过去五年,国产爱情片每年产量稳定的原因。
而口碑出圈的呢?
要是不算《甜蜜蜜》经典重映,达到豆瓣7分以上的作品,仅仅四部。
这种倒退,是资本无底线的逐利,是创作者无意识的自我阉割,还是观众一边控诉自己不是傻子,一边又像行走的消毒水,把自己感情当成模板,把模板之外的情感当成禁区。
原谅Sir不想给标准答案。
因为关于爱情,我们本来就有很多答案。
可以是一个人虚实交错,自我编织的幻梦。
也可以是两个天涯沦落人,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
更可以是,四个人无奈错位,注定纠缠一生的遗憾。
在昨天,关于爱情,我们高谈阔论,各抒己见。
因为我们知道。
本来可以……
但现在,我们谈起爱,都得小心翼翼。
一会是以小搏大的算术题,一会是黑白分明的是非题。
怕就怕,在将来——一个个,一群群被格式化爱情催生的小孩。
只理解一种爱情。
只允许一种爱情。
那跟李小姐们的犹豫,周慕云们的多情,甚至,王佳芝们的叛变一并消失的,一定还有基于犹豫,多情,叛变背后的人性。
这不该是爱情的结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